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一渠清水永续”,一个小康故事写在绿色果蔬园。
5月13日,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九大镇邹庄村,调研库区移民安置情况。他走进利用南水北调移民村产业发展资金建立的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实地观察猕猴桃生长情况,进一步了解移民就业增收情况。习近平很高兴听到村里有300多人从事果蔬产业,平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
“要继续做好移民后续帮扶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场养殖、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定发展致富。”习近平强调。
暑假刚过,位于丹江绿色果蔬园基地的京都果园迎来了一波“科研潮”。
“妈妈,猕猴桃挂在树上了!红心黄心好吃!”一个孩子用牛奶“科普”,引起旁边一阵哄笑。在我周围,几十个孩子像蝴蝶一样穿梭在花园里,笑得满园都是.
“现在,游客每天都在不断地来!”京都果园负责人买剑时面带微笑。六年前,他计划把果园开到村里,很多亲戚朋友都劝他要谨慎。“他们觉得偏远,但我觉得源头有独特的生态优势,还有‘远方来的高亢声音’,好的生态最有竞争力。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买把剑跟记者解释。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和核心水源区。为确保一渠清水的可持续性,淅川多年来坚决关停污染企业,严控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淅川县对原有耕地和荒山荒坡进行大规模开发,不断探索林果产业致富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邹庄移民村距南水北调中线渠首仅3公里,属南北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由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的要求,环保标准远高于其他地方。近年来,通过系统治理,该村土壤钾含量高,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此外,在县乡政府的产业奖励和资金支持下,果蔬园基地不仅成为了一个好生意,也成为了一个水清人富的好产业。
果园里,猕猴桃被树枝覆盖,一些村民在树下忙碌。“我以前每年最多赚两三千元。现在在果园修剪、摘果、施肥、除草,每天60元,加上产业奖励和移民后扶持,一年就能拿到四五万元!”在花园里工作的张广现高兴地说,公婆身体不好,两个孩子在上学,丈夫要出去工作,所以他的生命往往很短暂。“现在生活好了,家里3亩多地都转让给公司了。每亩地每年租金860元,收入每年都省下来。”
2011年6月,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第二批移民,包括张广现在内的750名村民从16公里外的油坊岗村搬迁到邹庄村的新房。利用移民试点项目资金,村和企业按照景区标准建设果园,支持水电,实施土地改良,设置滴灌设施。几年来,建成了集采摘、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园,就业机会增多。
“京都果园的初衷是解决移民就业,保护水源。这些目标
如今,邹庄村发展潜力十足:规模化养殖场、烟叶烘烤作坊、标准化养殖社区……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和项目建设,为邹庄村致富铺路。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京都果园及附近张河村软籽石榴基地、五店村生态农田体验基地等具有示范效应的示范点串起来,形成渠首大果园,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观光带。以全域旅游推动乡村振兴,让更多人享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淅川县九大镇党委书记王志强说。
(视频:长垣;陈郁和实习生刘嘉颖也为这篇文章撰稿)
size:15px;”>相关阅读
圆梦小康丨广西桂林毛竹山村:小葡萄如何串起大梦想?
圆梦小康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总书记点赞的苗绣有怎样的魅力?
圆梦小康丨青海加牙村:匠心织就古老藏毯新未来
圆梦小康丨“惊奇”还多着哩!螺蛳粉正是柳州人的幸福味道
圆梦小康丨总书记点赞的沙县小吃,如何成就舌尖上的特色产业?
圆梦小康丨总书记惦记的牧民们乐享草原新生活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54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