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传记中有一段话:一位住在夏威夷的朋友说:“每当说起巴拉克奥巴马,奥巴马的母亲总会说:我儿子很聪明,他可以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甚至是美国总统。”
记得给女儿送满月酒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来祝福我。很多人把孩子从我身边带走,并称赞它。这孩子真可爱。这是一个大额头的聪明孩子。他一定会考上大学,一个有才华的人,前途无量。
而我老公,站在他身边,傲慢地纠正大家:呵呵,我女儿一定是天才。
这个时候,亲戚朋友的表情哦,哈哈,你当然可以想象,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呢?我想补补嘴:别听他吹牛,可是我老公阻止了我。
在上一篇文章《怕失败》中,有一句话,相信可以看出,大部分父母之所以没有成为奥巴马的母亲,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总统”这个概念。
其实我也是。我也是总统。连首相都没想过,但我丈夫想过。而今天的文章,正好接着这个话题:
相信去看,看到走进心里。
离家近一点,那时候在LJH公司,我最自信,也最害怕失败。
记不清哪个投资大咖说过一句话:为什么有钱人做什么就变成什么,因为他们“淡定”,人越好越“去赌”。
我不是一个有钱人,但我不愿意达到顶峰,跌入谷底,然后带着“赌”进入o2o东山再起。当我到达LJH公司时,我并没有感到被现实虐待。
所以当时创业的心态就像玩股票的模拟盘一样。当心脏稳定,手稳定时,就成了。
现在想想,如果你再走出大山,以这种心态去做任何事情,也许都是行得通的。
《创业史2》中的“莫名的自信”说:“被感情分心之后,就忘记了主题。快点回来,时间不多了。既然你进去的时候还在赔钱,那最后怎么赚钱?”
“是啊,你得赶飞机。
其实LJH公司的主打产品,——食品净化器,我不喜欢。刚才,我讨论了原因。我觉得它只是现实背景下的过渡产品,不像净水、空气净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看中LJH公司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客户群。
但是一开始没找到感觉。S老板当时渠道不多。你也知道,线下是“渠道为王”,所以现有的业务主要靠老客户的介绍,这让她对老客户的服务非常周到、细致、全面。
除此之外,她曾经是500强企业的畅销书。她非常擅长会议营销和策划活动。当你今天来到这里时,你也参加了活动。你怎么想呢?”
“莫名的自信”说,“确实如此。我觉得所有的顾客都很投入,但我不明白。你能通过介绍他们来支持一家公司吗?这不可能。”。
“呵呵,那要看你是什么渠道了。如果你扫地,它就不会工作。这个频道的s老板是一个公益社会团体,可以说,它是一个俱乐部。
p style=”font-size:15px;”>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彼此关系都特别好,如果有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买了,越来越多的人就会跟上买。”
“为啥?”
“消费者行为学做出过解释:一般群体成员会承受一种压力,驱使他们去购买受到群体认可的东西。这个压力即如果某个消费者不遵循其他人对于「好」或者「时尚」的概念,通常要付出被群体排斥或者感到难堪的代价。
而这个群体中那个有影响力的人,就好比搞互联网运营的,嘴里说的『头羊』,当然『头羊』越多越好。
“这样呀”。
“对,所以线下做一个本来就扎堆的人群,转化率是最高的,而且我们还有这么多『粘性活动』”。
“懂了,就靠这5个月收了1千万营业额?”
“那不可能的,肯定有模式的呀,只是这些客户群体给我们奠定了基础,关键是给我了足够多的样本,何况当时有S老板这个销冠,我反而没啥事做,也就能沉下心深入了解这个人群。
还是那句话,想赚一个群体的钱,你的心智必须要高于这个群体,你经历过她们的阶段,了解她们的需求,才能知道如何说服她们买你。
市场营销并不存在客观现实性、事实以及最好的产品。存在的只是顾客或潜在顾客心智中的认知。这种认知才是真实的,其它都是幻觉。
我以前的刻板印象都觉得中老年群体,购买保健类产品,肯定是他们抵抗力下降了,为了减少疾病,他们怕死,而且他们转介绍无非是人性本来的想贪点便宜。
可后来发现,不是的。”
“啊,不是的吗?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莫名自信』很惊讶我的回答。
“说句理论哈,你想设计差异化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抓住了客户想表达,但未必能表达出来的那种需求,而这种需求,不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你要能看见,才能走入内心——
看见什么?看见他们的行为!(旁白:其实教育孩子也同样,你看见孩子的行为了吗?你看见的,是你脑子里想象的,还是?)
于是,我开始聚焦客户的行为,我罗列一下,你耐心点哈,因为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个商业模式设计是非常简单的。
这帮中老年群体有什么独特的行为:
1、不爱学习的他们,却特别爱学习养生知识,还特么的特别爱转发!
2、听课特别的认真,专心,记笔记,还拥有很严格的自律!自己天天生吃黑木耳,洋葱,还要求你也这样吃?不吃还不行。”
“哈哈,我父母就是这样的。”
“3、爱管闲事,讨论热点新闻,男性讨论台湾究竟是打还是不打,女的嘛:朝阳大妈,上海阿姨,经典代表。
4、膜拜某些养生大师,或者圈内的某种人,固执己见,不相信任何证据,甚至很多都是常识,你拿出各种理论依据,医学数据,给他们看,让他们不要乱买保健品,有用吗?”
“哈哈,没用,我都不想管了。”
“我们之前正向的思维:看到地面湿了,就认为下雨了?小孩喜欢玩布娃娃,就认为是需要陪伴?老年人养生,就认为减少疾病,怕死!
好像特别顺畅,但是真正的原因呢?
地面湿了,也许是洒水车刚刚经过,小孩玩布娃娃,是很多小女孩为了给自己长大一个畅想,一个期望,『芭比娃娃』就是这么成功的。
要想做客户的主人,就先做客户的奴隶,躬身入局,然后才能洞察到客户的需求、痛点、痒点、甚至是灵魂……
我伺候她们将近一年,跟她们聊天,沟通,才渐渐走入她们的内心——
转发养生知识,证明自己还存在着,父母只想引起你的关注,渴求被你的认同。
让你每天生吃洋葱,是因为你长大了,父母在其他方面对你越来越失去控制力了,他们都退休了,也只能从你身上拥有控制感了。
爱管闲事,显示他们的价值感,讨论那些国家大事,是他们想告诉社会,我们有权力参与,我们还是社会的公民,满足他们的参与感。
膜拜大师,固执己见,证明自己并没有老,我们还是有判断力的,不需要小的们来指手画脚。
我曾经跟一位阿姨聊天,问她为什么吃这么多钙片呢,多吃反而增加肝肾的负担,她回答我的话让我泪流满面:我腿脚不好,上下楼很费劲,吃了钙片,就能照顾好自己走路,不麻烦孩子。唉,我就怕哪一天卧病在床,耽误他们,我不怕死,我怕的是一下子死不掉!
我想我是触及到了这帮群体的灵魂……。”
由此我写了一篇关于销售文章,在知乎10万+,呵呵,好吧,我想表达的是别急吼吼的卖产品,当你不在乎钱了,不在乎利益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走入他们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他们要什么,从而真正的帮到他们。
写这篇文章,其实也在提醒自己,也许年后我要出山了,出山势必就要面对客户。其实无论我将来面对谁,都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视他们为实现自己权利和控制欲望的对象。
而是需要尽量去体验对方的感受,去「看见」彼此间情感的流动,用身体去感受对方的感受,因为身体才是最真实的,而不是仅仅在头脑中做理性上的分析和判断。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62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