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忠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我国著名石油钻井和水射流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将水射流技术与钻井工程相结合,对钻井工程做出了创造性成果和卓越贡献,被誉为我国“钻头之父”。
作为一名高校理工科教师,既要有科学家的本事,也要有工程技术专家的能力,当然还要有好的师德。当教师得知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干得很好,就会很有成就感,哪怕自己只起了一点添砖加瓦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一直跟学生强调做学问首先要学会“笨人理论”。在几十年教学科研生涯中,我多半时间“泡”在教学实践工地。我喜欢工地,只要工地有什么特殊情况我都会去现场勘查,有时候工地负责人不请我,我也会想方设法去。虽然现场没有现成理论和已完善的经验总结,学习要花很多“笨力气”,但现场却是最好的学习和思考之地,现场很多问题即是创新本源。
做学问从来都没有奥秘,不能急于追求经济效益,搞短平快,更不能期望科研能立竿见影。要先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从理论上把问题研究清楚,再运用“笨人理论”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有的时候花上三四年甚至五六年的时间研究理论都是值得的,只有把理论问题研究透彻,理论才能更好地转化成生产力。从表面上看,把大量时间利用在理论研究方面太浪费,但“笨人理论”可以让科研少走许多弯路。
学习过程可以很“笨”,但人是不能“笨”的,如果没有新思想和新思维,做学问起点也必然会很低。国外的先进理论与先进技术不是不需要,但为什么不能让国外反过来学习我们?我们要有这个勇气和魄力。
作教师更要有“笨人”精神。1955年,当我作为北京石油学院的青年教师第一次站在讲台前,我说讲课真累,不仅要备好课、具备实践知识,还要讲究课堂艺术。后来我想,老实人不吃亏,付出总有回报。于是不论讲过多少遍的课,每次上课前我都重新备课,及时补充国内外最新信息。完成讲稿之后,还另外编写一个提纲,理出重点和难点。
要想培养出优秀年轻人,为年轻人提供自由和创新空间的同时,更要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和任务。教师作为学生学术方向的引导者,要站在学术前沿为学生创造空间;教师作为学生为人处世方面的向导,要教会学生如何修身明德。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只有为自己想得少一点,才能为学生考虑得更多。如今,虽然我已很少从事十分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我仍然是一名教师,希望继续发挥余热。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为师之道。
【对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万娱:做学问应以怎样的精神面对漫长的科研过程?
沈忠厚:做学问要敢于坐冷板凳,甘于坐冷板凳,不能赶“时髦”。做科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一年、两年甚至十年都出不来成果,这时就需要保持头脑清醒,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是否可行,如果可行,那就有毅力,有恒心,坚持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井工程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毛惠:在科学研究中,理论与实践应如何更好地结合?
沈忠厚:我年轻时多次参加国家级石油大会战,这些实践经历为我之后的科研奠定了坚实基础。理科认知世界,工科改造世界,而工程技术既要认知世界,也要改造世界,科研成果一定要转化为生产力。所以一定要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述:沈忠厚 记录:刘积舜 张伯驹)
本文来自秋良庄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621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