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是什么意思呢(女生发426是什么意思)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新时代的改革发展任务,各地各领域都涌现出一批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案例,鲜活呈现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今起,本报推出“党的创新理论实践典型案例”专栏,报道一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型案例,以期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把握,切实用这一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从县城出发,车行约50分钟,驶入武陵山区一个小山村,停在一处农家小院门口。暖阳高照,山间的雾气散了,花仁淑和女儿女婿从车上跳下来,进屋开始拾掇。“以前去趟县城,真是费劲。”花仁淑一边叠着新买的衣裳,一边感慨,“现在小汽车能开到家门口了。”

这里是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这个大山深处的山村,平均海拔1000多米。村民以前在“巴掌田”“鸡窝地”里耕作,收入低、生活苦。1200多人的村子,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13人。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不顾山高路远,辗转3个多小时来到华溪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鼓励大家努力向前奔跑,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当地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拼搏奋进,华溪村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我们要一直努力向前奔跑”,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华溪村正接续奋斗,迈向乡村振兴。

产业兴

从靠天吃饭到农旅融合

如今的花仁淑,三天两头往地里跑,去看护她的“药宝贝”——黄精。

华溪村土地贫瘠,人多地少,过去种点红薯、玉米、洋芋,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2018年以前,全村六成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

2017年12月,重庆推行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华溪村是试点村之一。听到要把承包地流转给村集体种植中药材黄精等特色经济作物,不少村民有顾虑。

华溪村第一书记汪云友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说服村民。一场产业变革在华溪村悄然发生。花仁淑以土地入股,还当上了挣工资的管护工。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15日来村里考察时,去往老党员马培清家的路上,我顺手从田坎边摘了一株黄精向总书记介绍,黄精是药食两用的草本中药材,非常适合我们村种植。”华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祥生回忆,“总书记拿起黄精,详细询问了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叮嘱我们一定要把产业选准。”第二天,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指出,要因地、因人制宜,缺什么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振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信心与干劲。除了黄精种植,华溪村还大面积种植脆桃、木瓜等,依托山高花香发展中蜂养殖。目前全村种植1800亩经济作物,规模化养殖中蜂426群。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也成立了,联合社还与部分村民出资成立村集体企业,带动全村奔小康。

为了让特色农产品卖上好价钱,华溪村建起了扶贫车间,加工土蜂蜜;引进了太极集团等企业,与村里签订了中药材保底收购协议。2020年,村集体公司的净利润超过200万元。

华溪村好山好水,风景优美,是避暑的好地方,吸引了不少游客。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不光发展地里的产业,还鼓励村民开农家乐,吃旅游饭,走农旅融合之路。

花仁淑积极响应,2020年5月开始经营农家乐。“人多的时候,还得预约排队哩。”花仁淑忙不过来,把女儿女婿从城里叫回来帮忙。当年,她经营农家乐赚了7万元左右,加上种植黄精等收入,全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日子甜

“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

“走,带你们看看我的新家!”村民谭文质刚在地里干完活,说起现在的房子,他一脸自豪,“我现在住的可是楼房,100多平方米哩。”抬脚上楼,一进门,阳光洒进来,屋里暖洋洋,干净整洁,电器一应俱全。

早些年,谭文质寄居在弟弟的土坯房里,大儿子领着媳妇回家过年,走到房前,愣是不好意思进门。

不只是谭文质,以前华溪村还有不少无房户。王祥生说,村里的房屋大多是土木结构,不少年久失修,“有的村民外出打工,几年没回家,房子都没法住人了。”

在华溪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说,国家越发展,越要把贫困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为让村民住有所居,重庆积极行动,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华溪村修缮加固156户村民房屋,对39户村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对于无房户,由村集体和村民个人共同出资盖房,帮助他们住上新房。

2020年初,谭文质一家搬进了新楼房,如今儿子儿媳常回家看看。

不仅如此,如今在华溪村,村民全部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也有保障。中益乡小学综合楼、宿舍楼已落成投入使用,还新铺了塑胶操场。2019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211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多,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气旺

一批年轻本地人才回乡

走进华溪村,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干部群众精气神的变化,听得最多的话是感谢党、感谢总书记,见到最醒目的标语是“如今政策就是好,我要努力向前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汪云友说,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中,他们注重培养本地人才,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80后村民谭冲大学毕业后,在村里任综治专干,起初觉得村里工作没意思,缺乏干劲。汪云友到村后,不时和他谈心,并带领他和其他干部一起走村串户。

“跟这些老师学到了不少哩!”看到村里大变样,谭冲不仅本领提高了,扎根基层的决心也坚定了。

驻村工作队还联系村里的年轻人,邀请他们回乡工作。“年轻人的点子多,越来越成为村里的‘顶梁柱’。”汪云友说。

在村农产品展览室,记者见到王艺云,25岁的他已成为中益旅游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回村两年多,王艺云跟着驻村工作队跑订单、找客户、做售后……“年前,我们接到了不少大订单!”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华溪村农产品的销路越来越畅。

和王艺云一样,80后村民谭珺在外打工一年多,看到家乡的变化后留下来。“在家里既能服务老乡,还能照顾长辈,心里踏实。”谭珺说。

现在,村里回引了6名本村大学生,参与村两委及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务。“他们是村里的希望,更是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汪云友说。

《 人民日报 》( 2021年02月20日 01 版)

本文来自残念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521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