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手术带T管回家 该如何观察和护理?
医护人员在查房。
红网时刻12月15日讯(通讯员 刘莉)黄爷爷今年70岁,前不久因突发右下腹疼痛由家人急送至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微创外科就诊。经检查,黄爷爷是因多年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发作而引起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年龄大、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医生为其进行了相对安全、创伤小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管探查术,术后三天,黄爷爷即达到出院标准,准备出院。出院时,医生并未拔除黄爷爷腹部的一根引流管,叫做“T管”,需要带管回家观察,并嘱咐黄爷爷的家人对T管进行正确护理。
T管,是一种形状呈T型的引流管,主要应用于胆总管切开取石或胆道探查术后,T管的一端通向十二指肠,一端通向肝管,另一端通向体外,连接引流袋。留置T管,有引流胆汁和残余结石、支撑胆道、观察手术效果、缓解胆道狭窄、梗阻等作用,也可为T管造影、胆道镜取石做准备。因此,它既是一种治疗手段,也是一种病情观察方法。
像黄爷爷一样,许多患者在术后不能立即将T管拔除,需要带管观察一定时间。为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患者可带管回家。那么,患者和家属该如何观察和护理,来保证T管引流通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呢?
保证引流管通畅防感染
患者可在社区门诊进行换药,保持T管处伤口敷料的干燥,通常每周换药1次,每日更换引流袋。若有伤口周围红肿、胆汁渗漏等症状,应及时更换敷料;如是自行换药,可在伤口局部皮肤涂抹络合碘消毒,淋浴时可用医用无菌防水敷贴覆盖引流管口周围皮肤,也可用保鲜膜代替。禁止盆浴。
需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经常检查T管是否发生折叠、扭曲,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需要调整和理顺管道,注意动作要轻柔,不要牵拉T管;若发现胆汁引流不通畅,则要看管道内部是否发生堵塞,可以尝试挤压T管,首先用手固定腹部T管进行保护,然后用手进行挤压,但最好还是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相应的处理。
日常活动时,保证引流袋稍低于伤口部位,防止逆行感染。尽量穿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引流管的牵拉、打折、弯曲、受压和脱出。
观察胆汁的颜色和量
正常胆汁为金黄色,如为草绿色是因为胆红素受到细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可继续观察;如为白色则是由于长期胆道梗阻,胆色素和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的黏性物质所代替,也可以继续观察;如为脓性及泥沙样混浊,是胆道内感染严重及泥沙样残余结石,这时继续服用利胆药物,不要夹闭T管。如为红色,则是胆道内血管有出血,请及时就医。
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800-1200毫升,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300-500毫升,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毫升,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毫升左右。如胆汁过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浑浊,则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症未被控制,需及时与医生联系。
循序渐进夹管后拔管
放置T型引流管的患者在全身情况好转或者术后两周,引流量出现减少、色清、颜色为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或絮状物、没有发热,可以开始尝试夹管,夹管后无异常时由医生给予拔管处理。
第一次夹管30分钟,放开5分钟,重复三遍;如无不适,再延长至1小时、2小时;第二天再延长至4小时以上;第三天全部夹闭;如夹管过程中出现腹痛、腹胀等不适,可暂时松开夹子。
拔T管前一般需做胆道造影,造影后24小时内不要夹管;造影后如无特殊情况,再观察1~2天即可拔管;如胆道还有残留结石,可经T管窦道胆道镜进行取石。
拔管后,患者平卧或半卧位休息30分钟~1小时,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通常拔管1~2天后窦道可自行愈合,如发现有胆汁外漏、黄疸、腹痛及发热,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留置T管,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患者可适当地参加家务劳动和娱乐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下棋、散步、打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清淡饮食,劳逸结合。
当带T管的患者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应引起重视:如出现剧烈的腹痛,皮肤、眼睛发黄,大便为陶土色,小便为茶色或引流液呈鲜红色,引流管切口处红肿、流脓、流出黄绿色胆汁样物等,应到医院就诊;特别是出现不小心将T管拔出时,需用纱布保护伤口,立即到医院就诊。
本文来自小天才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855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