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体育场的讲台上给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们做了一次演讲。
乔布斯穿着牛仔裤和拖鞋,面对2万多名学生,以自己的经历和教训为主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在大约三分之一的演讲中,乔布斯提出了以下建议:
“你需要找到你所爱的东西……成就大事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
演讲结束时,掌声雷动。
这篇演讲的内容随后在网上疯狂传播。
像史蒂夫乔布斯一样,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告诉我们,要获得成功,就要追随自己的热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但他周围的许多朋友告诉我们,你永远不应该把你的兴趣当成一份工作,你会失去它。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兴趣应该被视为一种职业吗?
让我们先看看它,为什么那么多人鼓励我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答案很容易理解:
成功者都是各自领域最卓越的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可能达到顶级专业水平 。
一个人如果不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怎么可能优秀?
科比被认为是NBA最成功的球星,也是公认的NBA最勤奋的球员。他为自己制定的训练计划比任何人都要长,都要努力。很多个日日夜夜,他晚上11点离开竞技场,第二天凌晨4点出现在训练场。
科比在球场上的出色表现离不开长期的努力,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科比对篮球的热爱。
正如科比自己所说:““如果你热爱一件事时,你就会为它克服一切困难。”
以自己热爱的事情为职业,几乎是所有成功人士都遵循的模式。
那么问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才能成功,为什么现实中很少有人这样做?
正如滑铁卢大学经济学教授拉里史密斯在他著名的TED演讲《——》中所说:“为什么你不能成就大事?”:“不管多少人跟你说,要想成就伟业,你必须追随你的激情与梦想……但你却不从这样做”。
为什么人们宁愿一辈子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不愿意遵循这种显而易见的正确导向?
人们不做一件正确的事情,不是因为愚蠢,而是因为知与行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一、 兴趣和职业之间究竟隔了什么?
5px;”>但仍然很少人以兴趣为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多数人的兴趣不能发展为职业能力
很多人对兴趣缺乏了解,以为兴趣就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 ,事实上兴趣与兴趣是有区别的。
兴趣可以分为消费型和生产型:
消费型兴趣: 就是自娱自乐,没什么产出 的爱好。
很多人的兴趣是吃美食、看书、旅游、上网、听歌、看电影,这些基本都属于消费型爱好 。
消费型兴趣没有产出,所以不需要技能 。
生产型兴趣:有输出的爱好。
比如写作、摄影、演讲、唱歌、绘画、乐器等 , 这些爱好可以对他人产生影响。
生产型兴趣往往需要大脑思维主动性参与,调用你的创造力。因为生产性兴趣是有能力要求的,为了产出好的作品,你需要花脑力去思考,愿意去钻研,才能有所提升。
消费型兴趣可以转化为生产型:比如看书可以转化为写读书笔记,看电影可以转化成为写影评,旅游可以输出影集和游记。
因此,很明显只有生产型兴趣才有可能发展成为职业,但很多人的兴趣都停留在消费型层面,无法转化为相关技能。
2、兴趣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
职业是一个人获得收入的主要途径。
一件事要作为职业,就要求你能力必须达到专业水平,能够提供价值并获得他人的认可,获得足够的报酬, 这才能称之为职业。
业余和专业的差别超越一般人的想象。业余只需要偶尔表现出色,而专业则需要稳定持续的高品质表现。
很多人兴趣能力停留在业余水平,无法和行业的从业者竞争, 不能获得足够的收入,所以无法把兴趣当职业。
现代社会分工极度细化,人的需求多元化,互联网提升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几乎所有的特长都能找到用户,只要你足够专业,不必担心的自己兴趣没有市场。
因此,只有你的专业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专业级水平,才可能以兴趣为职业。
结论:
以兴趣为职业,首先你需要有一个生产型的兴趣,然后持续把兴趣能力培养至专业水平。那些以兴趣为职业获得成功的人,兴趣方面的能力,无一例外都是出类拔萃。
因此,兴趣与职业之间存在的鸿沟,就是专业能力的差距。
二、如何跨越兴趣与职业的鸿沟?
从兴趣到职业的转变 ,需要跨过专业能力差距的鸿沟,而专业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时间的, 因此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但如果路径合理,方法得当,那么你终将完成你的目标。
如果你这样做了,即使兴趣不能成为你的职业,充分开发你的兴趣,也可以增加人生的乐趣和意义。
兴趣转化为能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找到自己的兴趣
生活中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因此第一步需要首先找到自己的兴趣。
越早发现自己的兴趣,就越有足够的时间培养技能,越有可能在喜欢的事情上获得成功。
比尔盖茨中学就痴迷电脑,艾隆马斯克12岁就能用电脑做游戏,科比六岁的时候,就决定一辈子只喜欢篮球。
因为兴趣发现得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发展为专业能力 ,他们很早就取得了成功。
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你可能会想到各种能力测评,各种测评 可以分析出你的一些的特质,但也只能给你一个基本的方向 ,具体的兴趣领域还要看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感觉。
因此对我们的经历进行深度的探索,是发现兴趣一个最好的方法 。
在《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中,作者马库斯白金汉,也就是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了一个寻找优势信号的SIGN模型, 因为兴趣背后是才干,所以这个方法也可以来探寻兴趣。
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对自己过往经历进行回忆和梳理。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拿一张纸一支笔,思考下面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Success ——自我效能感
哪些事情你对自己充满信心?当你看到这个行业的高手,你会觉得自己能做到,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Instinct ——天性本能
有哪些事情你一听就很感兴趣,迫不及待想去尝试,希望参与,甚至不仅是兴趣,而是热爱和渴望的领域。
哪些事能够让你充满热情的去做,即使旁人觉得枯燥艰苦,你自己却乐在其中?
被称为“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对寿司的热爱就是个例子。小野二郎每天五点出发去寿司店,十点回家,连续75年 ,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他说:“我热爱我的工作,我要把一生投入其中。”
Grow ——成长 进步
哪些事情你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容易就上手,并且进步飞快?
据说丁俊晖第一次打桌球,就比他父亲打得好。扎克伯格、比尔盖茨很早就发现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学习能力超越一般人。
Need ——满足感
做哪些事情让你很享受,很有满足感,不需要外部的奖励,有“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回报”的感受?
很多大师都是因为对事情本身感兴趣才去做的。爱因斯坦喜欢物理,梵高喜欢画画,科比喜欢篮球,都是如此 。
我个人花大量时间读书写文章,不是出于什么目的,而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让我快乐满足。
另外根据我个人的心得,再补充三个问题 :
1 、时间维度
看看自己平时花费时间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在工作之余,你把时间花费在哪里?只要有时间,就会不由自主的去做的事情是什么?
2、精力维度
自己做什么事情是充满精力,不知道疲倦,越做越有激情的?
3 、专注维度
自己做什么事情是最专注的,一旦做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甚至达到了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所说的“心流”状态——喜悦,宁静,忘记时间,清晰的目标和方法。
结合以上几个问题, 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认真反思和分析, 基本上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知道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你发现自己拥有的是一个生产型爱好,那你可以直接进入下一步。
如果你发现拥有的是消费型的爱好,也不要悲观,试着把它转化成生产型爱好。每一种爱好,通过延伸转化,都可以转化为生产型兴趣。如前文提到的,看书可以转化为读书笔记,看电影转化成为写影评,旅游可以输出影集和游记等等。
第二步、 持续精进,培养能力
一件事情你做得越好,就会越有成就感,越有热情 。
卡尔·纽波特在《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里面再三强调一个观点——精通才是热情的基础,只有精通才能让你成功。
兴趣不等于能力优势,找到喜欢做的事, 并不代表你能做好这件事。
做好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能力,而能力需要持续大量的练习,摄影、书法、演讲、乐器都是如此。
因此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之后,在热情的支持下,你要将兴趣从感官层次上升到理性认知层次, 不断提升技能,充分开发你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你需要深入进去主动认知,深入了解,透彻研究兴趣相关的知识;同时需要通过刻意训练,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管理大师肯·布兰佳说:“练习不能使你完美,完美的练习才能使你完美!”
普通的低效重复不能使你进步,我们可结合刻意训练的方法,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设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 。
刻意练习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很多人只喜欢在舒适区重复练习,不愿接受挑战和压力;而高手们会不停的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快速提高技艺水平。
因此,每次训练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知道自己要取得怎样的进步,达到什么要求,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提高效率,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
比如,练吉他,这个阶段需要达到几级水平,需要学会什么样的指法或技巧。
比如,写文章,刚开始的时候,一周准备输出几篇?基本要达到什么水准?
专注、投入,持续挑战新目标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技能水平。
其次,获得反馈,及时修正。
获得反馈是快速提高技能的关键因素。反馈可以及时帮助我们发现并修正错误,指导我们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就像每个运动员都需要教练,在旁边评估,反馈,指导,才能够快速进步一样。
我们可以寻找合适的导师、同伴,或者参加网络圈子,寻求反馈。
也可以通过自己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来发现和不足错误,提高水平。
每次练习过后,我们必须评估这次练习,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不好的地方应该怎么改进?
只有这样,每次练习才能有进步,而不是低效率的重复。
最后,长期持续的大量练习。
从兴趣到擅长,需要长时间的持续训练。一万小时理论告诉我们,即使天才也需要持续训练一万小时以上, 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顶尖高手。
扎克伯格以其出色的计算机能力,在哈佛大学期间开发了facebook,但早在他11岁就开始学编程,在创建facebook之前,他已经持续练习了十多年的编程。
所有的技能都是一样,都需要长期持续的训练,才会有更加专业的表现。
如果你有一个真正的兴趣和爱好,那么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打磨它,随着你的技艺不断提升,并不断获得积极的反馈,你会得到更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一旦你开始将自己的创造力投入到兴趣中去,你就获得了内在的激励,并且乐在其中。
第三步、输出价值,尝试斜杠
价值能赋予兴趣意义,越有价值的兴趣,越能激发我们的热情。
当你的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尝试着去输出 ,进一步开发兴趣的价值。
比如:如果你喜欢摄影,就可以帮别人去拍照;喜欢写文章,可以尝试去投稿或通过其它途径变现;喜欢打球,可以去参加一些比赛,展示自己才能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报酬。
积极的输出自己的作品和服务,和用户建立联系,一方面可以获得反馈,让你不断的改进;另一方面,他人的认可也能增强自己对这件事的信心、热情和价值感。
通过价值输出,还有一个最重的作用,可以帮你积累一部分初始用户。
在这个阶段,有三个技巧提供给你:
1、斜杠输出
我们可以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业余时间,小范围的尝试,在朋友熟人之间提供服务,或者网络上开始输出自己的作品,或者只是把作品发给自己的朋友看。
小范围尝试,可以降低尝试的门槛,你不用担心做的不够好而对自己造成较大影响 。
可以从做个斜杠青年开始,很多人都是在本职工作以外靠发展兴趣,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很多人都是在工作的同时,开始兼职写作,像当年明月、刘慈欣、彭小六,六神磊磊,采铜等等都是如此。
2、精益方法
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追求完美主义。不用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可以用精益创业的方式,
先尝试从最小简单的的输出形式开始,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先做出小作品,获得反馈,再快速修正,慢慢积累。
比如:如果你喜欢写作,不要刚开始就想着写一本书,读后感,整理的脑图、或者一张知识卡片开始,甚至可以先从朋友圈的一段文字分享开始练习,重要的先开始。
当这些读后感、卡片、分享文字积累多了,你就可以输出一篇篇文章,最后就会逐渐成形完整的体系和风格,会发现写书的目标已经不远了。
3、混圈子
这个阶段,需要加入专业圈子,和圈子里的人互动,建立关系。
比如:打球有俱乐部、写作可以加入写作群、读书有读书群等等。
加入圈子可以获得很多好处:
一方面,团体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碰撞刺激,获得很多新的想法,有助于快速学习,快速提升,同时还能受到群体氛围的影响和激励。
最重要的是,圈子人脉还能提供你后续发展的资源和机会。
4、获取收益
输出的价值和服务,你可以尝试以获取一定的费用为目的。
他人愿不愿意付费,是对你专业水平的终极考验,以获得用户付费为专业标准,会倒逼你快速提高自己的技能。
比如,写文章要想获得收益,需要投稿或者依靠读者打赏,这两者都会对你的文章提出要求,能让你在短时间内,逼迫自己的写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持续输出价值的方式能让你快速提升技能,也能通过自己输出的价值服务他人,获得他人的认可,甚至收益。
这样能让你的兴趣变得有价值,建立起 “能力—价值——兴趣”正向反馈循环。
第四步、将兴趣变为自己的职业甚至成为事业
通过前面的积累和持续努力,你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平,或许你想进一步的拓展兴趣的价值, 你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把兴趣发展至专业级别能力,你的技艺足够精湛, 甚至超过行业内的大多数人。
2、能持续的提供价值输出,且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也就是有大量客户愿意为你的产品买单,积累了一定的用户,获得足够稳定的收入。
3、积累了行业人脉和资源,保证你的事业可持续发展 。
达到以上要求,你就可以把自己的兴趣作为职业,甚至发展为自己的事业,到了这个阶段,你的自由度就大多了。
到这个阶段,你可以有四个发展方向:
第一种,以兴趣为职业
如果你的专业水平足够优秀,那么你就能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的竞争力,获得喜欢的职业应该不是难事,每个行业都需要优秀的人才。
有很多网友在平台上发展了写作能力后,很多转行去做内容运营的职位。
像爱因斯坦在专利局工作时提出《相对论》,被科学界认可, 同时收到很多大学的邀请,爱因斯坦顺理成章进入大学当教授,成为一名全职科学家。
以自己的兴趣为职业,你会全身心投入, 感受到工作的快乐。
第二种,成为自由职业者
当专业能力超过了某一家公司的需求 , 同时你的服务能力可以直接对接的你的客户,并获得客户了认可,有一定的客户基础,你可选择成为 一个独立自主的自由职业者。
薛兆丰在得到上大获成功后,从北大辞职,成为自由职业者。
现在很多网络作者都在通过写作获得足够的收益之后,离开原来的工作,成为自由职业者。
这也是罗振宇所提倡的互联网时代个人生存方式:“u盘式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互联网放大了个人的力量,个人不在受制于组织系统,可以自主独立,自由发展。
第三种,自主创业
如果你具备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包括资金、产品、商业模式、运营能力,那你也可以创建一个公司系统,成为自己喜欢领域的一名创业者。
罗振宇凭借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及获得资金支持,选择了创业,开办逻辑思维,到现在的得到app。
扎克伯格在校期间创建facebook,因为广受用户喜欢,发展迅速,并获得风险投资,扎克伯格选择辍学,成为创业者,全职投入Facebook,以此作为自己的事业。
第四种,继续保持斜杠状态
有很多人选择把斜杠作为一种长期策略, 出于各种各种原因的考虑,他们在兴趣方面大获成功后并未放弃本职工作,仍然以斜杠的方式发展着他们的兴趣,你也可以这样做。
刘慈欣写出了影响巨大的科幻小说《三体》,他仍然选择在电厂上班时;
当年明月创作了火爆一时的《明朝那些事》系列,仍然选择在体制内工作;
网上很多作者兼职写作月收入已经好几万,仍然选择以兼职的方式发展兴趣。
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创造价值,服务别人,同时成就自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以生命中最热爱的事情为终身的事业,你的生命就会被点亮,发出无穷的光和热。
你会体会到一种蛟龙入海,猛虎归山,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感觉。
三、结语
巴菲特在内布拉斯加大学一次演讲中,对学生们说,“我和你们没有什么不同,我可能比你们钱多,但钱并非差别所在,不错,我买得起最高级的西服,但我穿上却毫无高贵感,我宁愿吃一块芝士汉包而不吃100美元的一份大餐。”
学生们窃窃私语、将信将疑、以为他在开玩笑。
巴菲特进一步说:“如果我和你们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以后,有机会做我最喜爱做的事情,天天如此,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学到什么,这就是我对你们最好的忠告。”
找到自己的兴趣,通过长期练习转化为精湛的技艺,并以此为事业,是成功者共有的模式 ,巴菲特、乔布斯、科比、爱因斯坦、刘慈欣、罗振宇都是如此。
现在的社会价值多元化,很多兴趣爱好,只要你做的足够好,就能获得一部分用户的认同和支持,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
即使最终兴趣不能作为职业,也可以以斜杠的方式,去创造价值,丰富自己的人生 。
当你的天赋,兴趣,渴望结合在一起,就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不是输了比赛,最可怕的是你跑错了赛场。
人生苦短,不要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你无法获胜,因为那不是你的赛场。
追求梦想的路,充满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我们勇往直前,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正如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所说:“你要追随自己的热情,发现自己的所爱,认识真正的自己并勇敢去做,我相信任何人所唯一需要就是追逐梦想的勇气。”
注: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专栏。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55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