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江苏省各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故事,例如苏州市、徐州市、常州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扬州市,扬州市属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之一,扬州炒饭和修脚技艺,一直闻名天下。不过,扬州市的管辖范围并不算大,总计下辖了6个区县,与之相比,河北省保定市一口气下辖了20多个区县。那么,扬州市的区划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江苏省。江苏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经济强省,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也就是著名的江浙沪地区。江苏省下辖了13个地级市,因此,被称为“江苏十三太保。”江苏省的总人口8470多万,与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基本相当,属于人口大省之一。江苏省北部,种植了大量的小麦。南部地区,则是以水稻为主,而且产量很高。
江苏省的GDP总量超过了10万亿,在我国各个省份中,仅次于广东省。从经济总量来说,江苏省甚至超越了部分中等发达国家。扬州市则是江苏省的13个地级市之一,下辖了3个区、1个县、2个县级市,总人口450多万人,经济总量超过了6000亿。放眼全国,与浙江绍兴等几个城市,基本上在一个水平线上。那么,扬州市6个区县的区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需要看一下江苏省区划形成的历史,扬州堪称是赫赫有名。从大禹分九州的时候,就出现了扬州的名字。不过,当时的扬州比现在大得多,扬州基本上意味着整个江南地区。汉朝统治时期,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扬州基本上就是长江以南地区。从唐朝统治的前期开始,扬州这个名字稳定下来,并且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
在古代历史上,扬州非常出名,在一系列诗词中,都出现了扬州的名字。例如辛弃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在元朝之前,历代王朝一直沿用了州县两级区划。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后,在几十年时间里,先后消灭了大金国、西夏国、大理国、南宋等政权。
随着,建立了一个疆域面积空前庞大的王朝。但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元朝,开始面临各方面的问题。面对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几百个州府、几千个县,各地区错综复杂的人口、耕地、农作物数据,让元朝不知所措。各地的地质结构、气候完全不同,种植的农作物也完全不同。各地的耕地,分为了沙土地、泥土地、旱地、水浇地等10多个类型。
每一个类型的耕地,又分成了上中下3个等级。这样复杂的情况,“套马的汉子”从来没有遇到过。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肯定指望不上。唐朝时期的15道和宋朝时期的23路,问题太多。最后,元朝在宋朝23路的基础上,结合了金国行尚书台的成熟经验,最终推出了升级版,那就是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辽阳行省、湖广行省等等。
当时,江苏省徐州、扬州等大片地区,隶属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省会在开封府。苏州、镇江等江苏南部,则隶属于江浙行省管理,省会在杭州府。每个省下辖了各个路,每个路下辖各个州府,每个州府下辖了各个县,相当于4级区划结构。元朝虽然设立了行省制度,奠定了行省制度的框架,但各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很不完善。
首先,各省的区划面积太大,存在不小的管理难度。第二,各地机构相互重叠,而且非常粗犷。到了元朝模式,各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根据元朝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以后,进一步调整了各地的区划。废除了路,形成了省、州府、县3级区划,这样的区划结构沿用了几百年。
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时期,随着明朝的迁都,明朝形成了南北直隶与13个省的区划结构。我国很多省份的区划,都是在明朝统治时期形成的,例如江西省、浙江省、广东省等等。但是,北直隶相当于河北省,南直隶则相当于江苏、安徽等地。17世纪,清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进一步调整了各省的区划。最后,形成了内陆18个省的区划。
北直隶更名为直隶省,南直隶更名为江南省。由于江南省的面积太大,难以管理。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1667年,清朝把江南省拆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在江苏省内,设立了一系列的州府,例如江宁府、苏州府、徐州府、松江府、扬州府等等。其中,扬州府下辖了江都县、甘泉县、天长县、仪征县、兴化县、宝应县、东台县等8个县,因此,出现了“扬八属”的美誉。
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各地区遭到了严重破坏,急需进行休养生息。一转眼到了建国初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经济建设阶段的工作,一系列项目在江苏省陆续设立。由于实际管理的需要,江苏省曾经被划分为苏北行署区和苏南行署区。起初,设立了扬州专区、泰州专区、苏州专区等一系列的专区。
1950年,扬州专区被撤销,与泰州专区合并。到了1953年,苏南行署区与苏北行署区合并以后,泰州专区的行署迁往了扬州市,泰州专区更名为扬州专区。总计下辖了扬州市、泰州市和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泰县、江都县、仪征县、六合县、江浦县等10个县。
不过,这样的区划时间并不长。随后,扬州专区的区划,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1956年,在江都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设立了邗江县。仪征县、六合县、江浦县等3个县,曾经划入了镇江专区。而镇江专区的扬中县,曾经划入了扬州专区管理。1962年,原本隶属于南京市管理的六合县、江浦县,再次划入了扬州专区管理。
1966年,六合专区设立以后,扬州专区下辖的仪征县、金湖县、江浦县、六合县,划入了六合专区管理。60年代末期,我国所有的专区更名为地区以后,扬州专区更名为扬州地区。此时,扬州地区下辖了扬州市、泰州市、宝应县、兴化县、高邮县、泰兴县、泰县、靖江县、江都县、邗江县。1971年,仪征县、六合县又一次划入扬州地区管理。
不过,到了1975年,六合县又划入了南京市。进入80年代初期,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很多省份下辖的地区,陆续改为了地级市。1983年,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徐州等7个地区被撤销,陆续设立了一系列的地级市。扬州地区被撤销以后,设立了扬州地级市,泰州市和江都县、邗江县、泰县、高邮县、靖江县、宝应县、泰兴县、兴化县、仪征县等9个县,划入了扬州市管理。
此外,扬州市设立了广陵区和郊区,总计下辖了1个县级市、2个区、9个县。随着扬州市的持续发展,区划也出现了很大的调整。1986年4月,仪征县被撤销,设立了仪征县级市。1987年12月,兴化县被撤销,设立了兴化县级市。1991年4月,高邮县被撤销,设立了高邮县级市。1992年9月,泰兴县被撤销,设立了泰兴县级市。
1993年8月,靖江县被撤销,设立了靖江县级市。1994年4月,江都县被撤销,设立江都县级市。1994年7月,泰县被撤销,设立了姜堰县级市。到了1996年8月,泰州县级市被提升为地级市。原本隶属于扬州市管理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等4个县级市,划入了泰州市管理。
此时的扬州市,下辖了广陵区、郊区、宝应县、邗江县、高邮市、仪征市、江都市,总计7个区县。随着扬州市区的不断扩大和人口增长,2000年,邗江县被撤销,设立了扬州市邗江区。2002年,扬州市郊区更名为维扬区。此时,仍然是7个区县,2011年,江都市被撤销,设立了江都区。与此同时,扬州市维扬区被撤销,并入了邗江区。
此时,扬州市彻底形成了3个区、1个县、2个县级市的区划,总计6个区县,分别是: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宝应县,仪征市、高邮市。当时,扬州市陆陆续续设立了各种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园区,例如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等。不过,这些园区一般不计算在内。
关于我国各地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作者没有其他账号,请大家注意)。
本文来自残念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918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