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除了近乎完美的空气和优渥的生态,毫无疑问就是这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小长鼓舞、过山瑶婚礼、壮族抢花炮和牛王诞……在这片壮瑶沃土,共有非遗项目45项,它们也成为展示连山气质和蝶变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发展新征程上,如何传承、用好这些非遗项目,进而“赋能”连山乡村振兴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这成为连山执政者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此,连山日前举办“非遗的传承、创意与互享”交流会,县委书记许崇砚就如何传承和发展连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问计国内专家学者。
交流会集聚了16名来自南京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的非遗领域专家学者,他们现场展开一场非遗传承与活化的“头脑风暴”,“点睛”连山非遗特色和发展方向,为释放连山非遗价值带来智慧力量。
45项非遗项目,成为展示连山气质和蝶变的一个重要窗口。图为国家级非遗瑶族小长鼓舞。黄津 摄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孙恩乐
让“连山模式”成为“连山范式”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授孙恩乐。黄津 摄
在非遗传承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孙恩乐认为,要同步进行中小学每个阶段的非遗传承和教育计划,同时要注重对专业管理人才团队的培养,“开展活动之前,先要培养一支专业的团队,才能够把相关方案落实到位,防止出现对非遗的过度挖掘开发等负面效果。”
孙恩乐还举出一个案例建言连山非遗产业化——民俗酒店推出免费住宿,但住客可以在酒店内购买通过非遗扎染工艺制作的被子等周边产品——这种有创意的模式、概念的转换受到了游客的接受和欢迎。“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在发展非遗产业、推广非遗产品过程中,连山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一些新的概念,通过这种差异化发展,让‘连山模式’成为‘连山范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袁瑾
非遗产业要留人、留地、留文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袁瑾。黄津 摄
“见山、见水、见生活。这是我初到连山,一个深刻的个人感受。”袁瑾说,“这次连山之行,我感受到了这里乡村振兴的希望,以及未来发展的机会和潜力。”
袁瑾认为,连山境内山清水秀,有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此外,可以感受到这里的人民是有非遗生活的——即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文化生活。特别是这里的女性,我关注到了她们生活状态的改观以及精神面貌的重塑。”袁瑾说,此前在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和壮瑶风采锦绣基地调研中,绣娘、非遗的女传承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绣娘参与非遗传承工作,一方面解决了生计问题,另一方面在当地务工也帮她们解决了家庭问题。而且绣娘这样的人才非常难能可贵。”
面对这些资源,连山该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活化?“我们要留人、留地、留文化。”袁瑾说。
“非遗产业,或者其他产业振兴,最关键的就是人才。”袁瑾认为,除了加强与院校和合作外,连山还可以建立文化遗产教育基地,与旅游相结合开展系列研学项目,打造一批非遗教育的文旅精品。“我曾到过开平的仓东遗产教育基地调研,那里经过10年的积累,目前已做成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遗产教育基地。我认为,如果连山现在开始着力准备孵化和培养遗产教育基地的话,未来一定大有可为。”
何为“留地”?袁瑾说,非遗产业发展要留住财富和资源,要协调综合发展。“文旅融合项目是一个综合工程,规划时需全盘考虑,要先把准备工程做好,尽量做到长期、有机、综合地开发,最终实现可持续性。”
她还认为,连山在发展非遗产业时还必须要有“社区营造”的环节,即是要发动社会和民间的力量,让老百姓一起参与进来,要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只有人人都从非遗发展、乡村振兴当中有所获,整个非遗文化才能够‘活’起来。”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修银
“活态传承”,才能让非遗拥有更强生命力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彭修银。黄津 摄
彭修银认为,连山可以结合高校科研教学开展非遗教育项目。“国家对于艺术基金的支持力度大,特别注重对基层,尤其是像连山这样的少数民族山区的支持。连山可通过联合高校培养非遗传承的人才,进一步发展非遗产业。”
“此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不能忽视。旅游对非遗的开发要有‘度’,一旦过度开发就变味了,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彭修银还特别提出,对非遗产业的开发和设计要适度,不能过多干预,“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的保存与传承,连山的非遗才能拥有更强生命力。”
广州市恒通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天鹰
希望连山能够走进下一届广交会
广州市恒通会展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天鹰。黄津 摄
在唐天鹰看来,连山非遗产品和项目丰富,可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炼题材、元素,通过创意设计,局部性地运用到一些时尚产品当中,生产出更多体现连山非遗文化、符合现代潮流审美追求的文创产品。“尤其是壮锦瑶绣,工艺复杂,可以考虑将其融合到时尚产品中做成‘联名款’,将其产业化推出市场,让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手艺‘走出去’。”
唐天鹰还认为,连山可以在广交会上做一些主题性的论坛,以此宣传连山非遗品牌。“这里自强自立自信的女性同样也令我印象深刻,我认为,连山可以在论坛上作类似‘非遗女传承人的声音’的主题讨论,深挖非遗文化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连山传统非遗文化。”
“希望连山能够走进下一届广交会,通过广交会平台助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唐天鹰说。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曹凤霞
打造“文旅盘子”,让游人体验连山非遗生活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曹凤霞。黄津 摄
“两天的调研行程中,我感受到连山对非遗文化整理、记录、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在‘顶层设计’上,连山的非遗工作既有保护,又有拓展,政府主导参与,由民间传承人的力量下到各个村。”曹凤霞点赞道。
在非遗整理和记录上,她表示,非遗整理的记录有一套标准,正是高校的专项。“我们能够更规范地将非遗整理记录工作做得更精致、更细致,用壮语或者瑶语记录,助力连山将最生态的非遗保存下来。”
让非遗迈向产业化方面,曹凤霞认为,连山可聚合全县非遗文化力量,以“生态”为关键词,打造连山大型“文旅盘子”。“将非遗放到文旅体验当中,让外来游人体验连山的‘非遗生活’,展现非遗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发展连山的非遗文化旅游产业。”
此外,在曹凤霞看来,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产业化是经济赋能,与非遗的保护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既要有原来的非遗保护理念,同时还要有一个创新灵动的理念,要‘活化’和使用非遗,让非遗发挥效益。”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廖建荣
抓住互联网潮流,发展非遗文创产品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廖建荣。黄津 摄
“唐天鹰经理所提及的观点——让连山在广交会上推出非遗相关主题,其实在学术界上就有一个很好的专题对应,即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以及苗疆走廊、河西走廊等。连山位于南岭走廊的核心地带,在挖掘连山的文化遗产和发展文旅时,要将连山放在南岭走廊的大范围上,寻找连山的共性和特性。”廖建荣说。
所以,在他看来,连山在发展非遗等文化产业时,要挖掘其在南岭走廊这块文化领域中的突出特色;当与其他地区抱团发展时,应将南岭走廊的文化概念联合起来,寻找区域非遗等文化的共性。
此外,在做好连山文旅产品上,廖建荣认为,互联网思维很重要。“山东的曹县也是一个小县城,但在近几年,曹县抓住了互联网发展机遇,变成‘中国汉服之乡’。在发展非遗的文创产品方面,连山需要抓住互联网潮流。”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博士赵晓涛
挖掘记录好连山非遗故事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博士赵晓涛。黄津 摄
赵晓涛认为,嘉田锦绣专业合作社和壮瑶风采锦绣基地的后续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例如增加旅游交通的标志指引,做到更细致周到、更人性化。“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应当更多开发一些适合自驾游的项目,并争取成为国家相关政策的试点。”
结合广州大典研究工作,赵晓涛说,将用业余时间挖掘与连山有关故事记录,助力整理连山相关非遗文献等,让连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保存和传承。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乐云
找出文化特性,讲好连山故事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乐云。黄津 摄
连山的非遗资源和文化资源,如何才能传播出去?乐云结合大众传播学,从三个角度谈及连山的非遗传承、保护与传播。
他认为,所传播的文化内容首先要是优质的、有吸引力的。“连山既有民族文化,又有岭南文化,还有属于南岭五岭之一(萌渚岭)的地域文化。要在这些文化中,找出区别于一般文化的特性,挖掘出连山的优质非遗和文化资源,讲好连山故事。”
在传播渠道上,乐云观察到连山在新媒体运营方面较为薄弱,提出应在各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通过图文和视频的方式定期发布连山相关信息,供外地的人们了解连山的非遗和文化;建议运用目前较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来展示连山文化,增加内容输出的生动性。此外,还可以在网络社区上发布连山的优质文化内容,巩固群众对连山的印象,吸引游客来连山旅游。“当然,这还涉及影视和游戏的开发,我们可以在其中注入一些关于连山的非遗和文化元素。”
乐云还在传播效果方面提到,可以通过作品的点击量、阅读量以及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时掌握受众对连山发布作品的反馈。“通过反馈及时调整发布内容,不断满足受众需求,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将连山优秀文化形象传播出去。”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小康
给予非遗“活”的生态空间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高小康。黄津 摄
“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这个非常细密的系统中,动力是非常重要的,即它的行动方向、内涵要和系统相匹配。”高小康认为,在非遗项目申报等行政管理领域之外,现场的专家们为连山非遗工作提出了具有辨识性、参考性的方案。
“例如,彭修银教授提到的高校艺术教研项目,如果能和连山地方非遗和文化工作相结合,就能非常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是非常值得参考的。”高小康同样表示,在非遗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还应有严格意义上的保护概念,要守住非遗开发的底线。
他还认为,袁瑾教授提到的“留文化”,即是要在非遗保护过程中将传统非遗资源“活化”。何为“活化”?“就是要让非遗活起来,有一个活的生态空间。”高小康说,“例如在连山锦绣合作社和工作坊,那里建筑和环境处理朴实而精致,在其中各个方面可以看到一些微妙的、不断生长的文化空间。”
高小康还提到,在推出非遗产品时,还需特别专注互动性,要通过反馈和互动来推动非遗产业不断发展。
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
写好非遗文章 助推乡村振兴
“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既高屋建瓴,又接连山‘地气’,精彩观点让我脑洞大开。”许崇砚表示,此次研讨会不仅擦出了思想的火花,更带来了一个个“金点子”,必将有利于连山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利于促进连山文化旅游发展,更有利于连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连山县委书记许崇砚。黄津 摄
连山是广东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壮族瑶族自治县。近年来,连山全面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有力推动非遗事业加快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连山共有45项非遗项目入选各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有《瑶族小长鼓舞》1项;省级有《瑶族八音》《婚俗(过山瑶婚礼)》《牛王诞》《壮歌》4项;市级有《舞火狮》《舞龙灯》《抢花炮》等15项;县级非遗项目有25项。
非遗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遗,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许崇砚表示,随着中国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和传承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一系列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了新动力。“连山今后将全力做好非遗的普查、保护、传承、开发等系列工作,以非遗项目的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第一,做好全面普查,重点做好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的普查工作,及时登记造册,并对潜在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力争恢复原貌;第二,做好全面保护,建立健全非遗档案,大力支持非遗专著编纂和非遗创作工作,加大向上一级申报名录项目的力度;第三,做好全面传承,加强非遗场所建设,重点加快建设县非遗传习基地(县非遗博物馆),并拟在全县中小学校建设非遗传习所,同时开展非遗系列活动,加大非遗推广宣传力度;第四,做好全面开发,深挖壮瑶民族文化资源,加快非遗产业化发展步伐,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当天,连山还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该县聚焦长远发展,问计专家教授的一个新开端。
连山与广东工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黄津 摄
许崇砚表示,连山计划今后每年举办一次高规格的非遗研讨会/非遗助推乡村振兴经验交流会,邀请国家文旅部非遗司、各高校非遗专家、学者和非遗工坊带头人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各位专家前来授课,指导连山挖掘更多非遗项目,丰富和充实连山各级非遗名录并提升连山非遗队伍水平;邀请专家指导、推动“非遗+”落地连山,实现跨界融合,推进非遗旅游产品、文创产品、创意礼品开发,不断壮大非遗文创产业,打响连山非遗文化品牌,提升连山非遗创新能力,推动连山非遗产业化发展。
连山四套班子领导,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和连山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撰写】黄津 张晓欣
【通讯员】李先觉 史锦珊
【作者】 黄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来自盼夏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437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