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AI财经社 马微冰 邵蓝洁
编辑 / 董雨晴
得物有毒?
兴高采烈地挑了两周后,周宇终于在得物App下单了一双篮球鞋,满怀期待的收到后,上脚一试,小了。原本他觉得没什么,“找商家换个号的事”,却在点击进订单后发现,根本不支持退换货。这让用惯了淘宝的他一时间感觉有点无语。“售后体验实在是太差了。”
在官方客服的指引下,周宇只得注册成为得物卖家,将购买的商品再次卖出,以减少损失。周宇原本想原价卖出,但因为得物App要收取相应的手续费,如果按照这双鞋的原买入价789元卖出,周宇能拿到手的钱只有690元,再加上邮寄到得物仓库的邮费23元,这双新鞋在周宇家里才经历了“一日游”,就让周宇净损失122元。
不过,周宇觉得也算是自己大意了,听身边鞋圈的朋友推荐才在得物App买鞋,自己却没有仔细了解平台规则。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周宇感觉不对味。当他以卖家身份发布该款商品时,却发现卖家端对于“7天无理由退换”有着明确的提示和规定,甚至部分商品,得物还会支持卖家购买“售后无忧”服务,通过支付这部分服务费,让卖家免除售后责任,而相应的售后服务由得物平台来完成。但有用户反映,即便是购买了“售后无忧”服务后,在买家端该笔订单仍旧不支持售后的退换货服务。“这不是欺负消费者吗,明明可以提示清楚,却选择弱化这部分。”
对此混迹鞋圈数年的得物资深卖家冠林,早已见怪不怪。作为一个在得物App一年可以买20双鞋子的老玩家,他告诉AI财经社,“新手最好不要在得物上买鞋子,因为得物上的鞋子来源很多,尺码跟国产尺码差别明显,而且不能退换,水很深。”
实际上,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类似的投诉也有很多,消费者寻求退换货服务,却被客服引导注册卖家,只能自行进行售卖。
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搜索,得物App的投诉量超过10万条。此前,得物App曾叫毒App,投诉数量也达到2.3万次,其中多数消费者直指App售假。AI财经社就无理由退货标准向得物官方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许多新用户们并不知道,得物App本来的名字不叫得物,老用户们还是习惯于称呼得物原来的名字——“毒”。
早在2015年时,虎扑体育的联合创始人杨冰带着原班人马创立了毒App,定位于提供球鞋文化和潮流资讯,虎扑论坛装备区的“鉴定功能”也被延续下来,毒App也为用户提供潮品线上鉴别服务,由此顺势成为用户之间的撮合交易平台。
在毒App上卖东西的往往是两类卖家,机构商家和个人,而得物为其提供鉴定服务。买家下单后,卖家将商品寄往毒App的仓库,由毒App的鉴定师进行鉴定,确认为真品且不存在买家无法接受的瑕疵后,才会被打包发往买家。
因为解决球鞋交易中的假货痛点,得物App获得了球鞋爱好者的认可,也虏获了资本的认可。
从天眼查App信息来看,得物目前有三轮披露过的融资。分别是2018年10月份的天使轮,投资方为虎扑体育和动域资;2019年2月,完成Pre-A轮融资,获得来自普思资本、高榕资本和红杉资本中国投资的5000万美元;当年4月份,得物再次完成来自DST的A轮融资,融资密度极高。
普思资本的老板王思聪一度还成为得物的“野生代言人”,为得物赚取了不少流量,让其迅速火热至大众层面。
深陷炒鞋风波
和消费者的投诉相比,对得物而言,其在社交平台上被关注的更大的麻烦在于“深陷炒鞋风波”。
几天前,得物社区内出现了一双标价高达69999元的篮球鞋——"闪电倒钩"AJ1,虽然它是由美国说唱音乐人Travis Scott、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fragment design和Air Jordan三方联名打造的限量款,但这个价格仍旧远高于市场认可的常理价格。通常来讲,这双发售价格仅为1599元的限量款,因数量有限,有轻微的溢价算是正常的。
但这双鞋最终在得物挂出了69999元的天价,近乎44倍的溢价,引起了网友关注。9月21日晚间,得物针对此发布了《关于"AJ1闪电倒钩三方联名款"价格波动说明》,并对这双天价鞋做了下架处理。”但下架的原因仅仅是,价格存在波动。
得物给出的解释也十分“冷静”,“因其特定的三方联名稀缺属性存在一定价格波动”、“我们关注在国外多个电商平台的公开数据中,该款商品也存在相同的溢价”、“为某卖家个人所设置出价,且该价格下并无买家成交”。
得物似乎在拿国外平台为自己的高溢价开脱。而相似的争议事件,在今年内已经出现多次。
今年3月份,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等三款商品,在得物的价格出现了32倍的溢价,一双鞋的价格高达5万元。同样的天价出圈背后,得物表示,其作为平台不参与定价,但同时对涉及商品进行了下架处理。
“炒鞋”的标签为何总是与得物如影随形?这也与得物App发展之初倚靠的鞋圈文化密不可分。
00后冠林就是得物的重度用户,他会为自己看中的鞋子付出两三倍的溢价,最多的时候他曾在一年内买了20多双鞋子。在冠林的同龄人中,打球、讨论球鞋、买鞋,是一件再日常不过的事情,鞋子甚至是他们的“社交货币”,除了得物,还有NICE、识货这些也是他们常常溜达的平台。
但最近几次得物上出现的天价鞋,让冠林觉得平台开始有些“变味”了。
和冠林的想法类似,25岁的凌烁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混迹鞋圈数年之久。从虎扑社区到得物App,从凌烁手中交易的鞋子已有数十双。
这几年,得物炒鞋的风气越来越明显,他发现鞋圈有些黄牛为了提升自己的交易量和交易价格,很多时候会在商品挂上平台第二秒,用另外的小号自己买下。“一般都知道不会发货,他们就是赌一下,就算不发货,也能赚个保证金。”通常卖家在得物App上架商品时,需要按照比例缴纳保证金,即为商品销售价格的5%,下限为28元,上限为1000元,交易成功后,会原路退还给卖家。但如果因为卖家原因导致的交易生变,那这部分保证金就会被扣下。凌烁说道,两年前凌烁看到有人在得物上出售一款倒勾标价4000多元,自己就拍下了,但最终卖家没发货。而得物平台的保证金规则,似乎也为炒鞋添了一把火。
凌烁称,对这些人而言,炒鞋一定程度上已经像炒股一样疯狂。
只有真正一手拿到鞋的玩家利润是最大的,“二级市场”的接盘侠相当于已经在高位接手,利润低、风险大,就像炒到31倍的李宁,很大程度上是会亏到手里的。
本质上,炒鞋者把鞋子本身当作是一种货币,而平台不需要为这个“货币”承担更多售后问题。
事实上,球鞋爱好者们早就感觉到得物的变化——与交易相关的模块和功能被不断强化,炒鞋氛围浓厚。今年春节前,凌烁成功抢到一款Adidas黑武士,入手价为1899元,这双鞋在得物上架当天便以3009元的价格售出。
看到李宁球鞋被炒至31倍的消息时,凌烁与好友都认为这是虚假的噱头。“什么交易记录都没有,也没有订单详情页,真实性有待商榷。我是不会去炒新潮流品牌的,这里面存在很大的赌性,现在入李宁有可能就是韭菜,不好出手。”另一位得物球鞋卖家宇峰提到,相比李宁、安踏,鞋圈普遍认为Adidas和Nike这种成熟的品牌,未来涨价空间更多。而5万元一双的李宁背后,肯定有人在炒作。
除了商品中介,得物还把触手伸向了金融领域。2020年底,得物上线“佳物分期”,为用户发放仅用于App平台消费的信用额度,主要合作方为乐信。
早在2019年10月时,央行上海分行就曾发文《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点名批评“毒App”炒鞋文化,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为其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助长了金融风险,“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上述发文指出,炒鞋平台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
被官方“实名认证”为“炒鞋平台”一个月后,得物发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议书。两个月后,2020年开年第一天,当时的毒App就启动了品牌升级,正式更名为“得物”。其定位也转变为“专注打造新一代潮流网购社区”,走“潮流+社区+鉴定+电商"的新模式。但只可惜,更名后的得物仍然因为天价鞋而上热搜。
得物到底靠什么赚钱?
据多个公开报道显示,上世纪80年代,莆田因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代工产业发达,也因此滋生造假问题。而在莆田系泛滥的运动潮鞋中,鉴别也成为潮鞋爱好者的一个刚需。
有炒鞋玩家向AI财经社透露,“之前Adidas和Nike都曾经在中国有代工业务,制作技术和工艺比较成熟,一些有瑕疵的原料被倒卖出来,做成一模一样的鞋子,基本看不出来差别,其实,就是原版鞋,只是没有从官方渠道流通,这就需要鉴定’大神’的识别。”
鉴别逐渐成为球鞋交易最关键的一环,得物也因为拥有“先鉴别后发货”的模式被鞋圈熟知,并由此衍生出职业鉴定师生态,以及“毒包装”等商品标签。对普通用户而言,拥有“毒包装”的商品往往就代表真货。甚至在其他电商平台,许多商家打着“毒包装”的旗号,售卖商品,以证明自己的货品为真。
在这样的优势之下,有数据称,2019年得物App全年GMV已经达到60亿-70亿元。截至2020年初,其月活用户数已达4000万。不过,得物向AI财经社回应称,这只是第三方数据,并未得到官方认可。
得物又能从这数十亿的GMV中分多少羹?
通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增加“真伪鉴别”和“瑕疵查验”等分级环节,“得物”会在交易中扣取各种手续费。包括5%的技术服务费和1%的转账手续费,以及查验费、鉴别费和包装服务费。举例来说,一双800元上下的鞋子,得物将在交易过程中扣除近100元,而该笔支出将由卖家负责。也就是说,交易的金额越高,得物从中收取的费用就越高。其中,根据得物规定,技术服务费最低15元,最高249元。
一位潮流行业从业者向AI财经社表示,“鉴定服务在电商行业里是很重的模式,导致得物在这块业务上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实际上鉴定本身是不赚钱的。”
对得物而言,起家于球鞋鉴定,但也受限于球鞋鉴定,对其而言,在电商业务上的品类拓展与人群拉新,才是支持其继续发展的关键。
至少从品类和功能的不断完善来看,得物仍旧在向外破圈寻求增长。
打开得物App,也已经不仅仅是球鞋的天下。从类目可以看出,已经延伸到手表、美妆、潮玩、数码上,甚至还有汽车和艺术品。不过,在艺术品类目下,得物一方面在商品图片下标明,“先鉴别后发货,全新正品,假一赔三”,但同时又在页面下面用小字声明,“得物App作为电商平台,仅查验艺术品外包装,不进行鉴别。”
在不断破圈的过程中,得物也在逐步失去鞋圈重度用户的信赖。
球鞋卖家晓航与朋友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得物遇到的奇葩事件越来越多。他们从得物官网买的鞋子又从得物出售,最终竟然显示鉴定无法通过。“不同日期鉴定结论就不一样, 这种鉴定一点都不靠谱,让我们损失很多。”晓航气愤地说道,“现在很多新买家不信鉴定成果,导致整个行业氛围很差,而且得物现在相当于一家独大了,规则逐渐变成了他们一家说了算。”
还有网友吐槽,自己在得物买到的鞋子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但是鉴定通过了。另一名网友则分享自己在得物从事鉴定师助理工作时发现,从未见到过鉴定师本人,一直在流水线工厂工作。
失了鞋圈,讨好大众消费者未果的得物,在破圈的这条道路上走的显然不太顺利。商品鉴定的真假争执不断,面对炒鞋狂潮的褪去,得物的下一步究竟是走向何处,这个答案或许得物自己也在找寻。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周宇、凌烁、宇峰、冠林、晓航均为化名)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歌伊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u85.com/1212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