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民国2年(1913年),原籍乐平的景德镇士绅方芷庭(1877—1934年)有志于兴办教育,在旧址位于竟成镇竟成岭八卦山的翠云寺,办起了一所小学,取“有志者事竟成也”名句,定校名为竟成小学。
翠云寺
因为有多位教员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加上方芷庭思想进步,起用共产党员方维华为校长,允许共产党员在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受此影响,方芷庭先生的四个子侄也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党组织委派邵式平来景德镇整顿党组织,方芷庭积极配合,经常在他家里或学校或后山秘密举行会议。第二年,党组织遭到破坏,方芷庭之子方昶及时报信。
方维华与邵式平离开景德镇之后,方芷庭再度出任校长,以自己的社会声望保护地下党员。民国l9年(1930年),方志敏率红军三进景德镇,由于竟成小学党员的配合,取得了伟大胜利,竟小不少师生也参加了红军。
由于竟成小学是我党在大革命时期领导景德镇工人运动和武装暴动的重要场所,对红军在景德镇建立苏维埃政权也有巨大贡献,被称为“赤色大本营”。
后竟成小学先后两次迁址,但学校一直保留有“革命传统教育室”。
从翠云寺到竟成小学
旧时候的景德镇由里仁都和镇市都两部分组成,其内设有御器厂,以及商贾云集的十八桥,石埭山、沧江、翠云寺、小港嘴是景德镇的四至。
翠云寺位于竟成镇里村八卦山,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刊《浮梁县志》卷21载县人郑廷桂《陶阳竹枝词》30首,从唐朝说到清朝,从官窑说到民窑,从制瓷原料、工序说到寺庙,每首都有按语注明事由,可当景德镇制瓷历史读。
《陶阳竹枝词》里面就有“里淳街上画眉啼,三月灰窑利市齐。拾翠人来翠云寺,酒旗斜指石亭西。”的诗句。
里村翠云寺的崇佛活动比较典型。据方峻山《旧时里村》:“三街共有六幢庙(其中包括翠云寺),都有人住在庙里常年侍奉香灯。每年秋收后,各庙都要在庙前搭台演戏。”
方芷庭是江西乐平人,清咸丰年间随父来到景德镇,定居里村后街。他在原籍入太学,举秀才。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考入南京两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学理科,修学四年。两江师范是新学,校内有不少日本教师,方芷庭接受了日本维新思想,认为只有办好教育才能救国。毕业后,回归桑梓,决心把毕生精力献给故里的教育事业。经多方奔走和筹措,于民国2年(1913年)在翠云寺办起了一所小学,取“有志者事竟成也”名句,定校名为竟成小学。
从竟成小学到“赤色大本营”
民国l5年(1926年),方芷庭起用方维华为校长。方维华是竟成小学高才生,省立一中毕业又与邵式平同学,曾任地下党支部书记。他在学校宣传马克思主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
1913年竟成小学旧址
这一时期,倪端、马步英等一批在南昌等地求学的先进知识青年,陆续返回母校竟成小学任教,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组织,并以教员身份积极参加景德镇城乡工农运动。1926年11月,竟成小学教员张懋德、徐金丹等人加入共青团后转为共产党员,为便于隐蔽地开展工人运动,我党领导的景德镇早期革命活动的大量工作都与竟成小学密切相关。
1927年,党组织委派邵式平来景德镇整顿党组织时,以竟成小学为隐蔽点坚持斗争,组建中共浮梁县委,巩固党的组织。第二年,党组织遭到破坏,方芷庭之子方昶及时报信。方维华与邵式平离开景德镇之后,方芷庭再度出任校长,以自己的社会声望保护地下党员。
土地革命斗争初期,景德镇市党组织的革命活动也经常以竟成小学为秘密地点,尤其是1930年景德镇工人武装暴动的前期诸多筹划组织配合工作,都是以竟成小学为中心开展的,竟成小学也因此被称为“赤色大本营”。
现竟成小学
民国l9年(1930年),方志敏率红军三进景德镇,由于竟成小学党员的配合,取得了伟大胜利。竟小不少师生也参加了红军。红军离镇后,国民党军队对地下党进行了血腥镇压,被枪杀者达五十余人,其中徐金丹等竟小师生四人。方芷庭忧愤成疾,不久离开了人世,时年五十八岁,遗骸葬于竟成小学旁边的山上。
(来源:景德镇在线)
本文来自盼夏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707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