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并能够为人类当前或未来提供福利的物质或能量的总称。按属性,我们可以把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其分布也相对集中,所以我们 需要建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来解决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来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主要取决于当地气候的年降水量状况。而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是否短缺,不仅仅要看当地水资源的总量有多少,还要看当地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消耗多少水资源。本地区能够提供的水资源总量和本地区需求的水资源总量之间的差额越大,表明该地区越缺水。
根据我国各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来看,矛盾最突出的是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同时华北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很难通过本地区的节水等措施来解决,因而需要通过跨流域调水来解决。为此,我国设计了从长江流域调水到黄河、海河流域的南水北调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水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向北送水,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输送,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的优点是可以利用现有的京杭大运河输水,工程量较小;缺点有二,一是黄河水面海拔比长江水面高,向北输水需建十三级抽水站向上提水,二是沿线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如何保证输水的水质是关键。东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三大工程中难度最低的一条,也是最早开工建设的一条线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长1467公里,全线共设立13个梯级泵站,共22处枢纽、34座泵站,总扬程65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调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闯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自流到北京市颐和园团城湖。中线输水干渠总长1277公里,天津输水支线长155公里,供水范围内总面积15.5万平方千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点有二,一是水质较好,利用丹江口水库作为水源地,水源质量较好,中线全称输水线路利用新建渠道,沿途污染风险小。二是中线线路地势南高北地,设计得当,可实现全称自流输水。中线线路当然也有缺点,那就是没有天然河道作为输水线路,全程干渠需要重新修建,工程投资较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2003年开始建设,并于2014年12月12日开始向华北地区输水。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规划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的输水工程。西线工程的优点非常明确,那就是相比较东线和中线工程,西线工程的线路长度是最短的,同时输水的质量也最高,同时将水调入黄河上游,对于黄河全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都有极大好处。但是,西线工程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地处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工程建设难度最大,目前西线工程还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将很大程度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大家知道我国有两大跨世纪的资源调配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和南水北调。对于人类来讲更不可或缺的资源,就是水资源的调配工程。这项工程是我国迈向世界的、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大工程,是我国的骄傲!你觉得呢?喜欢就留言交流或者关注下吧!
本文来自轩然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817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