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以后,德国曾经雄厚的坦克制造工业几乎陷入了停滞。然而随着铁幕的缓缓升起,一分为二的德国毫无疑问的处在了东西方对峙的最前线,如果战事一旦爆发,联邦德国的军队要第一时间面对华约的钢铁洪流,而联邦德国装备的老式M47,M48坦克显然抵挡不了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华约坦克。恰逢此时经过10年的恢复,德国的制造工业得到了大幅发展,奔驰、波尔舍、克虏伯、莱茵金属等二战著名坦克制造商也都跃跃欲试,纷纷提出了自己对坦克设计方案的构想,面对民间这种高涨的呼声,联邦德国政府于1956年11月23日提出了研制一款30吨级中型坦克的构想,而这款坦克就是后来西方产量仅次于M60的豹1系列主战坦克。下面我们就从研制历程,坦克火力,坦克防御,坦克机动,改进型五方面来解析一下这款德国工业恢复下的产物。
▲先放一张豹1主战坦克的美图
研制历程
恰好此时法国也有意研制一款新型坦克来替换国内参差不齐的旧装备,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联合研发新型坦克,次年6月,联邦德国和法国共同拟定了一份欧洲标准坦克的研制方案,双方就坦克的具体性能基本达成共识,新坦克重量大约在30吨,安装一台多燃料风冷发动机以及一门105毫米坦克炮,最大行驶速度不得低于65公里每小时。次年8月意大利也加入了欧洲标准坦克的研制工作当中。为了在联合中发挥个体的优势,联邦德国组建了A、B、C三个研制小组来参与竞争,而法国方面则由坦克武器技术局全权负责竞争工作。
▲最先开始研发的C组,该车充其量只是一辆验证车,因为其很多技术严重脱离了当时的能力水平
首先进入研制工作的是C组,不同于其他两组,该组的任务更多地是偏向于验证各种坦克的零部件,所以很多技术都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技术水平。该坦克炮塔采用的是法国人最擅长的摇摆炮塔,装备一门105毫米主炮和一门20毫米并列副炮,采用自动装弹机,动力为两台并列的6缸柴油发动机,可以分别驱动两侧的行走装置,行走方面采用了轮履两用的结构,每侧的5对负重轮也可以驱动坦克前行,最大速度为120公里每小时,通过第1、2、5对负重轮完成转向,悬挂系统同样采用的是极为先进的液气悬挂。这些技术导致了其研制进度极为缓慢,当新坦克从A组和B组中诞生并装备部队时,这款严重与现实脱节的方案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仅仅是以一款验证车的身份而存在。
▲上图为A组拿出的原型车,下图是B组拿出的原型车,最终A组参与竞争的原型车胜出并被命名为“豹”式坦克
而A、B两组的方案就显得比较中规中矩了,采用的都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坦克主炮,A组起初打算给原型车装备一门90毫米坦克炮,B组打算为其装备一门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105毫米坦克炮。后来联邦德国国防军考虑到90毫米坦克炮威力明显不够用而且也不符合当初的要求,研制新型105毫米坦克炮成本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于是德国人干脆下令所有的原型车装备当时最为先进的L7线膛炮,并向英国订购了一批专属于自己的L7坦克炮,该炮炮尾较短,而且炮尾上部采用了倾斜结构,节省空间的同时也可以极大地提高火炮的俯角(最大俯角为-9度),联邦德国为新坦克定制的这款坦克炮被称之为L7A3型坦克炮。在随后的测试中A组的方案赢得了高层的青睐,随后该车就开始了最后的验证工作,值得一说的是不久后法国就因为国防策略的改变而放弃了同德国一起研制新坦克,转而用自己的欧洲标准坦克样车技术研制出了AMX-30主战坦克,意大利随后也宣布退出,不过多年后意大利还是选择采购豹1主战坦克并将其国产化。
▲在豹1主战坦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OF-40主战坦克,该车在部件上面和豹1A4极为相同
在最后的验证阶段德国竟然整整生产了36辆样车,这一数字一直保持着最高纪录至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德国振兴制造工业的决心与力度,其实从豹1主战坦克的研制到生产,参与部门都堪称豪华。当时参与竞争的A、B两组中就包括莱茵金属、波尔舍、亨舍尔等这些坦克研制豪门。最后的验证工作结束后,德国人根据结果更换了坦克的瞄具,并适当地改变了炮塔和车体的外形,最终在1963年10月1日将该车正式命名为“豹”式坦克,也就是常说的豹1主战坦克。在随后的制造过程中,一共有2700多家机构参与了豹1主战坦克的生产工作,比如马克公司负责车体生产,炮塔则由威格曼公司负责,武器系统由莱茵金属公司负责,动力系统则由腓德列斯哈芬公司负责,光学设备则由蔡司公司负责,最后由克劳斯.玛菲公司负责总生产业务,这个阵营用豪华形容也是一点都不过分,也正是从豹1主战坦克开始,德国的坦克制造工业正式从战后的萎靡中渐渐复苏了过来。
火力
▲豹1主战坦克使用的105毫米L7线膛炮以及DM-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豹1主战坦克装备一门105毫米51倍口径比的L7A3型线膛炮,这门在当时代表了西方最高水平的坦克炮采用横楔式炮闩,装填完成后可以自动关闭,发射完成后可自动打开并抛壳,采用电击发方式,火炮安装有两个驻退机和一个复进机,后座距离为300毫米,此外该炮还有一个热护套以及一具偏心抽气装置,最高射速为9发每分钟。在弹种方面该炮可以发射北约通用的105毫米坦克炮炮弹,通用弹药包括旋转稳定穿甲弹(APDS)、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碎头榴弹(HESH),此外还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SVDS),弹药基数为60发(在此后的改进型中有所下降)。在发射DM-3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520毫米厚的匀质钢装甲,首发命中率为75%,炮口初速为1478米每秒。辅助武器为一挺7.62毫米同轴MG3机枪以及一挺7.62毫米并列MG3机枪,弹药基数一共为5500发,炮塔两侧分别安装有4具76毫米烟雾发射器。
▲豹1坦克的内部结构分布图
火控系统主要由车长昼夜周视瞄准镜、炮长光学测距瞄准镜、炮长辅助瞄准镜、火炮稳定器以及炮控装置组成(这个炮控装置为炮手车长共用型)。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重点设备:
TRP2A型车长单目昼夜周视瞄准镜,拥有一个全方位旋转的镜头,可以在6倍到20倍之间进行无极变化,最大观察距离为4000米,可以对已知大小的目标进行测距和瞄准,当火炮发射时,挡光装置会在一定时间内关闭通道避免车长被强烈的火焰“炫目”
▲车长内部位置
TEW-1A型电动弹道角度传动装置,瞄准镜的瞄准基线随着主炮一起俯仰,可以根据目标距离和炮弹的飞行速度(每个弹种都有自己固定的飞行速度,是事先设置好的)装定火炮的瞄准角度,从而实现车长超越炮长直接射击TEM-2A型炮手光学测距瞄准镜,具有合像和体视两种可任意切换的工作模式,操作方式有手动和脚动两种模式,测距仪的基线长为1.72米,放大倍率为8倍,如果两个物镜镜头损坏一个,测距仪就会失去作用,只能充当观察镜,这具瞄准镜同样具备自动遮光功能,此外炮手还有一具TZF-1A式单目瞄准镜,放大倍率为8倍,目镜固定,物镜和火炮同轴一起俯仰
▲炮手位置
B1712型双目红外瞄准镜,在夜战时可以将车长潜望镜拆下将其换上,使坦克具备夜间观察和瞄准的能力,由炮盾上面可拆卸的XSW-30-U红外/白光探照灯提供红外光源,最大瞄准距离为1200米,最大观察距离为1500米,此外驾驶员的中间一个潜望镜(一共有三个潜望镜)可以在夜间换成红外夜视仪或者是微光夜视仪
防御
▲豹1主战坦克的装甲分布图
防御一直都是豹1系列主战坦克饱受诟病的部分,其车体由普通的匀质钢装甲焊接而成,炮塔采用铸造工艺(后续改进型采用焊接工艺),车体正面最厚为70毫米/60度倾斜角,车体侧面最厚为35毫米/50度倾斜角,后部为25毫米/88度倾斜角,底部为15毫米,顶部从5毫米到25毫米不等,炮塔正面和侧面都为60毫米,炮盾为52毫米,此外在战斗室和动力室之间设立了隔舱。这么一看豹1系列主战坦克的防护还不如二战时期的一些坦克,别说是115毫米滑膛炮了,就连一些中小口径主炮都可以击穿。
▲同时期信奉装甲无用论的还有法国的AMX-30主战坦克,结果人家……
这其实得益于反坦克火力特别是空心装药聚能破甲弹的高速发展,火力对装甲已经形成碾压局势了,和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苏联坦克对峙时双方处在互穿的尴尬境地,既然这样崇尚机动性的德国人索性就放弃了防护,一味强调火力和机动,谋求以机动换取防御,反正也是打不过苏联红军,倒是可以利用机动一直拖到美军来救援。但是豹1坦克对装甲的削弱力度太大了,直接导致了战场生存能力大幅下降,别说是主战坦克了,就连步战车都可以严重威胁到自己的生存。但毋庸置疑的是豹1坦克还是凭借极强的火力和极高的机动成为了二代坦克的一个经典。最后再说一下豹1坦克的三防系统,可能是受到苏联核大棒的刺激,豹1系列主战坦克的三防系统可以连续经受数次核打击,在过滤一些大颗粒尘埃时,粗过滤器可以立即将其派出车外,避免累计的大颗粒辐射尘埃扩大放射源,而且该过滤装置寿命极长。
机动
▲正在被展示的豹1坦克动力系统,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发动机、水散热器以及传动装置
发动机采用MTU公司的MB838CaM-500型4冲程10缸V型机械增压多燃料水冷发动机,采用预燃室燃烧系统,可使用北约标准的F-54燃料,百公里油耗为190升,在2200转每分钟时可以输出830匹的马力,单位功率为20.75,最大行驶速度为65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为600公里。传动方面为一具具备变速、转向功能的4HP-250型液力传动装置,四级星形变速箱可以在不切换动力的情况下改变输出速度和扭矩,一共有4个前进挡以及2个后退档,双半径差速转向装置可以通过大小半径离合器以及稳定器实现大小半径的转向,当变速器空挡时两侧履带会往不同方向驱动从而实现原地转向,在车辆长时间行驶时液力变矩器可以变为纯机械式传动,能极大地提高机动效率,驾驶员的操作系统为省力方便的电-液式,可以通过电磁液压实现对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操作。
▲可以看到豹1坦克的第4、5对负重轮平衡轴上并没有液压减震器
在悬挂方面豹1主战坦克采用比较常规的扭杆悬挂,一共7对负重轮和4对拖带轮,在前3对和后2对的负重轮平衡轴上面都有一个液压减震器,双销式履带上面可以安装橡胶衬垫,负重轮轮缘挂有胶圈。此外每个坦克都配有一套深水涉渡装置,可以通过2.25米深的水域,两台电动的排水泵可以及时排出车内的积水。此外还有一具电式加热器,按照位置的不同可以分别加热人员以及发动机。
改进型
作为产量仅次于M60的西方主战坦克,豹1系列主战坦克诞生了不少的改进型,下面我们以图片的形式盘点一下这些改进型:
▲最初的豹1主战坦克,上面所讲的基本就是这个型号
▲豹1A1,主炮加装了炮管热护套以及稳定装置,首发精度大大提高,履带板换为了D640A型双销履带,有的车辆还安装了侧裙板,车体重量也从40吨增加到了41.5吨
▲豹1A1A1,采用铆接的方式在炮塔安装了10到20毫米不等的附加装甲
▲豹1A2,加强了炮塔的防护,所以炮塔看起来比豹1A1更加厚实一些,此外改进了三防系统,换装了全新的空气过滤器,驾驶员可拆卸替换的主动红外夜视仪改为了被动微光夜视仪,在外表上和豹1A1极为相似,只不过A1两侧的测距仪外形是圆形的,A2是椭圆的
▲豹1A3,受到中东战争的影响,坦克炮塔由铸造改为了间隙装甲板焊接,还有一个楔形炮盾,此外装填手的潜望镜可全向旋转以及俯仰,原炮塔后面的框篮也移至炮塔内部
▲豹1A4,装有综合式火控系统,包括EPRI-R12型车长用周视稳定望远镜、EMES-12A1型炮长双目体视测距瞄准镜、蔡司的合像式测距仪以及FLER-HG混合式弹道计算机,此外安装了全新的GWS-2HR-A型全自动变速箱以及操作机构,机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外备弹也从60发下降到了55发,外形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塔型的车长潜望镜,而A3是管状的车长潜望镜
▲豹1A4,安装了EMES18型火控系统,这种火控系统派生自豹2,是一种简化型稳像式火控系统,用二氧化碳激光测距仪替换了老旧的合像式测距仪,原有的测距仪缺口被打上了补丁,此外还有一具带装甲的热像仪
▲豹1坦克的120毫米坦克炮版本,只不过此时豹2已经装备部队,该型号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风月楼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65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