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八下教材梳理2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与“竖”相对
(2)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2.一词多义
(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2)可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高可二黍许 大约
)
(3)端其人视端容寂 端正(
东坡右手执卷端 右端
)
3.重点实词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巧人: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径:直径
器皿: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3)罔不因势象形 罔不:无不、全都
因:顺着、就着
象:模拟
(4)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5)盖大苏泛赤壁云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6)高可二黍许 许:左右
(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兴:起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高
峨冠:高高的帽子
髯: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
(9)苏、黄共阅一手卷 手卷:只能卷舒而不能悬挂的横幅书画长卷
(10)东坡右手执卷端 卷端:手卷的右端
(11)如有所语 语:说话
(12)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13)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
(14)矫首昂视 矫:举
(15)神情与苏、黄不属 不属:不相类似
(16)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7)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舟子:撑船的人
(18)若听茶声然 若……然:好像……的样子
(19)其船背稍夷 船背:船顶,一说指船底
夷:平
(20)勾画了了 了了:清楚明白
(21)又用篆章一 篆章:篆字图章
(22)其色丹 丹:朱红
(2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竟然
盈:满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4.文言虚词
(1)为中轩敞者为舱 判断动词,是(
为宫室、器皿、人物 动词,做
)
(2)之箬篷覆之 代词,指代船舱(
能以径寸之木 助词,的
)
(3)盖大苏泛赤壁云 句末语气词
(4)雕栏相望焉 助词,表陈述语气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核桃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泛舟于赤壁的情景。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小船从船头到船尾长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二分上下。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大概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三、问题探究
1.从本文来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2.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表现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核舟的精巧工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艺术的卓越成就。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
(3)学学半 “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味美 今义:意义、目的)
(2)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最好的 今义:到)
(3)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4)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到本处)
3.词类活用
(1)弗学,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2)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作动词,以……为亲
(3)不独子其子 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4.一词多义
学学学半 学习(
学学半 同“敩”,教导
)
(1)闭故外户而不闭 关闭(
是故谋闭而不兴 闭塞
)
5.重点实词
(1)教然后知困 困:困惑
(2)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3)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选贤举能 贤:指品德高尚
(5)讲信修睦 修:培养
(6)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指父母
(7)不独子其子 子:子女
(8)使老有所终 有所终:能够善终
(9)壮有所用 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10)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11)男有分 分:职分,职守
(12)是故谋闭而不兴 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1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作乱害人的事
作:兴起
(14)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6.文言虚词
(1)其其此之谓乎 表示推测(
弗食,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
(2)是是谓大同 代词,这(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与“故”合用,所以
)
(3)矜、寡、孤、独、废疾者 ……的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5)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三、问题探究
1.说说《虽有嘉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虽有嘉肴》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做铺垫。
3.“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文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话是否多余?
不多余。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道理论据,证明教与学的关系的确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
四、文章中心
《虽有嘉肴》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这篇议论文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大同”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本文来自及年度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3476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