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多人喜欢周杰伦,从《东风破》开始的
在2019年9月份,终于迎来了周杰伦的新歌《说好不哭》,新歌刚刚上线不到1个小时,在各大平台播放量迅速飙升到229万,而且单曲数字版权的销售额就达到一千万,可以说周杰伦的魅力真是不减当年。
周杰伦在2000年出道,刚开始创作的歌曲无论是《星晴》,还是《娘子》,虽然得到很多乐评人的肯定,但是还没有被大众所熟知。虽然第二张《范特西》专辑中的《双截棍》让他大红大紫,一举在台湾金曲奖上获得了最佳新人作曲,最佳新人制作人等奖项,但是歌曲褒贬不一,喜欢的为之疯狂,不喜欢的不知所云,甚至有人质疑《双截棍》算不算歌曲。
周杰伦真正走入大众,并让所有人接受他,是他在2003年《叶惠美》专辑中的《东风破》,这首融合了R&B、hip-hop等多种曲风,而且同时加入了中国风元素的歌曲,让他获得第四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作曲人奖的作品。这首歌在内地港台地区,入围9个不同性质的音乐奖项,至今这项记录也没有打破。
这首中国风的歌曲风靡大江南北,跨越了从10岁小朋友,到60岁大爷几乎所有人,在音乐史上实属罕见,同时也开创了中国风的浪潮,后来很多歌手模仿这种创作模式,歌曲也都大受欢迎。
什么是中国风呢?歌词仿古典诗词,编曲上加入中国民谣小调,同时运用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编曲,还有些加入中国传统的乐器,比如琵琶、二胡、古筝等。
这些中国风歌曲在歌词当中加入中国诗词元素,比如月桥、风雨、芭蕉、伊人、红颜等,其实只要在填词、谱曲、编曲中加入这些元素就算作中国风歌曲。中国风很难被归类的,其间融合了蓝调、乡村民谣、爵士、嘻哈等风格,比如被认为早期中国风的《娘子》,其中就是节奏偏快的R&B曲风,《本草纲目》比较偏hip-hop曲风,还有摇滚曲风的《千年之恋》等,这些歌曲虽然没有用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但是都被归类为中国风歌曲。
《东风破》的前奏非常舒缓,抒情,不知不觉会把人带入东晋士人悠然仙境,同时还融入了R&B节奏,让这首歌不仅仅有东方的韵味,还有西方时尚元素,同时还加入了古筝,吉他等乐器。
这首歌大量运用了中国古典的五声音阶,也就是宫、商、角、徵、羽,它和其他乐器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fa和si,但是《东风破》在重点的节奏点却用了这两个音,可见周董音乐创作的自由性。这首歌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炫酷的技巧,用平缓的声调带你进入那忧伤的年代。
方文山在这首《东风破》中大量运用古诗词当中拟人化手法,比如“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将孤单,烛火比喻成为欣赏自己孤独的玩伴。而且还把很多形容词转化为动词,比如“酒暖回忆思念瘦 ”中的暖与瘦。
《东风破》中文字意境是极其优美,很多词创作来源于我们的古诗词,比如苏东坡的《蝶恋花·京口得乡书》:
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螺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
这首词描写的是春天景色之美,然后映衬自己的乡愁“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这种浓烈的乡愁如何也洗不掉。家书传送万里,问我何时能够归去,苏轼的回应是“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只有拼命的喝酒,才能忘掉乡愁,只有这多情的春风才能抹掉自己的眼泪。
古人用东风的诗词非常多,比如李后主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很特别的地方在于,他根本没有关心过文学,他喜欢的就是流行歌曲,但是有一天他利用流行歌曲的音乐形式,把他自己亡国以后的心境放进去,力量出来了。这是他完全不自知的状况下发生的事情,我觉得艺术创作中有一部分不见得创作者非常清楚。词这种艺术形式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根本看不起,他们不会用,可是李后主用了,传唱出来让大家很感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以讲亡国之君的愁,也可以讲我们在生命不如意时候的愁。大家被这个句子感动了,这个句子的意义也扩大了。
这也是中国风的魅力,通过大家熟悉的旋律,把这种活在回忆里的愁绪,常常用古诗词来映衬。在《东风破》中,两个人从小分开“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如今只有一曲《东风破》才能串起两人的回忆,勾起古人无限感伤。
从古至今,人们的情绪是相同的,情人的离别,亲人的离别,朋友的离别,只有通过诗词寄托哀愁。中国风的歌曲不仅旋律勾起大众的回忆,而且优美的歌词也能够唤起大众对古诗词的欣赏,所以能够得到无论是家长还有小朋友们的喜欢。
本文来自陌颜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6934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