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蓄和储蓄的区别(衣裳的意思)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卷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6.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     。(诸葛亮《诫子书》)

(2)      ,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   

(4)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请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补充完整。

枯藤老树昏鸦,                  

【答案】(1)险躁则不能治性;(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正是江南好风景(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躁”“治”“博”“雁”“涯”等字词的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____________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ī xié____________。

(3)实在不能chēn guài____________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4)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正要送给人家。三妹便sǒng yǒng_________着她去拿一只来。

【答案】

(1)贮蓄

(2)攲斜

(3)嗔怪

(4)怂恿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读准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根据语境写出词语,贮蓄:读音为zhù xù,汉语词语,释义是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存起来。多指存到银行里,或放在仓库里。也指积存的钱。“攲斜”拼音qī xié,倾斜,歪斜。嗔怪:读音为chēn guài,意思是责怪。本义为发怒、生气。嗔怪也指强烈的责怪。怂恿:拼音 sǒng yǒng,是指从旁劝说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答案】C

【解析】

A:随声附和: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是贬义词,不符合A句语境。

B:忍俊不禁: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与句意“流泪”不符。

D: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使用对象有误。

故选C。

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修改:在句后添加“的价值追求”。

B. 华中师大心理学院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平台,上线首日接待了超过100位以上来访者。 修改:去掉“超过”或“以上”。

C. 教师认为,能否有效发挥家长教育主体作用是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家庭教育的关键。 修改:去掉“能否”。

D.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教育云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许多学校展开了网络教学模式。 修改;将“展开”改为“加强”。

【答案】D

【解析】

D.修改错误,这句话搭配不当,将“展开”改为“开启”。故选D。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

全国最美家庭,安化县的邓超芝家庭和桃江县的龙咏非家庭榜上有名。班上开展学习最美家庭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探“美”

请你根据记者的采访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两个家庭“美”的共同点。(2分)

(材料一)邓超芝2007年把公公龚寿松创办的茶厂接管下来,也把好的家风传承下来。儿子龚意成的炒茶手艺是他爷爷手把手教的。邓超芝创办“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与茶农签订最低收购价格合同,为茶农户免费提供价值500多万元的种苗和有机肥,带动486户1600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材料二)1998年,龙咏非白手起家,创办了“喜龙餐饮”。如今,企业拥有员工150多名,成为桃江有名的餐饮“巨头”。龙咏非把每一位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而每一位员工也把“喜龙餐饮”当成了自己的家。从2012年起,龙咏非每年要带领“喜龙餐饮”员工参与关爱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为老人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物资。

(2)任务二:颂“美”

同学们被两个家庭的先进事迹所感动,决定写一副贺联,请你选择最恰当的下联( )(2分)

上联:扬最美家风,修身立德为典范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承传统美德,克己奉公树榜样

B.倡文明风尚,振兴家国谋幸福

C.显大爱风范,乐善好施作楷模

D.创社会和谐,富国强民展风采

【答案】(1)努力创业,带领大家致富,造福乡亲。

(2)C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1)未如柳絮因风起(_____)(2)尊君在不(_____)(3)元方入门不顾(_____)

【答案】(1)凭借,趁,乘(2)通“否”,否定词(3)回头看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答案】(1)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2)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咏雪》中“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营造一种融洽、欢快、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B.《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

C.“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

D.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答案】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陈元方反驳友人,是因为友人辱骂自己的父亲,陈元方是据理力争,并不是无礼,且元方还称呼友人为“君”;故选D。

(二)(9分)

鲁人徙越韩非.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履: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②缟:白绢,周时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④跣:赤脚。⑤被:同“披”。

9.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子必穷矣

B.欲使无穷,可得乎

C.穷困潦倒

D.无穷无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本题考查-词多义。ABC项的“穷”,都是指“困境,没有出路”的意思,而D项中的“穷”,意为“穷尽”。故选D。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答案】以好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11.你认为故事中的鲁人夫妇是否应该移居越国?理由是什么?(3分)

【答案】示例一: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困窘。

示例二: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2. 以上文段是写作者一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试选用文中词语简要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13.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14. 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15. 作者养猫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2. 这是一只来历不明,瘦弱、难看,忧郁、懒惰,不讨人喜欢的白猫。

12.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是我一手造成的,由于我的偏见和主观臆断,使这只可伶的猫无辜的受到了追打和诬陷,最终导致它因无家可归而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他的死使我深深自责,觉得无法饶恕自己。

14. 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内容上,是写因为“我”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及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久”不养猫。表达了“我”的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15. 从作者养猫的经历,特别是从第三只猫的悲剧,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心存偏见,主观臆断,否则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原谅的错误。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榕酒香飘

卢涛

远远地望过去,黑暗里只有看不见的宁静。四周的山丘似乎凝固了时间,这是1939年的夏天。

怦怦怦,阿九的心跳得厉害,他把挡在身前的杂草往右边拨了拨,顺势把肩膀上的扁担往上颠了一顿。脚底下踩着的泥土仿佛一根黑色的绳,绑住了阿九疲惫的神经,但是阿九似乎忘记了自己已经不停歇地走了大半天。

阿九只想着,还有大半个时辰,走过前面那个渡口,再转一个弯,就进城了。进了城,就能看见小篮子了。

小篮子最喜欢仰着头,步履蹒跚地朝阿九跑过来,口齿不清地叫着“哥,哥……”阿九还记得,把狗尾巴草往小篮子的脖子后面挠一挠,小篮子会一边哭一边笑, 扭着头抗议“哥……哥,坏……坏”。阿九会刮刮小篮子的鼻子,取笑她:“你这个小娃崽,又哭又笑,黄狗撒尿。

阿九的家前面有一棵大榕树。从小老人就说,那是古榕精,就算活了几百岁,还是那样都郁葱葱。在那片古榕树的绿荫下,小篮子会拉着阿九的大手,围着大树转圈圈。这条街的街坊阿伯,会摇着蒲扇,吸着水烟,围在一张不知年岁的石桌旁下象棋。妇女们会在这里择菜、聊天……在这个南方的小城里,看上去平静的生活会让阿九忘记了战争的存在。

天上的飞机,这几天越来越多。原本湛蓝的天空,被这些坏东西污染得不成样子。阿九的师父才叔,曾经望着天上飞过的那些黑家伙,往地上呸一口口水,然后咕噜咕噜灌进大口大口的桑葚酒。

不知不觉就走过了渡口,原来还算繁华的码头一片死寂。以前停泊在这里的小货船,早已不见踪影,只留下呜咽的柳江河水在静静流淌。

再往前走,就进了城门。虽已是凌晨两点,可沿街的骑楼却依稀有着灯火。阿九定睛一看,那些在黑暗中隐隐约约的灯火竟然是一盆盆纸钱燃烧后发出的光亮。原本宁静的空气中传来了高低起伏的悲戚哭声,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悲凉而又凄清。

再往前走,阿九看到了大榕树,它还在。

可是,它憔悴了。原本舒展到天空的枝叶,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树下一片狼藉,石凳石桌东倒西歪。触目惊心的一滩滩红色印记,像诅咒的符号一样刻在地面上。

“快点走,别停下。”一个声音打断了阿九的思绪。一个穿着黄色军装的人,恶狠狠地说。

阿九没出声,默默地把扁担拽得更紧了。扁担挑着的是才叔的毕生心血。

阿九是才叔的关门弟子。才叔的桑葚酒,是方圆几十里最好的。全城最古老的酒曲,到才叔这一辈已经传了三代人。早些时候,进城的日本人知道了才叔的桑葚酒。听说司令山本五太郎特别好酒,所到之处总喜欢搜罗各地美酒。今天上午,他派了一个小分队去了位于城郊的“才叔酒坊”。

阿九眼见着才叔被日本人用锋利的刺刀抵着胸膛。平日颇有些骨气的才叔却一反常态地卑躬屈膝。看着才叔脸上那谄媚得快要垂到地面的胡子,阿九心里有说不出的厌恶。才叔把埋在地下快十年的酒坛子麻溜利索地挖出来,打包装车。才叔说:“长官,这都是我酒坊里最好的酒,您拿回去给太君,好好尝尝。”

连同阿九在内的所有伙计们,都为才叔的不争气愤怒着。阿九气鼓鼓地把手里装酒的大勺“扑通”扔在了老窖池旁。

才叔向阿九眨眨眼,把他叫到了身边,耳语了几句。

没多久,才叔和阿九就被日本兵押着往城里走,连同满满一车的酒坛子和阿九扁担上那一筐老酒曲。

……

几年之后,城郊的墓园里常有人来祭拜在战争中被日本人残害的亲人。每逢清明,人们总会看到一个女孩和一个青年男人站在一块石刻的墓碑前。两人肃穆地位立着,一动不动。

“小篮子,阿九,又来看才叔啊?”有相熟的人问道。

他们转过头冲着人们笑笑。阿九在心里又回忆起了那个熟悉又遥远的故事……

在才叔把酒曲带到日本人的军营之前,他找了个借口把阿九支开。山本五大郎犒劳军队的盛宴正在进行中,军营里的大部分人都在纵情狂欢,氤氲的酒香飘散在整个营房的上空。但没过多久,只见军营里传来一声巨响,随后火光映天,哀嚎声四起……

阿九仿佛又听到了才叔那天在他耳边轻声说的话,“我在酒坛里放了白磷,只要温了酒,就能让这帮王八蛋全部上西天。阿九,记住,一定要活下去,你要把我的酒坊传下去。”

小篮子拉拉阿九的手,“哥,想什么呢?”

阿九摇摇头,定定地望着远处的山丘和初露的霞光。

那棵古榕树依旧立在那排骑楼前,仿佛空气中飘来了熟悉的桑葚酒香。

现在,已是1945年的夏天了。

(有删改)

16.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17. 标题“古榕酒香飘” 中“酒香飘”三字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18. 小说塑造阿九这个形象有何用意?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9.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阿九和小篮子又来到才叔的墓前,请你代阿九写一段话,表达对才叔的思念与崇敬之情。要求:结合小说内容,突出人物品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100字。

【答案】

16. ①照应标题中的古榕,突出其历史悠久;②写出了南方小城民风的古朴;③突出了小城的宁静祥和;④与后文小城被日本人侵犯后的惨象形成鲜明的对比;⑤表达了人们对昔日美好生活的留恋和对战争的痛恨。(5点任选4点作答,意思相同即可。)

17. ①才叔酿的酒好,芳香四溢;②才叔酿酒的技艺得以传承;③才叔的高尚品质永远激励着后人。

18. 用阿九见证才叔的英雄事迹; 用阿九的见闻来串联小说的情节(或阿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阿九来传承才叔的酿酒技艺和高尚品质。(任意回答两点即可)

19. 师父,我和小篮子又来看您了。昨晚我又梦到您了,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赶走了小日本,咱们酒坊的生意可好啦!您在生死关头,机智勇敢,舍生取义,您就像一盏不灭的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

四、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人生也总是悲喜交加,我们有时难免会感到失落、伤心、苦闷,孤独…..但当我们回首那段时光,或许又能从中体味亲友陪伴、慰藉的温情,收获面对人生的勇气和智慧,领会生活带给我们的启示…..从而在心上开出一朵烂漫的花。

请你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以“开在心中的花”,写一篇记事的文体。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班级等相关联的信息。③不抄袭、不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语段一)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远房的叔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语段二)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个悲衰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语段三)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语段三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讲的是 的事情。(2分)

【答案】《五猖会》我们准备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让“我”背书,“我”很不情愿

【解析】根据语段三中父亲对说的话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可知语段出自《五猖会》。我们准备去看五猖会,但父亲完全不顾我的想法,非得让我背书。书指出来了,我也觉得看会没有什么意思了。

2.童年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语段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分)

【答案】小鲁迅是一个有好奇心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这可以从他喜欢看有许多神奇色彩的《山海经》可以看出。从他不喜欢压抑童心的单调的儿童读物和不喜欢父亲在他想去看五猖会而让其读书中,可见他向往自由不喜欢受拘束的天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语段一中的“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可知,小鲁迅喜欢看《山海经》,对于其中一些神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想象力的孩子。根据语段二中“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和选段三中的他非常反感父亲顾及自己想看会的心情,非得让自己背书,可知他是一个向往自由,不喜受拘束的人。

3.语段二选自《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某社区为宣传“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墙面绘制《二十四孝图》。假设你是社区一员,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你结合对《朝花夕拾》的理解,向社区反馈你的意见。(4分)

【答案】示例:我认为在社区墙面上绘制《二十四孝图》,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形式走近人们的生活。然而盲目照搬《二十四孝图》,是不可取的。“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良的一面,能够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也应该摒除《二十四孝图》那些虚伪残忍的所谓孝道,而应该赋予孝以现代意义。

本文来自爱汐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463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