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的所有著作中,若说哪位女主角最漂亮,毫无疑问是赵敏。金庸对她的容貌是从头夸到脚,还赋予了她出众的智慧。
《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形象
这位蒙古的郡主审美观很独特,任凭“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也入不了她的法眼。她在第一眼看上汉人张无忌后,就芳心自许,并且敢于突破世俗的成见,主动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是赵敏的老爹汝阳王察罕帖木儿,坚决反对赵敏与张无忌的这段姻缘,给的理由:既是反贼,还是汉人。
瞧见没,后半句是重点:汉人。
元朝对汉人很不感冒,所以后来的明朝对元朝也不感冒。
再往后是清朝,照理说它和元朝都是少数民族政权,谁也不该有种族歧视,但是清朝和金都是女真族,而金国正是被蒙古人给灭掉的。
所以,离我们最近的明清,他们都不想给元朝什么好脸色看,后世的记载便轻描淡写地过了。
到现在,我们能看到各个朝代的古装剧搬上屏幕,尤其是清朝的,还总搞全民狂欢,比如《还珠格格》、《宫》、《甄嬛传》、《延禧攻略》。
《延禧攻略》中的乾隆形象
但是,涉及到元朝的电视剧,除了《倚天屠龙记》,几乎没有别的。
认识元朝的困难与障碍
元朝不是汉人王朝,在进入中原后,没有像过往的鲜卑、契丹、女真一样主动汉化,而是坚持蒙古化,这对于他们统治中原是极为不利的。
影视剧中的蒙古士兵形象
一个首要问题就是语言问题,大部分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都会尝试学习汉语和儒家经典。
比如在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孝文帝改革后,甚至将鲜卑族姓,统一改为汉姓,拓跋氏改为元氏;建立辽国的耶律阿保机,曾经给自己取名耶律亿;同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也给自己改名完颜景,同时给自己的弟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取名完颜晟。
元朝入主中原后,丝毫未见类似行动。影视剧中的赵敏并不是她的真名,她真名应该叫孛尔只斤·敏敏帖木尔。元朝皇室以及其他蒙古贵族由于没有选择汉族的姓名,导致人们记忆起来很麻烦,甚至记不住。
同时,蒙古人大量保留着塞外的政治传统,没有向汉化的方向发展。
影视剧中的蒙古人形象
辽圣宗在与宋真宗的信件中说到:“吾修文武礼,彬彬不亚于中华”;女真建立的金国也一样,金章宗已经丝毫没有自己祖先那种悍勇的气息,倒是痴迷于学习宋徽宗的瘦金体,他的填词风格也推崇李后主。(好的不学,能不亡国吗?)
元朝帝王,热衷于学习汉文化的几乎没有,“不惟帝王不习汉文,即大臣中习汉文者亦少也。”忽必烈就曾发出疑问:“汉人惟务课赋吟诗,将何用焉?”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元朝统治者根本就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雅,诗词歌赋、仁义道德看起来没有快马弯刀实用,但却可以增强民族的认同感。
元朝统治者既然不理解,更谈不上学习汉文化了。
元朝的上层建筑问题
元朝对汉文化的偏见也影响到了政治制度的设计。
影视剧中的成吉思汗形象
汉族王朝在很久以前的西周,就确认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由于这个继承人的素质不能得到完全保证,与之相配套,中原王朝确立了一整套选拔人才的制度,如科举制度。
这项制度几乎可以囊括全天下所有的精英,扩大了统治基础,让他们辅助君王治理天下,有利于维护王朝的稳定。
元朝进入中原后,保留了蒙古部落联盟的选拔机制。
早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上层就发生了汗位的争夺,成吉思汗选择了窝阔台作为接班人,但草原上一直有一个“幼子守灶”的传统,窝阔台对于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很是忌惮。
窝阔台先是在对金国的战争中对拖雷落井下石,后来干脆毒死了拖雷。
蒙哥阵亡后,蒙古帝国的汗位争夺更加白热,忽必烈、阿里不哥、旭烈兀都具备争夺汗位的资格,最后结果是忽必烈胜出。
影视剧中的忽必烈形象
由于元朝没有学习中原王朝的选拔机制,所以元朝的宫廷政变非常频繁。这就影响到了元朝的稳定性,使得元朝的统治者忙于稳固自己地位,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揣摩治国之道,更别说如何将自己的意志更好得贯彻到民众中间。
相应的,民众对元朝陌生也就不奇怪了。
元朝还废除了科举制,导致大批的汉人知识分子进入不了朝堂,元朝统治者本身又不重视文教,所以就无法记录当时的史实。
文献资料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我们对元朝的陌生。
元朝的组织架构问题
元朝在中国的底层,虽然也学习了汉人王朝的层级管理,但实际上掌握话语权的是一种叫做达鲁花赤的官员。
影视剧中的蒙古人形象
达鲁花赤在每一层级都设置,作为一种监督的角色存在,汉人充任的总管和回回人充任的同知都要听命于达鲁花赤。能与达鲁花赤接触的,除了这些地方的官员,百姓是没有机会的。
可见,元朝对中原的基层管理并不过多地参与,因为压根儿就不想参与。少了朝廷的干涉,基层社会的活力倒是被激发出来了,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元朝产生了。
但令人费解的是基层社会的财富并未增加,这是为何?因为元朝掠夺财富的程度堪称历代王朝之最。
忽必烈曾经任用两个色目人阿哈巴和桑哥主持帝国财政,色目人没有儒家士大夫过往那种民生观念,况且这两个人是商人出身,掠夺百姓财富的手段可谓是花样百出,
所以元朝的税负虽然很低,但苛捐杂役颇多。
影视剧中的蒙古人形象
可以说,别的王朝是征税,元朝是抄家。元朝的这种财税方式,也在金庸的小说中有反映。
《倚天屠龙记》中的丐帮不复往日荣光,很多金庸的读者都会说,这是因为丐帮在追随郭靖夫妇保卫襄阳的一系列战斗中,丧失了大量的精英。
这只是表面现象。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丐帮是怎么产生的?
丐帮在《天龙八部》开始崭露头角,那时候所谓的少林等门派都无法与丐帮相提并论。
《天龙八部》的背景是宋朝,丐帮在宋朝发展起来需要三个原因:一、大量失地农民流入城市;二、平民社会;三、社会比较富裕。
所以说,宋朝的失地农民涌入城市乞讨,因为宋朝关注民生,且民间财富充裕,他们还有活路,宋朝基本上没有农民起义就缘于此。
宋朝以后,中国城市规模大幅下降,最大的城市人口竟不及百万。元朝建都大都(今天的北京),人口最多时不过80多万。
元朝地图(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要知道,北宋汴京的人口达到140万,南宋临安的人口更是达到25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不管是在中国,还在全世界,超过200万人口的大都市,这都是第一次出现。
元朝取代的是宋朝。宋朝在百姓中间是有很高认同的,百姓生活最为富庶与安康,两相比较,百姓自然认可的是宋朝。
如果说经济上,元朝对汉人的歧视还仅仅是缩影。更为严重的是,汉人在元朝连基本的社会地位都得不到保障。
元律规定“蒙古人员殴打汉儿,不得还报”。若打死汉人,只罚凶手出征,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就算了事。蒙古人打死人,后果不过是赔点不足为道的东西,但是如果是汉人或是南人殴打蒙古人,那是要处于重刑的。这体现了元朝法制的极其不公正性。
《倚天屠龙记》
另外,宋朝重视文教,文人士大夫在宋朝的地位优越。
而在元朝,连科举都取消了,往日的荣光不再,部分有能力的汉人好不容易进入朝廷,也无法担任各级官署的正职,倍受蒙古贵族与官员的欺凌。
可是不要忘了,舆论的主导权在文人手中,元朝对他们不够尊重,他们反过来就对元朝进行妖魔化的宣传。
本来存在感就不强,这样下来,后世的人们只会对元朝心生厌恶。
元朝的宗教政策
元朝的一大功绩是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内,在对汉文化全部say no的同时,他们接纳了来自西藏的藏传佛教。
鸠摩智
忽必烈将藏传佛教大师八思巴任命为国师(八思巴就是金轮法王的原型),元朝王室崇奉喇嘛教,势必影响其施政方略。
元朝此举甚至一直影响着蒙古人,因为皈依佛教在名义上是不允许有妻室的,没有妻室,自然没有子嗣,蒙古族的人口锐减。
在古代,人口基数大小也能影响一个民族的影响力。
汉文明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除了汉文明本身的先进性之外,汉民族人口基础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后,才会选择汉化。
说了这么多,元朝存在感低的原因,无非就是忽略了一句话——入乡随俗。因为固执的保留自己传统,歧视汉人,导致这个版图最大的朝代,对于如今的人来说,就好像没有存在过。
本文来自空余谈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463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