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6月22日创业板注册制开始接受首批企业以来,注册制维度下创业板上市企业数量已达到近百家,有300多家“后备军”企业排队等待审核。可以说,股票市场的注册制改革在过去的9个月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尊重市场是注册制的灵魂。”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从创业板改革和注册制试点近9个月的运行轨迹来看,注册制下创业板的包容性明显提升,具体体现在上市标准、再融资和并购规则的包容性,以及注册制和行业属性的包容性。
深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16时,创业板注册制下共受理IPO申请552宗,不包括终止67宗(其中4宗审核失败,63宗撤回)和停牌企业18宗。此外,通过会议的公司中,54家提交注册,111家注册生效,1家终止注册;在排队的其余301家企业中,8家已受理,226家已问询,66家已获上海市委会议批准,1家已延期。
记者梳理了上述552家企业的行业分布,发现从“证监会行业”的统计角度来看,涉及的细分行业有55个,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化工原料及化工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特种设备制造等行业。从一些相对“冷门”的行业来看,木材加工和木材、竹、藤、棕和草制品,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鞋类,广播、电视、电影和录像的制作、住宿和租赁也包括在内。
“从行业属性来看,创业板的创新创业属性突出。”张立超表示,与注册制改革前相比,创业板的行业集中度分布更为广泛,这无疑体现了注册制下更好的包容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源于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我国为丰富产品供给、优化市场培育、完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所作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推动更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地位高、R&D能力强、发展潜力大、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
结合Flush iFinD的数据,目前注册制下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88家,初始募资约787.51亿元。
据张立超介绍,从目前创业板上市标准来看,盈利要求被进一步淡化。对于盈利能力弱但核心竞争力强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灵活性和效率,有效解决成长型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从整个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经济来看,可以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推动经济创新转型的大方向,为社会资本进入科技研发领域扫清通道,提高资本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效率,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贡献,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金鼎资产董事长龙浩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细分领域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尤其是科技制造、软件开发、能源替代等与时俱进的行业,积极的效益将持续显现。
本文摘自《证券日报》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79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