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文化大拜年#

引言

一说田横祭海,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但要说到妈祖文化,您可能一下子就联想到福建闽南地区的祭祀场面。

其实,田横祭海就是类似于闽南地区渔民祭祀妈祖的民俗活动。田横祭海不仅祭祀龙王,他们也祭祀妈祖娘娘。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田横祭海,是一项在即墨沿海一带渔民自发形成的民俗活动,在当地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田横祭海这个名称是2006年,当时的田横镇政府组织祭海文化节是命名的。田横镇政府连续组织了两届盛大的“祭海节”,将这项古老的渔民文化活动收集、整理、归纳、提炼,形成了一整套程式化、规范化的礼乐大典。后来,因为安全的原因,加之近几年的疫情防控需要,逐渐又回归了渔民小范围、个体化的祭祀活动。

笔者2006年还在田横镇工作,有幸参与了第一届祭海节的组织,对于祭海活动有很深刻的切身体会。又快到祭海节了,今年还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肯定不能组织大型祭祀活动了。我把当时的祭海盛况回忆一下,与大家共享吧。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祭海节原来叫做上网节,是渔民出海前祈求平安的祭祀活动

即墨靠近黄海,海岸线长近200公里,沿海100多个村庄,数万人口靠海吃海,历史上就过着耕海牧渔的生活。

即墨的渔民不仅在近海捕捞,他们也到远海作业。现在用上大马力机动船,渔民最远可以到中朝边境、南海海域打鱼。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渔民长期在海上生产,过去由于生产作业能力有限,海难事件时有发生,即使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大大小小的安全事故也是每年都会出现。一旦发生沉船事故,一个甚至几个渔民家庭的男丁就会尸骨不还。由此,渔民们便将平安和丰收的希望寄托于对海神的虔诚祈拜,在他们看来,要吃得饱,吃得好,非常需要海神来保佑,所以祭海就成了一件关乎生计的大事。

起初,祭海活动形式简单,没有固定日期,多是各家各户在修船,添置准备工作就绪后,选定当地人传说中东海龙王或妈祖娘娘的生日,或选个黄道吉日抬网上船,称为“上网”,祭海后便开始出海打鱼,祭海节起初也叫做上网节。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每当此时,渔民们穿上新衣,把自家修整一新的船只插满彩旗,一路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地送入海水中,祭海的第二天便正式出海。约在100多年前,田横祭海活动初成规模,形成以家族或船组为单位的集体送船祭海活动。

田横祭海不仅供奉龙王和妈祖,“赶鱼郎”登上神坛独具特色

田横祭海类似于南方沿海的妈祖文化,但他们拜祭的海神却比南方渔民宽泛得多。他们不仅祭拜龙王、妈祖这些“大神”,还供奉诸如虾兵蟹将级别的“小神”。只要能够给渔民带来平安和收获,他们就一视同仁,顶礼膜拜。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1,东海龙王: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王是渔民普遍崇信的海神。田横地区供奉的是东海龙王敖广。据考,田横渔民建龙王庙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至宋、明最盛。在田横沿海渔村,村村建有龙王庙,里边的塑像都是敖广龙王。当地渔民认为农历腊月十五日龙王生日,这又适逢传统的元宵佳节,过了元宵节他们就要上网出海,当地渔民多喜欢在这个时候开展祭祀活动。

2,天后:天后即南方所称的“妈祖”,当地沿海渔民尊称为“海神娘娘”或“娘娘”。对天后的信仰起源于南方,明清以来随着南北海上互航频繁,开始传入北方。田横祭海所供奉的海神中,妈祖是非常重要的一位。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3,孙仙姑:渔民祭海,当地还供奉一位女神叫做孙仙姑,这是一位本土女神,据说于1920年前后出生于当地沿海一个渔村,1941年去世,生前未婚。孙仙姑灵巧聪慧,乐于助人,人缘极好。她去世那年,南方一艘大船在其指点下平安脱险。事后船主按梦中仙姑所示住址,寻找其家人并筹资为她建庙塑像。以后就被幻化为海神,被当地渔民供奉。

4,赶鱼郎:说起赶鱼郎,很多外地人都感到很意外,因为他其实就是鲸鱼,当地人尊称他为“老赵”,这就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了。鲸鱼喜欢追食较大的鱼群,一旦鲸鱼出现,就意味着渔民能够满舱而归。田横当地有歌谣唱曰:“赶鱼郎,黑又光,帮助渔人找渔场;赶鱼郎,四面窜,当天撒网鱼满舱。”这个“当央”是个方言词汇,意思是中间部位。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田横祭海不仅供奉吃食,还要宣读文疏,虔诚庄重,极富地方特色

即墨沿海渔民祭海,起初有向海里抛撒祭品的做法,有些类似于南方人端午节向河里扔粽子的习俗,意思应该是一样的。后来逐渐要变成典礼化的仪式了。

(一)备三牲:三牲是南北方地区通用的祭祀食品,三种自然秀色可牺牲也因地区不同而各异。即墨沿海地区供奉的三牲讲究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海里游的,即猪、鸡、鱼三样。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三牲里的猪、鸡、鱼必须是整猪、整鸡、整鱼。猪以黑毛公猪为佳,越大越好,宰杀后,皮下充气,用开水烫洗刮毛,只留猪脖上的一撮黑毛,然后固定捆绑在一张四条短腿的红漆木桌上,让其呈昂首挺立姿势。也有些小渔户用一只猪头代替整头猪。红绸布打结成大红花,披挂在猪头和猪脖子上,突出一种浓重的民间祭奠气氛。鸡要选个头大的红公鸡,鱼要用大个儿的新鲜鲈鱼,必须是海鱼。

(二)蒸面塑:这是当地渔民特有的一种面食,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这种面塑工艺很复杂,一般先蒸大馒头,然后再装饰塑型。大的面塑有四五斤重,不是一般的锅灶能胜任的。装饰面塑是个技术活,一般有心灵手巧的媳妇操作,做成“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莺歌燕舞”、“虾兵蟹将”和“花鸟虫鱼”等五彩面饰,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过去渔民自发祭海的时候,其实也是一个家族实力的展示,谁家的猪大、数量多、谁家的面塑大、漂亮,谁家就会获得更多的彩头,也预示着今年更加收获满满,平安吉祥。

(三)宣读“太平文疏”:祭祀前,渔民要用黄裱纸书写“太平文疏”,大致内容是:“具疏人某某系某某村人,今逢上网吉日特备信香、纸钱、三牲等祭品,敬龙王位下”,落款“农历年月日”。

“太平文疏”由德高望重、富有文才的老先生书写,书写前先净手,点上一灶香,以表虔诚。除龙王外,还要给财神、天后、仙姑等神灵各写一份,共写五份。祭海时宣读焚烧,或者只焚烧不用读,但看起来却是满满的仪式感。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四)列船待发:祭祀前一天,渔民们把船只整理得井井有条,尔后贴上大红对联,列队待发。

祭海时给渔船贴对联,很有地方特色。这些对联内容有“多福多财多光彩,好年好景好收成”、“风调雨顺,满载而归”、“力合鱼满舱,心齐风浪平”等。还有固定位置的对联,贴在主枪杆上的有“大将军八面威风”,二枪杆上的“二将军威风凛凛”,后枪杆上是“三将军顺风相送”,船头贴“船头无浪行千里”,船尾贴“船后生风万里行”。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如果您有机会观看祭海仪式,一定不要忘了看这个环节,不仅仅是文化味很浓,更重要的是那份激情。当你现在一排排高大威猛、昂首待发的渔船阵列前,任何人都会生出一种昂扬向上上、壮怀激烈的情愫的。

(五)整饰龙王庙:祭海前几天,渔民们便开始整饰龙王庙。各船推举专门人员,将龙王庙四周打扫干净,整饰一新,庙前挂上特制的大红灯笼。为烘托气氛,还要在龙王庙前的海滩上扎起青松柏门。门上悬挂二龙戏珠和鱼跃龙门等图案的匾额,挂满彩灯,贴上大红对联,显得壮观气派。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万户家有客,千村飘肉香”的壮观场景,成为祭海期间的独特风景

田横祭海还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祭海待客。

过去生活条件差,很多渔民家庭没有能力独立杀猪,于是便以家族为单位或者几家联合杀一头黑猪。祭祀结束,直接将大猪分割开,各家领一块肉回家。而这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客人,有的是借祭海来帮忙的亲戚,有的是来拜年的朋友,当然,这些客人都是主人年前就打好招呼,每年这个时候都要来参加祭海,表示庆祝的。而家里有客人,或者客人的多少又是一个家庭人缘好坏,兴旺与否的象征,这一天如果谁家里没有客人那是很没有面子的事。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所以,在祭海日,如果您有幸到渔村转一转,每家每户都会炊烟缭绕,酒肉飘香。而最壮观的场景要数傍黑天时分,这时候家里的客人酒足饭饱之后要打道回府了,往往主客都已经舌头发硬,还要执手相送,有的来会往返好几次送不走客人。而有的客人强打精神推着自行车往外走,还不断跟主人招手“我没醉,我没事”,可一出村口就找个别人看不见的草垛呼呼大睡…

田横祭海节(田横祭海节图片)

结语

因为在海边工作过的原因,我对渔民和渔村很有感情,也对渔文化很感兴趣。新春正月无事,这这样一段文字,总感觉意犹未尽。也许,疫情过后,感兴趣的朋友还是自己来体验吧,那种北方渔民的热情、豪放会让您流连忘返的。也许,你随便推开渔民的家门,他们会捞一块祭海大肉,敬你一杯浓郁的老酒的。

本文来自兔斯基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34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