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的故事50字)

在古往今来所有的音乐家中,贝多芬可称为第一伟人。他一生创作了大小作品二百五十六部,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抒发了对自由和光明的执着追求,对正义斗争的热情歌颂,在世界音乐史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其童年却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由于家境不好,他甚至连中学都没毕业,以至于后来没有资格报考大学。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家庭是一个音乐世家,曾祖父本是法国人,后因生意潦倒而迁居德国波恩。祖父路德维希,年轻时就是小有名气的音乐家,在具有候选德国皇帝的侯爵宫廷里担任歌手。

这位有着宽宽额头、大大眼睛和红润皮肤的祖父,对小贝多芬的诞生,感到十分高兴。他决定用自己的名字--路德维希为小贝多芬命名。贝多芬的父亲继承了祖父的天赋,深通声乐,也当了宫廷歌手,受到达官显贵的赏识。贝多芬的母亲有很好的家世,她是在寡居之后与贝多芬的父亲相识并结婚的。贝多芬是这个家庭里的长子,他的血管里融合了法兰西人和德国人的血液。

在当时的德意志,音乐艺术是为封建贵族服务的,从事音乐职业的人在社会上很难谋生,只有设法进入宫廷乐团谋个职务,才有饭吃。可这种差事并非唾手可得。而且即使有幸得到了,日子也并不轻松。他们专为贵族的宴会或某种礼仪活动演奏助兴,身穿仆役服装,所以称为“音乐仆役”。这种差事,最初完全是无偿地为贵族劳动,拿不到任何报酬。后来虽有一点报酬,也微薄得可怜,所以虽然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世代担任宫廷歌手,也并不能使家庭的生活过得比别人更为富裕。

和蔼可亲的祖父,在贝多芬三岁时不幸去世了。祖父的去世,不仅使贝多芬失去了一份疼爱,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改变了贝多芬的命运。

自从祖父去世以后,全家的生活重担就全落在父亲一人身上了。生活的重担,使父亲变得不近人情了。他无法改善家庭的生活,只好借酒浇愁,变成了一个嗜酒如命的人,脾气也越来越坏,固执、暴躁,动不动就打人骂人,贝多芬整天都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之下。

父亲的私生活也放荡不羁了,不顾家里的日子,只顾自己在外享乐,作为一个宫廷歌手的资本--嗓子也越来越坏,在宫廷乐队里的地位越来越低,靠当“音乐仆役”所得到的薪俸也越来越少,这时,贝多芬的弟弟又出生了,家境越来越困难。

靠父亲是不行了,母亲承担起全家生活的重担。她一方面要照顾终日酗酒的丈夫,同时还要照顾两个不懂事的孩子。童年的家庭生活留给贝多芬的印象,除了祖父温和的笑容,就是父亲烂醉如泥和暴跳如雷的样子,以及母亲忙忙碌碌的身影。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贝多芬的童年当然就不可能与另一个音乐天才莫扎特幸福温暖的童年相提并论了。艰苦的童年,使贝多芬几乎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从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

父亲想在儿子身上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把贝多芬当作音乐神童一般炫耀,希望贝多芬能为自己争回一点面子。贝多芬四岁时,莫札特就已名声大噪,人们都已知道这位杰出钢琴音乐家的名字,10岁的莫札特已在各国举行音乐会,收入相当可观。莫札特的成功,仿佛提醒了贝多芬的父亲,他想把贝多芬培养成像莫札特一样的天才少年,为他大大地赚钱。于是父亲开始教贝多芬学习音乐,练钢琴和小提琴。

但父亲的缺乏教育儿童的基本素养,他的教育手段全靠暴力。既无计划又无耐心,有时放任自流,有时又极其严厉。整天让贝多芬座在钢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幼小的贝多芬多么想和别的小朋友一样,有时间到草地上捕蜻蜓和蝴蝶,到小河边捉小鱼啊!但他完全被沉重的练习压得透不过气来。

父亲习惯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琴,根本不考虑幼小的贝多芬还是个孩子,需要爱护。有时半夜三更里,父亲突然心血来潮,非把小贝多芬从睡梦中拖起来不可,连打带骂地让他练琴,一练习就是通宵达旦。那时,贝多芬虽然身上冷得直打哆嗦,脑袋昏昏沉沉,也只好忍受着痛苦,无精打采地练习下去。

德国的冬夜,十分寒冷,家里没有火炉,四壁透风,贝多芬的小手已经冻得麻木红肿,难以忍受,父亲还不准他休息。手指冻僵了,音符弹得不准或节拍不对,父亲就是一连串的叫骂,甚至痛打。贝多芬心里充满了泪水,但他没有被压垮,也没有因此而讨厌音乐艺术。

父亲收入太少,又爱酗酒,不能主持门户,使得贝多芬从很小的时候就要为家庭的经济来源而操心,他要考虑如何挣取每天的面包。父亲也想把他当做一棵摇钱树,从7岁起,父亲就安排了贝多芬一生中第一次钢琴演奏会,地点在波恩城的音乐学校大厅。在演出海报上,父亲有意把贝多芬的年龄写成6岁,目的在于让人们把贝多芬看成像“莫札特”一样的“音乐神童”。演出获得了成功,从此以年,小贝多芬出了名,同时也为父亲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但光靠演奏会的收入,仍不够父亲酗酒的,而且贝多芬还要为两个弟弟的教育操心,实际上他已代替父亲当了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最让贝多芬喜爱的人是他的母亲,但母亲在他十七岁时却离他而去。

母亲是因肺病而死的,这让贝多芬认为自己也染有同样的病,他已常常感到痛苦,这是比病魔更残酷的折磨。这样悲惨的事实,在贝多芬心上留下深刻的伤痕,这一切也无形中造成了他的忧郁的神情。传记学家描写他的外表时说:“他通常的表情是忧郁的,显示出一种无可疗治的哀伤。”

几年之后,父亲的能力已不够再教贝多芬了,就为他请了一位音乐教师。教师名叫尼菲,是宫廷乐队里的风琴演奏师。他是一个真正的音乐教育家,是他把贝多芬带上了真正音乐之路。

13岁时,贝多芬在尼菲老师的推荐下,成了宫廷乐队里的大键琴演奏师,并且有了固定的年俸。这时天天喝得醉熏熏的父亲才露出了笑容,他瞪着朦胧醉眼,对贝多芬说:

“路德维希,你能成为一个音乐家,我太高兴了,但你不要忘记,是我把你教育成音乐家的!你有今天,得感谢我!”

对于父亲的话,贝多芬内心无法接受,他自幼对父亲形成的印象是不会改变的,这是令他永远心酸的印象,也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童年磨难。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德国人,1770年出生,1827年逝世。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音乐,他用光芒四射的音乐才华和倔强的精神力量,开创了人类音乐史上新的历程。他用有思想、有人性、有感情的音乐取代了古典派音乐,创建了善于自由表达人的个性的浪漫流派。他不随波逐流,因而一生贫困、坎坷,但他的作品则永远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童年的苦难

贝多芬:童年的苦难

贝多芬:童年的苦难

贝多芬的手稿

本文来自管理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2075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