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秦朝版图为基准的华夏版图,最容易产生割据政权的有四个位置:关中、河北、巴蜀、江南,《读史方舆纪要》中曾说:
故河北、江南为天下制胜之地,而挈南北之轻重者又在川、陕。夫江南所恃以为固者,长江也,而四川据长江上游,下临吴、楚,其势足以夺长江之险;河北所恃以为固者,黄河也,而陕西据黄河上游,下临赵、代,其势足以夺黄河之险,是川、陕二地常制南北之命也。
而在这四个地方中,论山川险固,巴蜀地区最为易守难攻。巴蜀地区是典型的盆地,四川盆地西接青藏高原,北部是大巴山,东部是巫山,南部是大娄山,西南是云贵高原,四周均为崇山峻岭,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四川盆地
公元前316年,秦国司马错率军灭蜀,从此蜀地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
秦灭蜀
秦国占领巴蜀,《史记》中记载:“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 。从此秦国可以从长江上游威胁楚国,楚国成为东方六国之一,大大削弱了其南方霸主的地位。
对于秦国一统天下而言,司马错灭蜀,堪与商鞅变法相提并论。
秦一统天下之后,我国进入帝国时代,在之后的两千年中天下分分合合,而巴蜀之地在每一次分裂中都有割据政权。
1、秦末,刘邦称汉王,割据蜀中,最终一统天下。
2、新朝末年,公孙述割据蜀中,最终被刘秀所灭。
公孙述
3、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和刘备相继割据蜀中,最终被曹魏所灭。
4、西晋末年,李特割据蜀中,建立成汉,最终被东晋所灭。
5、隋朝末年,李渊迅速占领蜀地,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
6、唐朝末年,王建、孟知祥相继割据蜀中,建立前蜀和后蜀,最终被赵匡胤所灭。
前蜀
7、元朝末年,明玉珍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最终被朱元璋所灭。
明与夏
8、明朝末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最终被清朝所灭。
那么,为什么只有刘邦能一统天下呢?我们先看巴蜀之地为何难以一统天下:
首先,对于巴蜀地区而言,易守难攻的地形,固然限制了外部势力的入侵,但也未尝不妨碍了自身向外面的扩展。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其次,巴蜀地区是“天府之国”,割据这里的政权大多自给自足,安逸使人不思进取。
四川非坐守之地也。以四川而争衡天下,上之足以王,次之足以霸,恃其险而坐守之,则必至于亡。——《读史方舆纪要》
最后,割据蜀中的大半都是外来势力,公孙述是陕西人,刘备是河北人,孟知祥是河北人,明玉珍是湖北人,张献忠是陕西人等,本地势力与外来势力的内耗削弱了割据四川政权的力量。
刘邦为何与众不同?
刘邦据蜀中
首先,刘邦本已割据关中,去蜀地是迫于项羽的压力,而对于关中之人而言,项羽残暴,章邯在三秦不得人心,刘邦的“约法三章”赢得了关中百姓的“人心”,这也是后来刘邦能迅速占领关中的重要原因。
其次,刘邦在离开关中时就做好了打回来的准备,不存在“不思进取”这一弱点。
同时,刘邦有韩信,从蜀地经汉中进入关中,历史上也只有“兵仙”韩信做到了。
最后,刘邦进入关中后,便具有了当年秦国灭蜀之后的战略态势,汉军除了最初跟随刘邦的人外,士兵均是秦人,刘邦的一统天下几乎是秦灭六国的翻版。
因此,刘邦并不完全是以蜀地一统天下,从地缘来看,其最终剪灭群雄靠的是关中+巴蜀的西部对东部的优势。
诸葛亮曾经想复制这一模式,但诸葛亮不是韩信,曹魏也远非章邯、董翳、司马欣三王可比,诸葛亮虽然六出祁山但最终仍然失败了。
至于其他的政权,几乎都只是割据政权而已,进取心便不足。
本文来自韵熙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965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