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1:很容易被低估的“获客成本”的成本
比如一年花费的费用是30万元,你涨粉了3万粉,那么获客(粉丝)成本=30万元/3万个=10元/个,很容易理解。
但这个算法里忽略了人工成本、办公室租金、公司的五险一金、员工报销等各种费用,按理说这个费用其实并不低,一个新媒体账号的编辑+设计,至少两人,月薪至少10-15K,好的20-30K,这里是按照年平均Total Package/12得出的,因为有的公司奖金更高。其中一个人年薪20万,另一个人年薪30万,两人的年薪共计50万,那么根据公司实际开支=薪资*1.4(或1.5),公司的实际支出约等于50*1.5=75万。
此时的获客成本=(30万+75万)/3万粉丝=35元/个 ,是不是一下子就贵了很多?
思考2:很容易被高估了的“获客成本”的获客
之前的主要问题是把获取粉丝=获客了,事实上这很simple,很native,其实获客可以被分为4个阶段:获客在四个阶段意味着不同的意义Traditional Mkting阶段:此时的获客就是所谓的获取粉丝,获取简单的注册之类的概念;
Leads Gen阶段:此时的获客开始出现获取线索概念,何为线索?就是至少得有姓名+手机号,比较难度的还要求有公司+职位+邮箱,甚至还要求城市等,取决于公司的业务属性;Demand Gen阶段:此刻就是获取商机,因为线索往往是市场部自己认为是线索的就是线索,其实这很容易作弊,客户需要有兴趣、预算、购买时间计划等条件,在B2B里还要求有决策权等;Rev. Marketing阶段:这是最难的阶段。此时的获客要求帮助公司获取合同额,考核市场部的获客也是看到底带来了多少最终的销售业绩,当然这样的市场也是最硬气的,能给公司带来上亿收入的获客,是很有成就感的;
为什么会有这个概念的区分呢?因为这样计算下的获客成本差异很大,比如继续刚刚的题目:加入投入30万元获取3万个粉丝(Followers),带来了1万个线索注册/会员(Leads),其中被销售接受的线索(Sales Qualified Leads)有500个,成交了25个客户,那么获客成本是多少呢?这里我们暂时先不计算人工等成本。
获取一个粉丝成本:CPF(Cost Per Follower)=10元;
获取一条线索的成本:CPL(Cost Per Leads)=30元;
获取一条销售认可的线索的成本:CPSQL(Sales Qualified Leads)=600元;
获取一个成交客户的成本:CPD(Cost Per Deals)=12000元;
如果这个客单价不能在20万左右的话,坦白说这家公司的获客ROI会很不好看,为什么?因为随着获客阶段的算法加深,需要配置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还是只考虑之前的人员成本75万,那么ROI=20万*25/(30万+75万)=500/105 ,介于4-5之间,这是一个不错的ROI。
所以,我们在计算获客成本时,很容易高估获客成本,因为很多都只是计算粉丝获取成本或初级的线索获取成本,但如果不计算到最后的CPD或CPSQL,很容易出现造假或导致ROI不划算。
思考3:很容易被浪费了的 “获客 成本”的“获客成本 “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刚刚只是认为获客成本一次性投入,而获客往往是一个长期的重复过程,如果只是看到一个CPSQL的成本,而没考虑到其实大部分粉丝暂时是不能转换为线索的,而大部分线索也无法转给销售部成为SQL,即使是SQL也有大部分不能被销售部成交,每个过程中都存在大量的浪费。即使客户今天没预算,不代表明天没有;这个月没兴趣,不代表下个月没有;今年没决策权,不代表明年也没有决策权。如果认识不到这点,大量的获客成本可能就被浪费了。
这就是精准营销带来的意义,他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把客户模型精细化,对于暂时不能转换的粉丝、线索持续给予孵化,不断把低价值线索孵化为高价值线索,打个比方,就是不断把小鱼养成大鱼的过程。或许大家不容易意识到,这个过程可以帮我们节约至少30%-50%甚至更多的获客成本。
比如一个CPD本来是1.2万元,但通过营销自动化孵化了线索后,它就大有可能被降至6000-8000元。如果我们在计算获客成本时没有考虑到这点,也容易造成失误。
随笔记录,不同的市场环境和不同的行业标准都会略有不同,仅供大家做一个参考。
本文来自空红印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67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