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4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问:今天哪里最热闹?答案是:全国各地的敬老院。
每年重阳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的敬老院都会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人们(特别是中小学生们)纷纷来到敬老院,开展各种主题的慰问活动,为昔日寂寞的敬老院增添了一片生机。
不仅如此,社会各界还会举行形式多样的座谈会、文艺晚会等,报刊上要开设重阳节专刊,以此来营造爱老、助老的节日氛围,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美德。所以,人们又把重阳节称为“敬老节”。
其实,重阳节问世之初,并没有蕴含尊老、敬老的意思,而是丰收祭天的日子,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早在12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人们就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的农业活动,种植粟、稻谷等农作物。到了秋天,农作物得到了收获。人们为了感激上天的恩赐,在重阳节前后举行丰收祭天的活动,希望来年继续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大约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出现了一本《易经》。《易经》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被称为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这本书提到,“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同时,“九”又代表极数(最大的数目)。农历九月初九,是两个阳极数相逢在一起,属于“重阳”。“重阳”代表着九九归一、一元肇始等,是一个非常吉祥、值得隆重庆祝的日子。
这就意味着,最迟在夏朝时期,农历九月初九就被当作了一个吉祥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拿出丰盛的食物祭拜上天。《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重阳除了表达丰收祭天外,逐渐有了祭拜祖先的内容。对于农业文明而言,祖先在农耕方面流传下来的经验极为重要。所以,人们每到重要节日,都会祭拜祖先。由此,重阳节与除夕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成为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直到今天,在广东等地还保留着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每到这一天,全家族的人都会回到家里参与祭祖活动,即“拜太公山”。在东方之珠,重阳节甚至是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由此可见港人对重阳节的重视。
到了秦朝、汉朝时期,重阳节被赋予了健康长寿的含义。汉朝刘歆著《西京杂记》里提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南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里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享宴祈寿与祭天祭祖一起,成为重阳节的重要环节。
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2013年的重阳节(10月13日)成为中国第一个法定的老年节。从此,重阳节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传统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
社会各界对设立老年节给予了高度评价。
陕西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石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重阳节的本意含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老、爱老、孝老的文化精髓,老年节入法就意味着这种文化精髓从政府层面得到了肯定。”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重阳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除了著《西京杂记》里提到的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外,还有享宴祈寿、辞青、吃重阳糕、登高等习俗活动。
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在五言律诗《过故人庄》里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应邀到一位居住在农村的老朋友家里做客,吃好喝好后提出,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还要去他家赏(ceng)菊(chi)。
另一位著名诗人王维写的七言绝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脍炙人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到了,王维没有回家,更加思念亲人。他猜想兄弟们会像往年一样登高、佩茱萸。一家人都到齐了,唯独少了他一个人。这样的伤感,没有在异乡漂泊经历的人,是难以想象的。
本文来自妙芙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829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