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是一种进退有度的智慧,
宽窄,是一种一张一弛的豁达。
成都宽窄巷子,
不仅是历史存留下来的记忆,
而且是成都发展的地标;
它既是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典范,
也是巴蜀文化走向世界的的符号。
2011年,射洪人吴一潘在宽窄巷子的古砖墙体上,
写下“宽窄“两个大字:
遒劲有力,曲径通幽,
为成都宽窄巷子走向世界画龙点睛。
到这里的游客,
不管是老成都,
还是来自北京、上海、或是纽约、巴黎
很多人都会在这里合影,
这里成为了
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撰 文|叶 波 】
01.
13岁
自做菜票以假乱真
吴一潘,1968年出生在四川射洪解放上街,他家和当时城关镇政府一墙之隔。这个院子里曾经住着罗北笙、何义斌等射洪文艺界的老前辈。
吴一潘的父亲是原射洪县电力公司的老员工吴光华。他爱好广泛,尤好书画,射洪老城墙上很多的老标语都是他写的。当时,父亲把粉笔绑在竹竿上,在城墙上一笔一笔地勾线,这场景让吴一潘记忆犹新。
母亲是射洪三元宫小学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桃李满天下。受家庭影响,吴一潘从小喜欢画画。家里有一个小独凳,他天天把小本子放在上面写写画画。
几岁时吴一潘就成为伙伴们崇拜的对象。他找来一个装鞋的废盒,把一侧挖个圆洞,然后在玻璃片上画一些图画,将手电筒放在鞋盒里,让光透过玻璃上的图片,照在家里的蚊帐上,做成幻灯片,吸引了不少小伙伴观看。吴一潘家里有很多的小人书,不过,小伙伴来看,也不是“无偿”的,当时大家最喜欢用烟盒纸做成“小砍片”扇着玩,凡是来看幻灯或看小人书的,都会交给他一张“小砍片”,这时候他兴奋得就像一个小将军,很有成就感。
他很聪明,有悟性,看了电影《西游记》后,就自己画孙悟空的面具,在竹棍上用颜色涂成金箍棒。
小学是在太和二小读的,读三、四年级的时候,美术老师张仕平非常喜欢他,就安排他办黑板报,当时二小大门两边巷子比较窄,他人矮小,不够高,就用两、三张桌子搭起,站在上面写写画画。
现在的射洪市第二小学校门
对画画是真正喜爱,只要有利于写字画画的东西都愿意学习。那时候娱乐的东西比较少。夏天的时候,天气炎热,晚上大家都爱把家里的凉板床或席子拉在街道上睡觉、乘凉,他经常聆听罗北笙和何义斌等文化人士一起谈文学艺术,受益匪浅……
吴一潘想买一些书来学习,但条件不允许。记得四年级时过年他收到了8毛的压岁钱,便兴冲冲地跑到新华书店去,买了一套秦兵马俑的明信片。回到家,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便叫他去把书退了,因为在当时家家经济都紧张,母亲也不想让他养成自作主张、乱花钱的习惯。他泪流满面,去新华书店退了那套明信片。
小学毕业,他顺利考上了射洪中学84初。射中对面开着一家烧饼店,老板姓刘,大家都称呼为刘饼子,饼子的味道很好,同学们都喜欢,同学们经常用食堂里的饭菜票去换饼子吃。因为调皮,同时也为了测试自己画画的水平,吴一潘就自己画了张5毛钱的菜票,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试一下。刘饼子看了看菜票,惊奇的问:“你们学校出新菜票了啊?”同时把饼子递到了吴一潘的手上。吴一潘说,当时这么做,的确是想看一下自己画的饭票怎么样,没想到可以以假乱真。
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高中,在射洪中学87高学习 。后来因家人工作调动,全家到遂宁生活,他也转学到遂宁二中继续读书。
02.
大学毕业作品
被香港书画界收藏
吴一潘一心要走艺术这条路,1987年,他到四川美术学院向射洪籍画家杨涪林先生和美院老师张春新、候宝川等进行专业学习。
1988年,他考上了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在大学里,他求知欲强,学习刻苦,成绩优异。
1992年,他大学毕业创作作品《茶园座唱》成功入选《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展览中,该画作被香港十三艺廊收藏,并获得西南师范大学优秀毕业作品奖。
1993年有幸和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白德松老师等, 一起参加香港《四川当代工笔画精品展》,其代表作《渔乐图》等十余幅作品参展。当时在香港书画界引起强烈反响,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媒体做了相关报道。
这一年,吴一潘创作出很多优秀作品,并顺利加入四川省美术家协会。
载誉归来,豪情满怀。当时西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夫人吴善志,是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周思聪先生的学生,爱惜吴一潘的才华,非常希望他回西师任教,但他当时只是一个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便鼓励他进一步深造。
后来吴一潘在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任美术、书法教师。1996年,被调到到遂宁文联做专职干部。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很多作品。1997年,他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深造。
和著名雕塑家聂承兴、著名花鸟画家余昌宇先生合影
这时候刚从中国美术学院回来的画家张春新老师,看了吴一潘的画后,非常高兴。那一天,吴一潘去他家作客,兴起时他也把自己在国美创作的作品拿出来,从饭厅铺到客厅,并激情的说,“什么叫国画?这样的作品才叫国画。”认为吴一潘很有艺术天赋,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拿出毛笔和纸,马上给国家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浙派人物画代表吴山明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他到国美去深造。
但最终吴一潘还是失去了到国美学习的机会。其主要原因是他已经到四川美术学院报道了。吴一潘说,没能到国美学习,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但是,我也不后悔。也许我到国美去了,以后就不可能写出“宽窄”这两个字了。
90年代,吴一潘的书画创作进入了鼎盛时期,推出了很多优秀的书画作品。他的《赛马论兵图》入选 “全国第四届体育美展”、《游击队之歌》入选“全军第九届美展”、《夏日·谧》入选“全国第六届花鸟画展”等。2000年,他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会员号为009070,这年他才32岁。
他渴望回母校西南师范学院任课,但学校领导已更换,让他回校的希望破灭。想到当初失去到国美学习的机会,现在现实和理想有很大的差距,他一下心里产生了失落感。
安逸的生活环境,让他失去了产生艺术的动力。如何将书法与绘画,融入到社会生活,创造更大的价值,吴一潘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艺术与市场都是一面镜子,对艺术的领悟,他很快地将书法、绘画艺术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2000年起,他活跃在成都业界,打造了许多经典的人文空间,成为了成都有名的设计师和艺术策划人。
03.
一不小心,
“宽窄”两字成为了网红打卡地
辛苦耕耘,喜结硕果。2011年,吴一潘迎来了人生重要的闪光时刻,他题写的“宽窄”两字为成都宽窄巷子走向世界画龙点睛!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
2003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宽窄巷子是成都地标,它是集“闲”、“慢”、“市集”为一体的商业文化街。它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一方面,它是南北文化的大融合,同时也是传统与时尚文化的碰撞。
吴一潘书写的“宽窄”二字,位于窄巷子正中央。有网友评价,“这两字有跨越时空的感觉,把传统和现代,古老与时尚结合得非常好。” 问及他如何写出这样具有有影响力的字时,他用了“一不小心”这4个字来概括。
当时作为四川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的他,为了能够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地标建筑,住在附近一个酒店内,每天晚上一个人在这几个巷子里走来走去,经过1年左右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构思、设计和建设。
当他提出设计方案时,却遭到团队百分之九十的反对。因很多人觉得这个位置,很贵,寸土寸金,想把这个地方做成铺面。最后,他把自己策划设想和大家反复沟通,他认为,宽窄巷子一定要有地标的体现,立出地标,形成网红打卡之地,必须要把一个街区的民俗化,结合巴蜀文化,上升到文学和哲学的高度上来思考。
为能写出有特色的宽窄二字,他走遍成都,参观了青羊宫,武侯祠,都江堰等地,从题写的牌匾中寻找灵感。
那种色韵空灵的古砖,是从大邑县安仁镇拉回来的。为了呈现这两个字的特点,共花了1万多元的青花瓷,敲碎了一点一点地贴上去,终于让80公分大小的“宽窄”两字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大家眼前,成为了宽窄巷子耀眼的网红打卡地。
图片选自猫之茶
在宽窄巷子内,吴一潘精心打造的隐园会所,将吴一潘的设计和策划推向了另外一个高度。她座落于窄巷子28号,面积2300㎡,是宽窄巷子规模最大的餐饮会所。
餐厅以园林造景为主,突出历史人文文化的展现和交融,餐厅尤以清盛世文化为主背景,各包间均以清代盛世名景,故宫各殿为名称,借此让大家穿越历史,回味清时满城的繁华和艺术氛围。
04.
艺术路上
梅花满枝、千朵万朵暗香来
吴一潘写下“宽窄”两字后,他在艺术界声名鹊起,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2012年设计的荆楚会馆,是成都首个空中文化主体餐厅,匠心独具的装潢以“荆楚春秋时期”风格为文化背景,更显酒店厚重的文化底蕴。当时,他花了3个月时间,跑遍了湖北各地的博物馆,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骨子里读懂了中原和荆楚文化的内涵。
2015年,设计的荆州九老仙都楚天君临大酒店,让吴一潘扬名荆楚。九老仙都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内,这个酒店展示了荆楚三国文化、南北朝园林文化、荆楚非物质文化、荆楚民俗文化的内涵。
2015年,他成功设计建设了围炉夜话茶书院。茶书院位于成都杜甫草堂以北,面积2000多平米,隐匿在都市林立高楼之中,有青砖瓦黛围合的院子,土夯做墙,配搭明朝万历年间的风格设计的紫檀红木桌椅,尊崇一种雅致、从容的生活体验,成为了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领先的艺术交流之地。
被称为“流浪大师”、来自上海的沈巍只要到成都来,一定会到围炉夜话茶书院来坐坐,他认为这是在成都最有名的茶艺空间,对它的设计和文化布局赞不绝口。
2016年,他打造了成都天府广场“盖碗儿”演艺中心。
2020年,吴一潘设计的“文房四宝”博物馆,让人耳目一新。
吴一潘的书画练的是“童子功”,基础扎实,功底深厚。
他以画入字,以字入画。其画如字,线条感强,其字如画,漂亮美观。
四川省艺术院院长、美学博士后、评论家卢加强这样评价吴 一潘的书画艺术:
“故乡吴攀有才,早年一杏出墙,墨香远飘市外。数载沉寂,或读或悟,或画或书,或进商道以求财务自由,或入市贾以窥人心百态。学也,修也,炼也,狱也,水可滴石穿,石可磨铁针,初心更赤,芯焰更旺。行者吴攀,终背一布袋归来!布袋装有何物?不得而知。吃何等苦,经几度寒,吴攀无语,笔下有言。细观其新作系列,眼前一亮。笔从何来?似金石舞蹈。墨从何来?似云天布彩。物象为何?人也,仙也,神也,道也。似怪还可亲,似丑尤有善。观其眼神,联想八大孤鸟斜白眼。读其身影,如唐宋壁画来世间。与传统接渊源,为时代赋新颜,其情愫也深,其技法也难。美哉,吴攀,夕你去时,杨柳依依,今你归来,仍是少年。但见梅花满枝头,千朵万朵暗香来。”
为成都墨池书院题写匾额
为喜剧演员、三德子扮演者赵亮文创体验园题写匾额
吴一潘说,50岁前,看不懂齐白石、吴昌硕,但当你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才会找到自己。
05.
我是射洪人,
是涪梓双江滋润了我
吴一潘是从射洪走出去的艺术家,有着浓郁的家乡情结。每一次从成都回射洪,经过广兴,看见涪江与梓江交汇之处,碧绿的水上飘着神韵和灵气,都非常感慨……他是喝着涪江和梓江水长大的射洪的儿子,涪江和梓江奔流不息,他的艺术源泉也永不干涸……
射洪被誉为诗酒之乡,山水唐城,诗酒名传天下。吴一潘喜欢喝家乡的酒,他人生路上参加过很多次考试,但每一次考试之前,都会先喝上一点家乡美酒提升激情。在成都一苇堂雅居,招待朋友的也是我们家乡的好酒。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候宝川直到现在喜欢沱牌酒,就是和吴一潘喝出来的兴趣。
射洪也是书画之乡,产生了像孙竹篱、敬庭尧、杨涪林等国内知名的书画家。吴一潘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他曾多次站在孙竹篱先生的画作前沉思。
现在,吴一潘因“宽窄”两字名闻遐迩,很多的人都慕名求字索画,他的书法和美术作品也价值倍增。但对于射洪文艺界和文旅建设方面的需要他总是有求必应。2020年初,他为陈子昂研究会微信公众号题写"金石部落”的刊头获得大家喜爱。今年,射洪文旅打造两江画廊,吴先生积极出谋划策……
现在吴一潘基本上是成都、射洪两地来回奔波。但他从来不感到疲惫,因为,他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他要用笔勾勒出家乡最美的画卷……
射洪复兴采风
青堤采风
本文来自念之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8181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