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 创业版指

财联社(上海,记者李翰)报道,5月6日,财联社记者获悉,首批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产品已获批。e基金、华夏基金、丰收基金、大成基金、博塞拉基金和华安基金,以及首只沪港互联ETF——华泰白锐南东营恒生科技ETF也在节前最后一天获批。

今年年初,1000亿元南下,引发港股投资热潮。能够投资港股的ETF产品也在这股热潮中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规模也大大增加。随着春节后的回调,可投资港股的ETF产品份额也有所缩水。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经济是港股的核心资产。恒生科技指数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吸纳优质中国科技股,推动港股市场结构的技术转型。随着港股回归以及未来众多独角兽的上市,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新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

首批恒生科技ETF获批

记者从证监会基金募集申请审批时间表中了解到,华夏基金、丰收基金、大成基金、博塞拉基金、华安基金是恒生科技ETF最早的申请人,均于2020年8月提交申请。e基金于2020年9月21日申报恒生科技ETF。

恒生指数 创业版指

这些ETF跟踪的指数都是恒生科技指数。公开资料显示,恒生科技指数于2020年7月27日推出,跟踪香港联交所上市的30只最大科技板块股票。目前的重量级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美团、小米、SMIC、JD.COM、网易等投资者非常熟悉的知名公司,汇聚了互联网、电商、社交、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健康、软件等科技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公司。

与恒生系列其他指数不同,恒生科技指数引入“快速纳入条款”,及时反映市场新鲜血液,每季度定期更新迭代,确保科技指数“生命力最强”。此外,与其他科技指数相比,恒生科技指数不仅涵盖互联网等应用公司,还包括具有“硬科技”的高科技公司,在科技表征上更为全面。

从指数编制的细节来看,恒生科技指数规定单只成份股的占比不得超过8%,多元化效果显著。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按照恒生一级行业标准,指数成分股90%以上属于“信息科技行业”;按照wind一级行业标准,可选消费行业占比高达45%。作为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新经济的代表,科技指数自带消费属性,左右逢源,深受投资者欢迎。

根据Choice数据,恒生科技指数在2020年4月29日至2021年4月30日期间累计上涨65.41%。这不仅大大超过同期恒生指数16.88%和沪深300指数33.11%的涨幅,也超过同期纳斯达克指数62.21%和创业板指数52.23%的涨幅,成为全球科技宽基指数的领头羊。

今年3月和4月,尚投摩根和华泰白锐也加入了战斗。上投摩根申报上投摩根恒生科技ETF,华泰白锐申报华泰白锐东南英国恒生科技ETF。目前,华泰白锐已获批成为首家沪港互联互通e。

TF。

而随着首批产品的获批,哪家能在产品发行中拔得头筹还未可知。一位公募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具体上市时间还没有确定,但是会尽快的。

受回调影响份额略有缩水

此前港股一直被称为“价值洼地”,今年初数千亿资金挥师南下,港股投资的热潮也随之涌现。以ETF产品为例,今年1-2月,新成立的名称中包含“沪港深”或“恒生”的ETF产品就有9只。

从基金份额来看,可投港股ETF产品的份额在这一轮港股投资热潮中翻了几番。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1日,名称中包含“港”的ETF产品共有13只,份额仅为31.89亿份,其中份额最多的是易方达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为7.56亿份。

随着今年1月份一批沪港深ETF的获批,可投港股的ETF产品份额水涨船高,截至一月末,名称中包含“港”的ETF产品份额已经达到了131.61亿份。而截至2月10日,这一数值已经上升至205.18亿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华泰柏瑞港股通50ETF,份额为70.49亿份,而在今年初这只产品的份额仅为6.39亿份。

不过春节后港股经历了一波调整,不少跟踪港股的指数也出现了回调,相关ETF的份额也有所减少。截至5月5日,名称中包含“港”的ETF产品份额为183.69亿份。相较于2月10日总份额已经下降了21.49亿份。

其中份额下降最多的也是华泰柏瑞港股通50ETF,份额缩水了10.3亿份。华泰柏瑞沪港深互联网ETF、华安CES港股通精选100ETF和银华沪港深500ETF份额分别缩水了2.56亿份、2.32亿份和2.2亿份。

看好长期投资价值

上海一位基金经理表示,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完全是资金推动的博弈性质的上涨,港股也并非是低估值的掘金地。在他看来,港股真正的价值在于不断涌入的新公司和好公司,科技行业的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华泰柏瑞认为,恒生科技指数吸纳优质中概科技股,作为“新经济”的典型代表,在港股市场日益举足轻重,在很大程度上贡献了港股的活跃度和成长动力,促进港股市场结构的科技化转型。

华泰柏瑞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也表示,全球重视科技研发的国家,其资本市场和科技水平是同步在成长,大国崛起的背后都是科技创新在持续不断地推动,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以及企业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选择拥抱资本市场,同市场一起成长。过去十年,中国已经涌现了一大批全球科技龙头企业,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由于历史原因,这些科技龙头企业在海外上市,但现在已发生了重要转变,随着香港市场中概股回归以及未来诸多独角兽将陆续上市,港股市场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新经济”的占比越来越高。

柳军还表示,中概股在海外市场普遍有估值受压现象,回归香港和国内市场有望获得价值重估投资机会,且大多数成分股是陆港通标的,受益于南下资金精准滴灌。

嘉实基金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港股自身的行业结构也在持续优化。伴随中概股回归,以及慢慢地纳入到恒生指数之中,指数的结构变得更有成长性。具体到行业板块选择,中长期看好科技互联网、大消费、医药和金融服务领域。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35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