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2022年1月6日报道,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将围绕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建立以身份证为标识的人口管理服务制度,建设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这是近年来又一次对户籍制度提出改革方案。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尽管户籍制度改革在持续推进,但是实质性的成果尚不显著,“主要障碍就是社会保障这块,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等,各个地方之间衔接较差。”下一步需进一步破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难以到位的问题。
受访专家表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让市场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步骤。“虽然户籍制度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但是必须要有这一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人口红利窗口逐渐关闭,落户政策放宽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
上述《方案》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城市群或都市圈内开展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居住证互通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地提供。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同城化累计互认”概念在近两年多次提出,它的实施无疑会推进城市群相关人口的流动和落户。
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丁金宏对记者表示,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将有利于实现人才自由流动,“从流动的劳动力、人才角度来说,这些举措满足了个体期待,也是大家的需要,从管理角度来说,如果身份、待遇这些实际需要长期得不到落实,肯定会积累问题。”
针对此次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丁金宏分析认为, 2020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89%,但城市持续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在下降,劳动力资源从富裕开始趋紧,尤其是年轻劳动力资源不再像过去那样充分,“现在很少再看到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入的趋势,劳动力增长已经是负数,人口红利窗口正在关闭,所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因势利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表示,落户政策放宽有利于人才自由流动的同时,可能会造成三、四线城市人才大量流失。
对此,丁金宏建议,三、四线城市不必一味模仿一、二线城市的做法,“这考验各地的智慧,需要把地方产业发展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才能留住人。”
建设人口发展监测系统:应对人口负增长问题的必要举措
《方案》还提到,支持建立以身份证为标识的人口管理服务制度,扩大身份证信息容量,丰富应用场景。建设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为重大政策制定、公共资源配置、城市运行管理等提供支撑。
丁金宏表示,身份证管理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个人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宏观数据统计。同时,“身份证管理不强调区分个体的社会身份,而是自然人身份,可以更多地体现平等,形成更公平的社会竞争关系。”
王广州表示,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是安全级别最高的信息系统,属于国家的数据资产,“以身份证为标识的人口管理与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相结合,将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王广州解释,建设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意味着社会治理将有更科学的数据依据,“人口的迁移流向、流量,以及劳动力就业、失业等情况都会更加清晰。”
丁金宏也表示,信息化让人口管理更加有效准确,“人口信息化管理和社会信息化管理是关联的,通过疫情,大家逐渐感受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优势,以后,此前的诸多经验都将有可能移植到信息化管理中去。”
“建设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也对配套的制度、技术、安全措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广州解释,人口发展监测系统涉及公民隐私,必须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安全措施也必然要走在前列,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加大对盗取和非法使用数据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对于人口发展监测系统的风险预判,丁金宏认为,要高度关注政府管理中对公民信息的使用权限问题。
王广州建议,人口大数据管理中,可以通过设置数据查阅、使用等级权限等技术手段防止信息过度披露。
此外,王广州认为,建设人口发展监测分析系统是应对人口变化新形势的必要举措。“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总人口发展和区域人口流动已经开始面临负增长的问题。” 王广州表示,“从国家人口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建设人口发展监测系统尤为重要。”
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人口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间,减少6463903人,下降16.87%。“这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人口学衡量增长率通常是千分之几。” 王广州强调。
王广州提到,“但是各地大多还在按照‘人口增长’的预设来制定发展规划,这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户籍制度改革落实难点:基本公共服务难以供给到位
《方案》还提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
丁金宏表示,近年来,尽管户籍制度改革在持续推进,各地都在探索相应的配套方案,但是实质性的成果尚不显著,“主要障碍就是社会保障这块,包括就业、医疗、教育等,各个地方之间衔接较差。”丁金宏认为,“这是制度整体性和地方差异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的。”
“基本公共服务是各地分管,各地财政水平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让甲地政府承担乙地来的人的所有保障,甲也会觉得有压力。”丁金宏认为,国家需要统筹各地社会保障,但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需要把握好国家层面社会保障供给和地方层面供给的平衡,“太多地方供给肯定不利于改革,国家要多承担一点。”
另外,丁金宏谈到,落实户籍制度改革还牵涉到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协调问题。
“如果政府保障能力不足,但企业需要用人,那么待遇问题是全部交给企业,还是政府也应有所担当,这也是户籍改革需要解决的,另外,面对企业的某些需求,政府设置了条件限制,那么负向的成本企业怎么要求政府给予支持。”
同时,丁金宏认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之间应当建立合理的转移制度,“如果需要政府解决问题,企业如何在提供税收方面体现出来,否则政府做不了事情。”
《方案》提到,要建立健全与地区常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财政转移支付、住房供应、教师医生编制等保障机制。
丁金宏表示改革仍需各地一步步探索,“政府确实需要完善制度保障,但任何制度保障都是和财政状况相关联的。”
两年内多次推进户改,长三角、成渝等地区纷纷释放落户新信号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自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两年多来,“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被多次提及,各地纷纷出台方案推动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在重庆主城和成都加快取消对稳定就业居住3年以上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限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研究通过合资、合作、投资入股等方式保障新村民依法享有农村相关权益。
2021年12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全面取消除个别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面均等覆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2022年1月6日,浙江嘉兴《关于进一步放开我市落户条件的意见》指出,现户口登记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内,实际居住在嘉兴市城区(城镇)本人合法所有商品住房内的,不再需要《浙江省居住证》或居住登记凭证,凭不动产权属证书等材料,可申请将本人和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户口迁入。
2022年1月7日,成都市政府公布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户籍迁入登记管理办法的通知》。记者注意到,在人才引进条件中,不再提“按本人或直系亲属拥有的合法稳定住所、单位集体户、人才流动服务中心集体户的顺序申请本人入户。”并且提到,“35周岁以下的普通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毕业生可申请迁入成都东部新区、近郊区。(含境外取得同等学历的人员)”
记者注意到,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集中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地。王广州分析指出,“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其实就是在全国形成多个“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这样的增长极对全国来说越多越好。”
“重庆地区2000年到2010年普查时人口量是减少的,但是这次普查(人口)是增加的,说明相关的政策产生了效果。”王广州分析。
丁金宏表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是让市场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步骤,“虽然户籍制度改革的步子迈得很小,但是必须要有这一步。”
本文来自落落、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531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