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需要什么 创客和创业者的区别

原标题:放大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松江区探索“新农民”“新农业”之路——乡土文化加持,“乡村制造者”站在风口浪尖

农民的新角色不断延伸,大量新的农业业态诞生,创业创新的热潮涌向田间地头。近日,松江区获评全国第三批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也是上海此次唯一入选的县。其特点在于扎根农村的创新创业实践。

不久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乡村振兴局揭牌,吹响了乡村振兴的新号角,也为郊区探索更多具有上海特色的发展路径创造了“窗口”。松江的“乡村制造者”依靠做乡土文章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同时帮助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他们为自己赢得平台和机会。

创客群在乡村崛起

目前,松江区有各类农村创新创业者近700人,涵盖规模化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业态。在乡村振兴的旗帜下,很多有一定资金实力和技术专长的企业家都做得很好,连续创业者张春辉就是其中之一。

张春晖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农村不缺优质农产品,问题是“好东西卖不好价”。由于农产品流通通常要经过五六道关口,农民被“钉”在价值链底部,大部分利润留在代理环节。为了帮助农民实现产销衔接,张春辉建立了——个农产品销售品牌,从大米开始,逐步将产品拓展到当地的甜瓜、草莓、葡萄等水果,以及鸡蛋、蔬菜等农副产品。目前,“家绿”不仅产品线日益丰富,销售渠道也从实体店拓展到电商。张春辉简化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目前,在松江农村,不难发现一、二、三产业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比如“家庭农场”模式成为全国粮食种植模式,“宋林猪肉”“松江大米”等本土品牌家喻户晓;通过聚焦政策和项目,松江区涌现出一批发展潜力大、管理好的农村双创企业集团,尤其以“88亩地”“幸福旧村”“五社农场”为代表。

擦亮乡土文化标签

作为一个创新群体,乡村决策者也需要不断想出新的思路和模式。除了以当地经济为基础,他们还希望承载更多的文化功能,从而突破“同质化”的怪圈。茅岗镇景尧村的“厨师玩家”团长很有经验。

几年前,郭跃和卢森从市区搬到景尧村,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一个老庭院,让它看起来像一个“美食摄影师”和“厨师玩家”。有中西两个厨房,中式厨房以饺子煎、炸、馄饨为主,西式厨房有牛排沙拉和面包饼。最“抢眼”的是后院,新鲜的生菜、红色的西红柿和生机勃勃的柿子树需要——1分钟,这是从花园到餐桌的极限距离。

事实上,农业是多维度的,企业家的责任是通过探索将多样化的乡村功能转化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从“卖产品”到“卖体验”,体现了农业业态的转型升级。

离“美丽厨房玩家”不远处,同样在茅岗镇,“周草木染作坊”就住在茅岗村委会边上。桃源普通的村落民居,淳朴欢快的民俗风情,以及周边大片的保育林,与幼稚古雅的作坊形成了天然的搭配。据说这片森林里有数百种可以染色的植物。正是这种天然的配方和技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外部环境助推双创

在城郊农村,双创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的重要途径。乡村决策者可以“起飞”,政策和外部环境的推动至关重要。据了解,松江区在“强化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农村住房发展”“加强民生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专门支持农村创业创新。同时,该区还安排了2000万元农村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缓解资金“卡脖子”问题。

人才是农村创新的关键。目前,松江区已在长三角G60科技走廊搭建创业青年交流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年轻动力,促进双创优势资源共享,促进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此外,松江区每年举办乡村振兴双创大赛,为相关创新人才的交流和提升提供平台。

Maker始终离不开社会参与和生态支持。目前,以“乡村制造者联盟”为代表的松江区已涌现出一批致力于服务乡村制造者的平台。他们一方面通过咨询策划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举办“田园艺术节”等文化活动聚集人气、推出品牌。“乡村Maker联盟”负责人张静波告诉记者,接下来,他们将推出乡村文化展厅、乡村文化街、乡村旅游路线规划等项目,进一步推广Maker文化和产品。

(首席记者张毅通讯员孟莉)

来源:文汇报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60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