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
於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裛,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
皋陶於是敬禹之德,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舜德大明。
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夏本纪》说什么呢?
《五帝本纪》可能在说血统、道统。《夏本纪》在说国家疆域、国家治理。
一、舜是个厉害角色。
舜被瞎爹、恶毒后妈、混蛋弟弟欺负,好像软弱。但是尧还在,他就摄行天子之政。好像《竹书纪年》说他把尧软禁起来了。
果断把鲧干掉了,但是还让鲧的儿子禹干同样的活。
二、禹是个厉害角色
“薄衣食”那段话出自《论语》。
禹有德有才,在治水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队伍。
从民皆则禹这句话看,舜可能已经靠边站了。
《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不过“利足以盖世,天下从之。”
曹丕称帝时说:“尧舜之事,吾知之矣。”
三、九州
九州攸同。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奠定了农耕文化的基础。
四、天子之国
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是国家治理方式。
五、世袭
禹到死一直牢牢掌握权力。在这种情况下,益没有机会巩固地位。
启称帝。
六、历史的真实
《夏本纪》绝大部分再说禹,好像太史公就在禹身边做记录一样。而后面那么多帝王则只记录个名字。难道真没事可记?
孔子对三代的说法可能为了寄托某种理想,太史公也是如此。
这不是说他们在编造历史,历史问题就是现实问题。
本文来自钓叟地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41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