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本狮偶然看到了一份《起底腾讯“死亡”产品榜单》,其中梳理出诸多被腾讯战略性放弃的项目,让互评狮感触颇深。
不得不说,正是在这种严苛的内部竞争之下,腾讯才有了今天在互联网领域独树一帜的产品“扛把子”地位,让“腾讯的产品、百度的技术、阿里的运营”成了在互联网巨头圈里公认的说法。
然而多年之后,腾讯一定会庆幸坚持让其中一款产品活到了今天,它在诞生之初并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但在今天,它真得成为了微信之后又一款改变行业的存在。
它的名字和体验或许跟微信很像,甚至有两个字相同,就叫“企业微信”,但你如果把它仅仅看作一款用于公司内部沟通的“企业版”微信,那你未免太小瞧它了!
12月21日,企业微信在北京举行了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大会,更是让本狮对这款产品有了不同认知。
企业微信是什么?
企业微信一直自带神秘气质,外界对其未来发展策略和过去知之甚少。
事实上,早在去年4月份,企业微信就正式发布,迄今为止已一年有余。
再之前,这款产品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的“腾讯通RTX”(Real Time eXchange),一款基于私有部署的企业IM(Instant Messaging,即时通讯)产品。
官网是酱紫滴,今天看来可以说是很有年代感了……
IM市场在中国热闹起来始于2012年,那年微软Lync大势进军大陆市场,被大量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采购并实施,随后一众中国本土IM产品蜂拥而上,有从移动平台切入的钉钉、金蝶云之家、用友企业空间、企业易信;有从纯工具角度切入的有环信、融联的融信、网易的云信;还有从移动办公角度切入的泛微、蓝凌。
然而不仅Lync在短短两年内折戟沉沙,其它很多产品也因为变通不及时渐渐消沉,在企业局域网IM时代,RTX(腾讯通)基本是一统江湖,但说实话,腾讯在企业市场产品始终不如其个人消费市场那般亮眼。
但是,(强调),但是,与之前的产品相比,这款“企业微信”可以说得上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它并非RTX或微信企业号的简单产品线升级,互评狮看到了腾讯在企业市场产品上完全不一样的决心!
首先,它不只是一款IM产品。
从功能上来看,与今天市面上大多数大同小异的IM产品不同,企业微信要丰富太多。
它包括发消息、用户身份认证、定位/拍照等JSAPI,还有企业通讯录、微信支付、电子发票、打卡数据等130个接口,能够创新出很多丰富的应用场景。
比如,基于移动办公的场景,基于GPS的考勤/外勤场景,基于消息通知的快速审批场景,随时的会议预定和提醒,还有便捷的订餐场景。
再比如,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有高覆盖、高打开率的新闻公告,同事社区,大型活动,以及发红包场景。可以进行团队协同、实时的日程、任务和项目管理等。
其中比较实用的一项功能是,支持文件共享和电话接入的多人(是真的很多)在线视频会议。
当然,对于某些公司特定的需求,它可以满足基于CRM和销售支持的场景,可以实现销售数据实时上报、查看和统计、渠道拜访、门店巡查、客户服务等功能。
有趣的是,企业培训的移动化也成为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创新场景,企业微信可以将枯燥的学习改变为一种更有趣、更潜移默化的形式。
对于某些特殊部门的需求,比如HR/财务方面,工资条、假期让信息更透明,人事流程和报销流程让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变得唾手可得,而且电子发票也将推动无纸化报销进程。
而各种企业服务和员工福利的场景在企业微信中也变得更丰富多彩,让员工更好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其次,它的客户对象更广。
目前,企业微信已覆盖150万家注册企业,3000万的活跃用户,涉及金融、地产、教育、农贸、制造等各行各业。大到央企如华润、中粮、中信集团,还有外企如万科、美的等民营企业、辉瑞、百胜等,这些企业对移动办公的定制化需求较多;此外,还有约3/4的中小企业,他们都在寻找各种各样的移动办公应用,以便提高销售、规范流程、活跃企业文化。
并且,在企业客户之外,还有很多政府、公共事务结合到企业微信,以此提高效率,比如片儿警的治安巡查、地铁的运行监控等等……
可以看到的是,企业微信正在使自己从一个企业专业通信工具向可连接企业各类业务应用的企业连接器进化。
当然,除此之外,企业微信相比同类产品,还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与微信生态的连通。
如同企业微信高级产品经理章陶所说,微信上近10亿用户,所有的人以及人的时间都在微信中,企业微信会和微信打通,会和小程序、服务号、卡券打通,从而将企业内部的管理,延展到上下游,延展到最终客户,这是任何其他平台都很难比肩的。
如今,逐渐壮大起来的企业微信也开始学习微信的开放策略,在2017微信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大会上,进一步提出了开放战略,要将技术文档完全开放、产品对接完全开放、用户选择完全开放、商业模式完全开放,试图融入更多的服务商,将企业连接器的终极进化进行到底。
“开放”才是竞争力
你也许会好奇,这么大的一个腾讯,内部研发或者外部投资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还要做“开放”?
这也与腾讯的企业文化分不开,腾讯一向主张“开放”是互联网企业的良心,只有互利共赢的局面才能促进市场繁荣。
放眼海外巨头,你能找到类似因开放而成功的案例:谷歌的安卓系统正是因为采用开放策略,才能够集众智,以比iOS更快的速度进行系统和应用的创新,对苹果实现反超;Facebook亦是如此,在其用户量过亿的产品中,除了Messenger,Instagram和WhatsApp均为收购所得,尽管外界一度不看好Messenger,但Facebook始终坚持开放的战略,引入诸多工具型、内容型、电商型合作伙伴,努力将Messenger发展为平台级服务,最终获得大规模收益。
一个企业崛起了,他必然对这个行业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负有责任。在腾讯看来,未来的市场模式,应该是由巨头互联网公司满足企业办公的基础和通用型需求,他们有强大的技术、人才、资金投入研究,而服务商来满足职能和行业垂直领域的定制化需求。只有这两方势力联合起来,才能产生强大的能量。
如企业微信产品部助理总经理卢青伟所说,“企业需求复杂多样,我们不认为单凭一己之力就能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唯有联合合作伙伴一起,才能做出企业都认可的极致应用,才能让整个生态都充满生命力。”
另一方面,从服务商自身来看,仅凭一己之力想要打造一个企业级应用面临很多挑战。
对于专业企业管理应用来说,中国市场还需教育,接收新的办公方式还需要时间,而互联网巨头一旦大手笔进入市场,必然会带来竞争和生存压力;并且,大多数服务商都面临有渠道却没有开发能力,或有开发能力却没有渠道推广的窘境,用户增长慢,盈利能力受限,资本、人才、技术实力远不及大型互联网公司。
因此,对于服务商来说,它们也需要背靠大公司的资源,将自己做大。而大公司也可以资源投入到基础应用上,满足基础和通用需求,做水电煤的存在,而在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上,则由合作伙伴和服务商来填补,这样的互利共存的体系,才能做出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如此看来,企业微信开放才是服务商、客户、腾讯真正意义上的三赢。
当然,互联网行业具有特殊性,作为平台型经济,本身就具备“开放”的特性。
真正的“开放”当然能为行业和产业构建一个欣欣向荣的生态,但也不乏很多时候平台以“开放”为由做宣传,而实际却是个空架子——拒绝同类功能的服务商进入;以开放为名,给竞争对手筑起一道无形的强,拒绝合作。
那么,企业微信此番“开放”的言论,会不会又是一道“面子工程”呢?
来者不拒的新玩法
如何判断一个平台是否是“真开放”,最重要的就是看它到底开放了哪些资源。
可以看到,腾讯的“开放”,开放的不仅是平台,还有腾讯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腾讯为合作伙伴提供了从接入前到发布后全流程的扶持政策。
其中,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学院,旨在帮助服务商熟悉企业微信对服务商的各项政策,并在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优化产品体验上提供培训和支持,让服务商可以顺利渡过接入初期的迷茫,提高应用上架的效率和质量。
在培训训练中,腾讯会安排专门的技术顾问为每一位新加入的服务商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他们不仅会帮助服务商迅速了解企业微信对服务商的相关政策,还会根据企业目前的规模、应用的类型选择最适合的上架应用。
培训训练之后,就要将应用开发上架了。此时,腾讯会提供“技术面对面”的服务。期间,会有各类技术分享,涵盖体验设计原则、技术答疑、服务规范,标杆案例等多个方面,帮助服务商深入了解企业微信的设计原则以及开发规范。
随后,在最关键的应用开发阶段,腾讯会配备专门的产品经理与服务商一起进入进入优化封闭营进行封闭开发,协助服务商优化并提升产品体验。一旦应用得到较多企业的青睐和使用,腾讯将授予官方服务商标识和技术顾问证书,以帮助服务商更好地拓展业务。
除此之外,腾讯准备了一亿元服务奖励基金,对于每一个接入企业微信的服务商,腾讯都会提供资金扶持,以免许多创新项目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夭折。
并且,在企业微信的开放生态下,你可以看到,参与企业微信的合作方式也非常灵活,对服务商完全开放,不设门槛:
如果是SaaS服务商,有自己标准的saas产品,那么只需在企业微信官网上注册一个企业微信,然后申请服务商资格,预计1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完成,然后把产品在企业微信做一个简单的封装,就可以发布上架应用给客户使用了。
如果是为大中型企业做定制化项目的定制化服务商,那么只需要服务的客户注册企业微信,然后在企业微信后台创建应用,就可以将开发的应用对接到企业微信的后台接口部署上线,无需额外开发app,从而为客户直接提供移动化的解决方案。
还有第三种,渠道服务商,直接参与企业微信的推广,只需要在服务商官网申请资格,通过审核后,就可以开始推广企业微信,获得客户后上报客户名单等待客户使用企业微信,达到一定的活跃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
在企业微信合作伙伴大会上,不乏来自微软、致远互联、道一、中控智慧、teambition、厦门连大的嘉宾;以及Oracle、SAP、京东、携程、办公逸、微加、泛微、浩顺这些知名企业服务商的参展。
你会发现,它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微信的合作伙伴大会,更是一次企业市场的行业交流大会。
在刚结束的财富论坛上,Pony提出了做“去中心化赋能者”的开放策略。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不是租房子,是请大家来建房子。你建的房子是你的,客户也是你的。我们不收租也不升租。
放在国家层面上也是如此,当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上升至国家政策层面,更要求企业要通过开放优势资源,展开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这个世界的确不存在十全十美,任何人和任何一家企业都有长处和短板,只有优势互补,才能做出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合作共赢或许才是未来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底部评论区已经开放,欢迎互动!
长按二维码自动识别即刻关注
2016最佳科技原创新锐媒体
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百度百家、
UC订阅号、企鹅媒体平台、QQ订阅号、
网易客户端、搜狐客户端、凤凰客户端等
全网覆盖200万高端科技读者
本文来自爱汐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482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