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阳市旌阳区法院判决了一起扫码点餐带来的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件,法院判决商家停止侵权。案件的宣判给广大消费者和商家敲醒了警钟:司空见惯的事,不一定就是对的。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并无必要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商家通过要求关注公众号等方式,过度搜集消费者信息,其实可能带来不良后果,侵害消费者权益。
“2021年11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如果消费者拒绝提供个人信息,商家不能以此为由,拒绝提供服务或提供商品。”四川省消委律师顾问团成员、中银(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梁剑告诉记者,酒店按照法律规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信息,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商家强制要求提供无关消费行为的个人信息,属于违法行为,“就是让消费者在这里享受一顿可口的火锅,你要消费者姓名、电话干什么呢?这显然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梁剑表示,自己相信绝大多数商家过度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并不含有主观恶意,可能只是因为小程序自带功能如此,或是商家希望进行引流。但其实过度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不仅仅对消费者构成风险,商家也可能背负隐患。
“法律规定,商家收集信息以后,有存储的法定义务。过多的信息,对不含恶意的商家来说,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一旦存储不当、信息泄露,商家是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而且这种情况下,信息一旦泄露,关乎的消费者往往不止一个。”梁剑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商家不正当使用或处理了消费者个人信息,拒不改正的,可能面临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针对个人,这个数额则是10万元以下。
本文来自太阳还暖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569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