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泄密事件频发。前不久,某市体教局办公室干部小黄,由于微信泄密被给予政务记过处分。
为省时省力,工作人员小黄将该市引发的一份秘密文件拍照并发到校长联络群,部分群成员进而转发到本校微信工作群,造成文件在40多个微信群中传播,造成了严重的泄密行为。
微信包含多种多样的功能,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交,还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方便快捷。
说起微信功能,面对面建群、图文转换小程序、文件传输大家并不陌生,但有些功能使用不谨慎,稍不留神,可能就会导致严重的泄密风险。
这3个功能 办公需要谨慎使用
01微信聊天功能
当我们抱有侥幸心理通过微信沟通工作内容,甚至发布涉密信息时,殊不知,微信点对点聊天和群聊功能都存在安全隐患。
一方面信息接收方将涉密信息转发给他人,那么信息的传播范围将不受限制。
另一方面,黑客手段也能轻易在信息输入和传输过程中窃密,导致信息外流。
02文件传输助手
“文件传输助手”看似是移动设备之间的信息互传,实际上这些文件已经在设备以及互联网上留下痕迹,通过技术手段即可进行复原。
微信登录的PC端会进行自动备份,点开“WeChat Files-微信号-Files”文件夹就能看到完整内容。如果粗心大意忘记清理备份,那么涉密文件将面临泄密风险。
例如,某市住建局办公室干部小王,根据机密级通知起草文件时,为方便从非涉密内网传达,擅自将文件降为工作秘密并通过文件传输助手传达。事后小王被给予政务记过处分。
03办公小程序
无须安装、即点即用的微信办公小程序,省事快捷,但同时其安全性也令人担忧。在使用小程序的过程中,姓名、地理位置、出生日期等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意味着一旦黑客对其进行攻击,将很容易获取相关信息。
此外,利用图文识别微信小程序转换涉密文件,图文转换过程中相关涉密文件已经被上传到互联网服务器上,对国家秘密安全造成危害。
当然,大多数微信涉密的责任人员,主观上都属于过失行为或是缺乏保密常识,但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泄露涉密文件,都将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风险和危害。
如何消除保密安全隐患?
加强宣传教育
目前来看,部分领导机关单位干部保密意识薄弱,保密常识欠缺,对微信办公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不清楚。
不仅要加强涉密人员的保密教育,也要加强机关干部和社会人员的教育,通过警示教育、业务培训、宣传讲座等多种方式,让大家时刻绷紧保密这根弦。
因此,机关单位要加强保密宣教培训,引导大家正确使用即时通信工具,并结合案例开展警示教育,从源头杜绝相关违规行为。
加强日常管理
制定保密制度时,应当对微信等新媒体应用的使用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是否可以建立微信工作群,涉密信息严禁微信发送等,并落实到日常管理过程中。
材料起草要履行定密程序。认真考虑、核实是否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对于内容较为敏感、可能涉密文件的应当在涉密计算机中起草,并标注标志。
传达部署要脱密处理。传达文件、部署工作前,务必认真核实涉密属性,涉密文件传达、工作部署,应当按照保密规定、采取保密措施进行。
加强专项检查
涉密文件管理人员要做好对阅文人员的监督提醒,严格办理登记并明确告知禁止手机拍摄、微信传输等行为。
尤其注意宣传报道环节,对于官方微信公众号,要严格做好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审查人员和相关运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保密责任,杜绝粗放式审核、走过场审批。
定期开展保密自查自评工作,将微信电脑使用情况和工作群等管理情况纳入重点检查内容。通过专项检查,让大家意识到保密工作的严肃性和微信办公涉密的严重性。
使用微信处理涉密事务,表面上看是行为问题,实际上更是思想问题、管理问题。
尤其是对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的风险性认识不到位、微信保密管理松懈,目前针对微信传输涉密信息行为的专门技术防护和监管措施尚不完善。
各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高度警惕、紧抓各环节,绷紧保密之弦,布好保密防线,时刻防范泄密事件发生。
本文来自管理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35481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