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
有这样一个兼职,有时候7天挣10万,有时候3天挣1.5万,包吃包住,现款现结,工作内容就在医院里躺着,可以刷刷手机看看书,还有护士姐姐过来量个血压、量个体重、抽一点点血等等,但是什么脏活累活都不用干。
动心吗,想来吗?
这个工作机会还不少,具体干啥呢?就是试药。
有时候一些神秘的项目,完成实验能赚18万,多少人的年薪远远到不了这个数。
为什么能给这么多钱,试药到底是个什么行业呢?猫哥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我不是药神》上映后,很多医药圈的大佬很抵制。
说导演只顾渲染情绪,忽视了真相——为什么这类药物这么贵?因为前期投入了的研发费用是天价,基本都是以亿甚至十亿为单位的,总是收不回本的话今后就没人研发了。
那这钱又花在什么上面了呢?
科学家们的工资是小头,大头是实验。
新出来一款药物,得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在猪身上做实验,在猴子身上做实验。新冠以来的短短两年,全球实验用猴的价格从1.5万直接飙升到10万,成本可见一斑。
但是人和动物是不一样的,接下来给人做的就叫临床试验:
●I期:在健康人群中间进行毒性试验,确定多大量才是安全量;
●II期:在临床病人身上试验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II期:总结前两期的临床数据后,新药可报批上市,成功上市后,将招集更多病人进行临床试验,以让药物达到成熟的广泛应用;
●运气好的情况下,这个药品成功上了市,还有个四期临床回访考察用药情况,不过国内倒是不强制。
前三期在人身上做的临床试验,是绝对不能省去的步骤。
药品盒子和说明书上面的“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甚至“ 禁忌”等内容从何而来?就是靠临床试验得出的。
而试药人,就是做临床试验的这批人。
在中国,平均每天会有300多种新药问世,对试药人的需求非常大,开出的报酬也非常丰厚。
尽管这行业来钱快,但因为之前没有人吃过,不知道吃了之后对身体产生什么影响,风险不低。
一位叫何金虎的小伙子就对自己的试药经历非常后悔,“如果重来,不会选择试药”。
2009年他从山东到北京做学徒,月入800元,过得很拮据。2010年的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试药广告“3天2500”,体检合格,几天后,何金虎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试药,2500元轻松到手,啥事没有。
这钱挣得轻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频频参与试药,也不愿出去再找别的工作。
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参加了十几次试药,最密集的时候,曾经一个月内同时进行了两次。
2010年8月,一次试药改变了他的一生。
▲当年健康的何金虎,现在提一桶水都需要多次休息图片来源:凤凰卫视纪录片《我用性命赌明天》
医药公司给何金虎打来电话,说有个实验,三个多月能拿一万块。何金虎照例体检,签下了《知情同意书》,打算试药后给家里寄点钱,还能给自己换一个新手机。
打完针之后的十几秒,何金虎就感觉打针的部位非常疼。很快就出现了强烈的药物反应,口渴、心慌、头疼,脉搏甚至降到了每分钟40次。这样的临床反应,医生也束手无策,心电图上一直显示心律不齐,治疗三天,何金虎出院回家。
但是他的心脏再也不能恢复健康,始终觉得胸闷,胸口像是压了一块石头,更是完全不能做稍微剧烈一点的运动,试药生涯断送,工作也没法再找。
还有些人的后遗症,直接导致“没脸见人”。
江苏无锡的小伙子沈雨辰,是一名90后,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工资也低,就在一次偶然进入试药行业之后,感觉自己捡了个大便宜,频繁试药,2010年的一次试药,让他后悔了一生。
试药之后他高度面瘫,口不能闭眼不能动,从此口罩不离脸。身体皮肤也变得十分粗糙,还会在秋冬季节“蜕皮”,家里打扫卫生能扫除半簸箕的皮屑,体重也疯涨,从140斤飞速涨到200斤。
出现这样的事情之后,医药公司会治疗康复全包吗?并不。
因为试药者签署的仅仅是一摞厚厚的《知情书》,少则几十页多则上百页,基本没人细看。而他们在参与实验之前对于风险根本没有具体概念,也没人警告:
别说试药人自己,有记者暗访做试药中介,俗称药头,在培训的时候也被教育“药物疗效和安全性90%以上,绝对放心”。
出了什么事,试药人所在的医院会包抢救,但是如果留下后遗症,则有的会象征性给一点赔偿,有的甚至连赔偿都没有,因为试药人已经在《知情书》上面签了字。
最严重的情况,人没了,赔钱也不多:
这还是死者的丈夫打了4年官司之后才拿到的。
其实,早年的试药人,多数是科研人员和医学生。
当年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时候,人体试服开始时,一起做研究的科学家们都报名参加,屠呦呦服用的量比别人多了一倍,她说自己服用更方便一些:
▲图片来源:电视剧《功勋》
但剂量比别人高一倍,风险也就更高,屠呦呦之后得了中毒性肝炎。
现在,在一些高校尤其是医学高校校园里的布告栏上,经常会看到一些招募学生志愿“受试者”的启事,医学生们自己做这一行,报名也很踊跃。
但是这个人数毕竟有限,做样本数据根本就不够,所以还是需要面向社会招募有偿试药的人。
来参加试药的,多数是生活困苦急需用钱的底层,近些年,更是吸引了一众赌博破产或者疯狂剁手欠下网贷的年轻人:
加上药头们的推波助澜,很多人体验一次之后,就会“上瘾”,感觉好爽。
这些长期试药的人,一旦某一次试的药对身体产生了不可逆的严重后果,就会再也通不过体检,以后也不能进行试药。
他们中的很多人,试药之前就是无业状态,不能试药又能干什么呢?转行当药头,介绍更多的人加入,赚取介绍费。
可谓是一日入圈就再也出不去了,跟着医药行业一起越做越大。
尽管很多药头以前就是试药人,但他们在当了药头之后,在利益面前,常常打破底线,毕竟他们的收入是靠拉人头赚取推荐费,单子少了挣得就少。
有药头直接教申请人作弊隐瞒自己的献血经历:
服药规定的漏洞他们也照钻不误,医院通行作法是,要求试药人试药3个月内不能继续试药。
这个规定其实让很多试药人也很不满:本来就缺钱来挣钱来了,还得等仨月,等的时候我吃啥啊。
于是药头们“好心地”递上了第二招——找不联网的医院试药。
至于短时间内上了两种药物,合在一起会对身体产生什么后果,概不负责。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还有更黑的操作。
在试药圈里有一个潜规则。
试药危险性公式:钱数÷天数=药物危险性。
通俗点说,日薪给得越高,背后说明药越危险,有些中介会建议试药人别做太贵的,肯定有伤害:
但是也有黑药头坑人的。
有些危险的药物,开出来的试药日薪非常高,吓退了试药者,迟迟招不够人。
最后,药头虚晃一枪,降价招募,钱给得少了之后,试药人反而觉得这个药应该挺安全的,很快就招满了,药头挣得反而越多了。
说这么多,大家可能要问,试药这行这么黑,怎么还任由其蓬勃发展?
凡事都有两面性,药品归根结底是用来治病救人的,药品的研发还是要继续的。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吃了药给身体留下后遗症是会十分后悔,但对于一些病人来说则无关紧要——与其面对医生“宣判”的死期,面对无力支付的天价治疗费,不如试试实验阶段的新药,如老话所说“死马当活马医”。
而且,越来越多“奇迹”故事的报道,更是鼓励了病人选择这条路:
这就出现了,在临床试验中,一期试药健康人数量少,需要高薪招募,而人数更多的二期三期实验对象却人满为患,全是等着实验药物救命的病人。
尤其是治疗癌症等“重症”“绝症”的药物,不仅不缺病人,还得托人或者排队才能拿到试药的机会:
这还不算啥,为了活命,别说给报酬,也别说免费试用,更别说当小白鼠,有些癌症病人为了治病,狗药也愿意吃:
美国一个名为Joe Tippens的老头儿曾在网络上和采访中自述,肺癌晚期治疗期间,在兽医的推荐下吃了两个月的芬苯达唑,肿瘤消失。
消息传到国内癌症患者圈,迅速炸开,很多患者一边化疗一边试吃。这款冷门兽药也突然热销,进口药一度连月涨价,国内有兽药商还把它包装成“抗癌套餐”。
虽然国内外专家对芬苯达唑治疗癌症的结论表示质疑,但是国内试吃芬苯达唑的癌症患者群,却越来越多,人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
人到绝望的那一天嘛,为了活下去,什么都愿意一试。
全球的药企巨头,都集中在欧美,但是由于本国人均收入高,招募试药人的价格就高。
为了节约成本,他们更喜欢在其他国家寻找试药人。
早年药企巨头们非常钟爱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美国《商业周刊》题为《药品检测在中国成风》的文章中写道:西方公司在中国进行的试验让中国受益匪浅,瑞士的罗奇医药公司去年(指2006年)为在中国开展试验投资了5000多万美元。
但是,2003年的一件试药事故,让药企们在中国进行的试药受到了限制:
当时,一个美国病毒基因公司为自己的胸腺核蛋白制剂找了36名艾滋病患者参与试验,这批患者有很多来自一个地方——河南双庙村(著名的艾滋病村),然而,观察阶段就有7人死亡。
然后,监管发现这个药的临床试验从未经过批准,完全违法。
出了这么大的事故,管理自然加强了。
巧的是,2005年,印度放宽了药物试验限制,药企巨头们就又都跑印度去了。
从2005年到2010年,印度试药的人超过15万,最少有1730个试药人死亡。
在咱们国内,最近这几年这个行业又开始兴起了。
一方面是国内新药的研发提速了,2020年TOP10的上市药企一年研发投入已经272亿了,主要还都是仿制药,风险不大,这些投入中的相当比例都花在了试药上。
另外,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让信息无所不在。
十多年前的试药广告还得贴告示,现在,网上不仅有帖子,还出现专门帮大家分析试药风险大不大,钱划不划算的网红:
点击量高的同时,评论区满屏都是询问哪里可以试药的人,相当于给试药圈拉新了。
电视剧里时不时出现的试药人,结局多是圆满而美好,风险被各种淡化:
▲图片来源:电视剧《家有儿女》
《家有儿女》中,爸爸作为健康的人,去研究所参与试验,说是为科学做贡献。
这些,都容易让人都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试药就是个常规操作,没什么风险,同时还轻松来钱快,也就吸引了更多年轻人接受并涌入这个行业。很多大学生试药之后转头就回学校招募同学或者学弟学妹试药,变身药头。
命运早就偷偷在每个选择上标好了价格,只能祈祷,不要遇到让你后悔的那一款药。
本文来自一场梦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3625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