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时间(义和团运动时间)

众所周知,义和团是个反洋教组织,矛头直指在中国境内传教的外国人和中国教民。

而慈禧也对列强恨之入骨,因为在戊戌变法中,洋鬼子选择跟慈禧的政敌光绪坐到了一条板凳上,即便是把光绪囚禁在瀛海之后,列强呼吁光绪复出的声音从未止息,慈禧不胜其烦。

传教的老外和老外的政府按理说不是一个概念,但义和团也好,慈禧也罢,顾不了按理,事实上把他们当作沆瀣一气的一丘之貉。于是,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因为有着一个接近共同的目标,慈禧就跟义和团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了,义和团的口号也从反清灭洋改为扶清灭洋。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慈禧为什么会选择跟义和团这帮民间的土包子们结盟呢,因为义和团战士个个武艺高强,拥有神功,刀枪不入,洋人的火炮、快枪都拿他们没有办法。当然这都是朝廷主战派的夸张描述,这些描述使慈禧后来深信,如果让义和团上了前线,不说一定能把列强打个落花流水,一洗前耻,但架不住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靠人数优势至少也能出出这么多年受洋人欺负的窝囊气。

有了义和团的保驾护航,慈禧自信心爆棚,开始下令在全国打击帝国主义。义和团得到慈禧指示,立马雷厉风行,在全国开展反洋教运动,烧教堂、杀教民、拆铁路、刨电杆,搞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拳民的目标对准传教士、甚至对准中国教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理解,可是你们毁坏大清投资建设的铁路和通讯设施又是什么梗?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因为义和团的心目中,所有现代化的东西都是洋人带来的,只要和洋鬼子有关的,统统都在毁灭之列。由于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在全国各地掀起高潮,在天子脚下的京津地区同样轰轰烈烈,在天津,底层百姓家里搜出洋火(火柴),都有因此而送命的。

在北京的各国外交官起初认为这把火烧不到他们头上,毕竟他们是外交人员,按照国际惯例,应该受到保护,可是清政府只是口头保护,实际上放纵拳民,根本就没有打算保护,心说就是冲着你们来的,不仅如此,外地借调来的清军甚至也参与了义和团的行动。

这样一来,位于使馆区的东交民巷也成为义和团活动最猖狂的地方。

清政府的总理衙门官员对西方外交官说,我们也不能保护你们的安全,要不你们自己想办法吧。于是在1900年5月底,按照与清政府达成的约定,西方各国自己的警卫赶来北京,进驻东交民巷,保护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6月10日,义和团大部队响应慈禧的号召开进北京,一时间北京乌烟瘴气,鸡犬不宁。上千家商铺毁于大火,成千上万市民死于义和团的刀下。十几座教堂被摧毁,教民也被屠杀殆尽。6月11日,日本外交官杉山彬被枪杀。6月20日,德国外交官克林德被杀。

外交官被杀,外交人员被困,列强以保护使团为名发动了侵华战争。慈禧一怒之下,在6月20日向英、法、美、德、意、日、奥、俄宣战,并下令义和团和清军攻占东交民巷。

其实在宣战前,义和团就开始了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主战派端郡王载漪派兵协调义和团的行动,几十名教徒被杀,周围数百间民房被烧。

慈禧下令后,荣禄率领一万多武卫中军赶赴东交民巷,跟先期到达的数万多义和团战士会师,发起了对东交民巷的总攻。

当时对方是什么情况呢?在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有各国公使和他们的家属、中国教民及家属三千余人和前来避难的中国人两千余人,他们都是赤手空拳、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真正能拿起武器参加战斗的士兵只有500人左右。他们的武器除了步枪只有三挺机枪和四门小火炮。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当时指挥进攻的清军头子是甘军的董福祥,他向慈禧保证,最多只要一周,就能把东交民巷拿下。可是几万义和团和清军,昼夜不停进攻,手段无所不用,义和团死伤惨重,苦战两个月却一无所获,东交民巷安然无恙。

按理说,如此悬殊的力量,如此长时间的进攻,怎么也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就是困也把洋人困死了;这样的结局,的确叫人百思不解。

关于其中原因,有人说是慈禧特别关照对洋人放水,是为了吓唬洋人,对使馆区和教堂围而不打。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慈禧在宣战之前曾经打算解散义和团,跟洋人握手言和,可是洋人说了,何谈的先决条件是光绪出山,慈禧下台,这才彻底激怒了慈禧,把慈禧逼到了墙角,打算真刀真枪跟洋鬼子拼个你死我活。

为了鼓励捕杀洋人,慈禧定出了悬赏大额,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悬赏令一出,不仅义和团战士摩拳擦掌。就是清兵也撸起袖子跃跃欲试,都想杀敌立功拿赏银。

因此说,是慈禧不让打洋人这个理由,似乎站不住脚。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但清廷里肯定有人对洋人网开一面,所以才导致使馆久攻不下。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戊戌变法中出卖光绪的荣禄。

在慈禧跟洋人开战的时候,大多数人没有提出反对意见,道理也很简单,慈禧正在气头上,大家不愿忤逆她的意愿。但满清不是列强的对手,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明白,只有义和团、端郡王载漪和甘肃提督董福祥脑子进水,觉得能打得过洋人。

荣禄就是其中的明白人,他知道大清根本就不是列强的对手,如果攻下使馆,杀了外交官,那就把事做绝了,慈禧的江山就保不住了。如果留着使馆,日后还有退路,对大清来说是个筹码。因此,荣禄就玩起了花招。明着进攻,暗地里保护。不仅派人给洋人送饭送水送西瓜,还拒绝给攻打使馆的董福祥所部提供武器弹药,即便是提供也在武器上做手脚,想方设法让它们发挥不出效力。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在进攻使馆"数十日不下"时,主战的端郡王载漪急了,借"上谕"的名义,令武卫中军分统(旅长)张怀芝用刚从德国进口的最新式大炮开花炮进攻,这种大炮"只要三两炮,各使馆就夷尸狼藉"。张怀芝是当年英国将军戈登在中国主办的新式军校"天津武备学堂"的毕业生,老觉得炸死英国老师傅有点不对劲,跑到荣禄家,讨要一道发炮的命令。荣禄支吾半天,死活不下命令,后来含糊回了一句:"横竖炮声一响,里边(皇宫)是听得见的。"

张怀芝马上心领神会,回到炮位,亲自指挥测定,利用英国老师傅当年教授的学问,大炮精确地瞄准了使馆区内一块无人空地,轰鸣了整整一夜,非常有气势。但“放炮五六百响,未伤洋人一人。"

清军在围攻使馆的时候,还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清兵抓到了一个义和团,荣禄对义和团反感至极,就下令把他杀了。就在这时,从这家伙头发里掉下一张纸,荣禄一看是使馆的外交官写的信,原来这家伙是使馆的信使,负责跟外界通风报信的,装扮成义和团的样子。

荣禄喜出望外,赶紧给信使松绑,好吃好喝一顿,放了回去。使馆的人听了信使诉说,心里踏实了许多,知道荣禄在保护他们,这样被围困的人也就心里有底气,判断自己能扛到援兵到来,大大提振了士气。

荣禄这样做也的确为慈禧留下退路,为日后和列强的谈判留下和缓的空间。

所以说,荣禄的吃里爬外才是义和团两个月围攻使馆久攻不下的主要原因。但正因为没有拿下使馆,慈禧的统治才得以延续,要不然,真要是把人家各国使馆全团灭了,列强的恼火和报复手段可想而知,大清的江山那时候也许就会完蛋了。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但以荣禄的身份和与慈禧的私人关系,很难让人相信,荣禄是私自作为,而不是与慈禧达成的某种默契。

包括《清史演义》、《慈禧太后演义》、《民国演义》在内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是蔡东藩先生用了十年时间著作而成的600万余字的历史演绎巨著,蔡东藩因此被称为“一代史家,千秋神笔”。

晚清面临的是“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不能轻易得出义和团、慈禧、汉臣、列强等单一的脸谱化民科结论,读一些流畅的、可读性强的真正历史,比道听途书得来的知识,对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有益。

毛先生初到延安时,专门委托李克农从大城市的书店中为他买了一套蔡东藩先生的《中国历朝通俗演义》,后来到了北京,也一直把它置于书桌案头,伴他度过几十载寒暑。

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东交民巷,为何数万义和团65天打不下来?

读一套《中国历朝通俗演义》,接触真正厚重的历史知识,不妨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一下。

本文来自尔容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145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