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机归属地查询(座机归属地查询显示)

所谓应急通信保障,指的是在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正常通信不能保障的时候,运营商为保障紧急救援和必要通信而提供的一种快速响应的特殊通信机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正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上了解到,随着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一代应急通信“神器”正在陆续登场,为国家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突破国外垄断

中国电信的展台上,一部外观有点“土”的手机引起记者兴趣,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通卫星手机。

记者选择一块户外空间用它拨通自己的手机,三四十秒后,电话接通了。“你好,这里是中国电信。我正在用天通卫星跟您通话……”这段语音对话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但其实它和人们平时所拨打的电话完全不同,因为它的信号传输来自卫星,也正因此,会有几十秒的时延。

座机归属地查询(座机归属地查询显示)

图为中国电信展台上展出的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为什么打个电话要让信号拐那么远再传回来?地面信号不够吗?没错,在海洋、沙漠、高空等陆地基站信号无法发挥作用的地方,就需要卫星通信大显身手了。

在应急通信领域,国内卫星移动通信曾经长期依赖英国海事卫星、阿联酋舒拉亚卫星和美国铱星等国外卫星提供服务,价格昂贵而且不利于国家安全。

天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由中国电信独家承担、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自2018年3月份试运行以来,中国电信已经为水利、消防、林业、武警、电力、海洋、渔业等多个领域的3万多行业客户和超过300万的航空旅客、1500艘的海洋船只提供了服务。

“不仅面对政企大客户,也服务普通用户,如果普通用户有去野外或信号不好的地方的需要,同样可以购买天通卫星终端。”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通卫星手机的号码以1740开头,号码11位,和大网一模一样,已经互联互通了。”

我国已开展全球首个无人机5G高空基站应急通信测试

当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传统方式是运营商采用应急通信车、应急卫星车及海事卫星电话,但由于车辆整体载重、天线塔体高度的限制(18米左右),应急通信车只能保证很小范围内信号覆盖(如现场指挥所、重点抢险单位等),并受路况限制,很多时候无法接近保障目标。

座机归属地查询(座机归属地查询显示)

图为中国移动展台上展示的“系留无人机空中基站系统”。

这时候,名叫“系留无人机空中基站系统”的通信“神器”就能很好解决问题。它把5G基站与无人机有效结合,可广泛用于抢险救灾、大型活动现场等通信中断或突发性用户量增多的特殊环境。

在中国移动的展台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中国移动联合华为在雄安新区已经完成全球首个无人机5G高空基站应急通信测试,当无人机基站飞行至200米高空时,覆盖能力可超过6.5公里。

记者在他们的展台上,还看到了另一个通信“神器”——玲珑机柜,又称作室外型应急保障机柜,当突发大量人群聚集,对周边移动网络造成较大冲击,周边基站负荷陡增,用户体验下降时,它就上场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玲珑机柜具有体积小、便于运输、开通速度快的特点,可布放在应急通信车无法到达或停放的点位,如地下室,楼宇内部,居民小区,公园内部等地,提供弱覆盖或高负荷信号保障。

座机归属地查询(座机归属地查询显示)

图为中国移动展台上展出的“玲珑机柜”。

“应急云平台”统揽灾害全流程

此外,三大运营商在博览会上还展出了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应急云平台服务。如中国电信展出的CT-Wing的天翼物联平台,目前已有3000万个设备接入。

仅在上海,这一平台的烟感接入量就达115万个,配电设备监控70万个,为及时发现火灾事故提供监测预警手段。

中国联通推出“应急一张图”业务,通过5G、AI等技术,在统一的GIS平台上快速构建突发事件定位、应急资源分析、事件态势研判、通信调度协同、类案特征匹配等业务。它适用于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针对灾害事故的事前预防、事发响应、事中处置、事后评估环节,构建起监测预警一张图、综合研判一张图、辅助决策一张图、应急部署一张图。

座机归属地查询(座机归属地查询显示)

图为中国联通推出的“应急一张图”应急云平台业务。

中国移动展出了One 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安监子平台以及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的桥梁监测、隧道监测、边坡监测、道路巡检等新型业务。“5G+北斗高精度定位”在观察建筑物的沉降、位移时,可以精准到动态亚米级、厘米级和静态毫米级,从而把灾害事故的苗子掐灭在萌芽阶段。

目前,中国移动依托现有5G基站,在全国已全境覆盖超过4400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上海有20座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也已全境覆盖。

而古老的固定电话经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调教”,也能在应急通信领域发挥神功。

记者在博览会上看到,在去年中国抗疫斗争最吃紧的阶段,运营商通过提供AI智能语音外呼服务,有效帮助广大社区工作人员在流动人员排查与回访、防疫知识科普、口罩预约登记等防疫工作中,大大提升效率。仅中国电信,单日外呼量就可达到10万通。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吴卫群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概念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来源:作者:吴卫群

本文来自爱汐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298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