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自5月21日广州荔湾区出现第一位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与广州荔湾区康王中路668号又一间茶点轩有关的“早茶感染链”已经增至11人。
“早茶传播链”已增至11人
5月28日,佛山市禅城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称,佛山市禅城区报告1例无症状感染者。公告称,2021年5月27日,佛山市禅城区在对广州市无症状感染者雷某某的密切接触者筛查中发现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公告显示,王某,女,40岁,常住佛山市禅城区绿茵鸣苑,为广州5月26日通报无症状感染者雷某某的密切接触者。5月24日,王某与雷某某在南海区桂城街道滨江一号共同参加培训班。5月26日早上,王某作为雷某某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5月26日,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阴性;5月27日,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即转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治疗,经CT检查和专家会诊,判定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同一天,广州市卫健委公布了5月27日0时至24时新增的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情况,其中,无症状感染者1,女,14岁,广东籍,常住广州市荔湾区鹤平小区平东一巷,为5月26日确诊病例1的密切接触者(托管班同学)。
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女,85岁,广东籍,常住广州市荔湾区鹤园小区东片,曾同一时段与5月26日确诊病例2在其贤酒家就餐。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男,76岁,广东籍,常住广州市荔湾区鹤园小区东片,为5月26日确诊病例2的密切接触者(丈夫)。
广州市卫健委表示,上述3例无症状感染者属同一感染链条,在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场所人员主动排查中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5月26日确诊病例1是许某某,即为5月26日确诊病例2宋某某的孙子。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包括王某在内,与广州荔湾康王中路668号又一间茶点轩有关的“早茶传播链”已经增至11人。
其中,截至27日1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在27日的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介绍,“均与确诊病例郭某有关联,均为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属同一感染链条。”
6天传了三代
梳理这一链条发现,26日通报的、居住在鹤园小区的确诊病例宋某某,5月19日上午在康王中路668号又一间茶点轩(中山七路店)喝早茶,而21日公布的首例确诊病例郭某同时间也在该餐厅就餐。
广州市26日通报确诊病例、宋某某的孙子许某某,无症状感染者、宋某某的儿媳雷某某,以及今天广州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3、即宋某某的丈夫,均为共同居住感染。佛山今天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王某则与宋某某的儿媳妇雷某某24日一起参加培训班。
也就是说,从郭某——宋某某——雷某某——王某,仅仅在5月19日到5月24日的六天时间内,病毒就传了三代。
另外,今天广州通报无症状感染者1则与宋某某的孙子许某某是托管班同学。根据广州市卫健委26日的通报,许某某5月24日即自诉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5月25日,宋某某陪同前往荔湾区人民医院就诊,当晚反馈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也就是说,从郭某——宋某某——许某某——28日通报的无症状感染者1,这一传播链条最多也只有6天的时间。
在6天甚至可能更短的时间里,病毒已经传播了三代,传播速度非常快,这也是此次出现的变异株的一大特点。此前5月23日,据广州荔湾通报,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初步判断,5月21日公布的确诊病例郭某为境外输入关联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其病毒属于在印度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此次疫情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是此次疫情和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传播力强体现在病毒可以通过吃一顿饭,短暂的非直接接触传播。”
中山大学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宣建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次广州本土疫情传播,总体上在可控范围内,还是属于个别案例的传播。从防控的角度上讲,最重要的是确认感染源头,这样一来,就可以切断疫情传播途径,之后再过十几二十天,如果疫情没有再传播的话,这个传播链就被切断了。
28日,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在其官微上发布,海珠区教育系统的疫情防控措施,包括区内所有教培、托管机构暂停线下教学和服务,除幼儿园幼儿外,全区教职员工及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校内需佩戴口罩(体育课、运动锻炼、午睡期间不需佩戴)。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相关报道:
广州28日新增5例无症状感染者 有一11岁学生
28日下午,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通报,28日当天广州新增5例无症状感染者。
基本情况如下:
新增1号无症状感染者,男,11岁,为26日确诊病例1的同班同学。5月26日被甄别为密切接触者,并转运至定点酒店隔离观察;当天17时初筛阳性;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阳性后,转市八医院隔离治疗,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新增2号无症状感染者,男,45岁,为26日确诊病例1和26日无症状感染者1的共同密切接触者。5月26日被甄别为密切接触者,并转运至定点酒店隔离观察;27日初筛阳性,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阳性后,转市八医院隔离治疗;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新增3号无症状感染者,女,39岁,为培真小学(鹤园校区)学生家长。5月26日按培真小学要求进行核酸采样,27日初筛阳性,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阳性后,转市八医院隔离治疗;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新增4号无症状感染者,女,52岁,为26日无症状感染者2的母亲。5月26日被甄别为密切接触者,并转运至定点酒店隔离观察; 27日初筛阳性,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阳性后,转市八医院隔离治疗;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新增5号无症状感染者,女,53岁,荔湾区居民。5月26日进行核酸检测,27日初筛阳性,市疾控中心复核检测结果阳性后,转市八医院隔离治疗;28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截至5月28日14时,广州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0例;其中当日新增报告5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以上病例均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从26日晚开始,广州市已在荔湾全区和其他区重点区域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共开设2293个大规模采样点。截至28日14时,全市共采样116万人,其中85.9万份结果为阴性,其余结果待出。
广州8所涉疫学校全校或班级临时停课
28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教育局副局长陈敏生透露,广州暂停所有校园聚集性活动,荔湾区属地学校暂停跨班活动,涉疫学校实施临时停课措施。所有临时停课的学校和班级及时启动线上教学预案,“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
8所涉疫学校中,荔湾区培真小学、新晖学校全校停课,荔湾区三元坊小学、逸彩四中、真光实验中学、东沙博雅学校和海珠区广州市第三十三中学密切接触者所在班级均已临时停课。
官方通报!广州"早茶传染链"与以往疫情有一很大不同点!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张周斌27日通报了此次疫情传播的特点:
一是此次疫情主要为在共同居住、共同就餐、共同托管等相对密闭的场合受到感染后造成的传播,感染者之间有明确的传播链条。
二是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播力强。传播速度快,是此次疫情和以往疫情最大的不同;传播力强体现在病毒可以通过吃一顿饭,短暂的非直接接触传播。
据此前消息,本轮疫情中的首位本土确诊者——5月21日发现、居住于广州荔湾区的75岁女性郭某,感染的是来自印度的突变株。但她近期没有高风险地区或境外旅行史,病毒究竟从何而来?而与今年国内其他发生疫情的地区不同,这次疫情发生在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频繁的省会城市,传播风险是否会更高?
据中国新闻周刊,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院长、流行病学家姜庆五表示,广州的公卫硬件条件、物资储备、人员专业技能等都比之前发生疫情的很多地方要强,目前传染链条也比较清楚,感染的都是首位本土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因此他对这次疫情的走势比较乐观。但是,在做好境外人员的全流程防控管理以及口岸城市把关的问题上,依然值得警惕。
一次早茶牵出多位感染者
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斌介绍,自5月21日广州荔湾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截至27日下午两点,广州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4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与确诊病例郭某共同就餐 、共同居住 、共同托管,属同一感染链条。上述病例共有487位密切接触者,其中482位纳入广州市管控。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斌介绍,从26日晚启动荔湾区全区和其他区重点场所核酸检测以来,已采样361421人,其中55963份结果为阴性,其余结果待报。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7日14时,全市累计核酸检测54.6万人,其中24.09万人核酸结果均阴性,其余结果待报。
广州这轮疫情最先报告的病例,来自5月21日确诊的本土感染者,一位75岁女性郭某。郭某近期没有到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没有境外旅居史,发病前14天一直在广州生活,主要活动轨迹涉有一间茶点轩、鸿福市场等。
另据了解,作为重要传播地点的“又一间茶点轩”餐厅目前已经暂停营业。
首例确诊者感染印度流行的突变株
提示境外关联
23日晚,据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通报,初步判断郭某为境外输入关联确诊病例,其病毒属于在印度出现的新冠变异株,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据通报,郭某5月18日自觉不适,自行服用感冒药,第二天出现低烧。5月20日下午,她步行至荔湾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当晚初筛结果阳性,21日疾控部门复核为新冠轻症患者。
据广州荔湾发布,5月23日,结合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经专家组综合评估,初步判断郭某为境外输入关联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其病毒属于在印度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不排除是意外暴露造成偶发感染。
通报显示,该患者近期没有到过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没有境外旅居史,发病前14天内一直在广州生活,日常的主要活动轨迹都在家附近。当地仍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溯源工作。
姜庆五表示,“2021年以来发生疫情的几个城市,绝大多数是口岸城市,包括瑞丽、营口、深圳等,口岸城市就涉及境外人员,对此要保持高度警觉,要把境外人员检测、隔离、转运等环节把紧一些。”
鉴于有些境外人员14天隔离期后依然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例,姜庆五说,像上海和周边城市距离比较近,医疗资源又比较发达,可以做到隔离期全程特殊车辆转运。但是别的地方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可以适当考虑延长隔离期,或隔离期结束后,由地方卫生部门继续跟进健康监测,不能立刻任其自由活动。
5月20日,安徽与辽宁接连出现小规模疫情,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指出,我国近期没有本土传播病例,也就是说,出现聚集性疫情的病毒一定是来自境外感染的人,或者是污染的物品。“虽然现在我国疫情总体形势是好的,没有本地传播疫情,但是国际形势非常严峻,外防输入的压力更大。”
早在去年10月,印度流行的变异株B.1.617的更早期版本就已在印度发现。5月10日,世卫组织将它划分为“值得关切的变异株”,此前被归为此类的变异株包括来自英国、南非和巴西的变异毒株。该变异株目前已传播至超过40个国家,而对其传染性的了解还需要更多更有力的研究,但科学家们都比较同意,它的传染性有增加,可能接近来自英国的变异株。
吴尊友曾在4月底的一次发布会上指出,中国部分城市检测到有印度流行的变异毒株,大家都很关注,同时也比较担心。他强调,落实防控措施最为关键,“实际上新冠流行以来,病毒变异一直都在发生,只要流行不停,病毒都在变异。无论怎么变异,我们都能够阻断其传播,只要我们能阻断变异毒株的传播、流行,就可以防止新的变异毒株的发生。”
5月20日,中疾控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在国务院联防联控发布会上称,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现有疫苗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产生一定保护作用。病毒在不断变异,一旦出现现有疫苗应付不了的变异株,中国的灭活疫苗只要在投料端加入新变异株的病毒,整个生产工艺不用作丝毫改变,就会有新的疫苗投入使用。
本文来自假相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568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