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潮汕的小孩都有一个“万能”阿嬷!
农历九月初三是永新一年一度是拜神传统节日,我的木偶班在那里演出四天,这个点已经演了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来一年更比一年热闹,加上近几年他们村里又把人戏戏台搭在我木偶戏台附近,无形中把那段路变成了一条浓浓的潮汕传统特色街,集木偶,潮剧,小吃,游乐,在一起。引来了四乡六里的人们过来看“闹热”,小贩们争着多占点地方摆摊担,看客们来来往往,这场面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不过,庙里理事会派人点上爆竹,木偶,人戏开锣演出了,人们或观看表演,或拜神,或来回流连于街上的各式摊担,寂静的村庄在这几天一下子充满浓浓年味。
大人陪小孩逛热闹,小孩陪老人看戏。小孩是真的陪老人看戏吗?不是吧,他们看中的是戏台边的各式小吃,有潮汕本地的“甘草担”“捏糖猴”,还有来自外地的冰糖葫芦,棉花糖,爆米花,等等,气球,小过山车这些游乐也是小朋友们的至爱。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和朋友聊起了在过去,潮汕小孩都有个“万能”的啊嬷 。或是外嬷(外婆)或是内嬷(奶奶),(阿嬷是一个名词,在闽南语、闽东话、客家话、潮州话、粤语中表示祖母或者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话、闽东话等仅表示祖母。在浙江台州方言中,称呼伯伯的老婆为阿嬷,意为伯母。)作为潮汕女人,可以说与生俱来就得会手工,手工除了剪布缝衣等针线活还要会“拜神”,拜神讲究太多,要会做粿,要会卤味,要折叠纸钱,能否做这些工作也变成婆婆对新儿媳妇的考核。一年中要拜神拜祖的节日很多,什么节日拜什么神明,或是拜祖先,要上什么供品是很有讲究的。粿在潮汕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有句和粿有关的谚语:时节做时粿,时令防时病。说明粿在潮汕饮食中的地位,过年要做“鼠粬粿”元宵做甜粿,酵粿,菜头粿,取其寓意甜发好彩头。清明要做朴籽粿,端午节做栀粿,中元节要做笑粿(碗糕粿),如果家里有小孩要“出花园”(虚岁15岁)就得做五粿五宴,五粿就是:红粿桃,大粿,三角楼,豆目粿,红团。五宴就是煮了五样菜肴。这些粿品不单是拜神必备贡品还能充饥,更是有防病治病的功能,如过年吃鼠粬粿可以防春寒咳嗽,红粿桃可以消食健脾,栀粿可以助消化,增食欲,祛疾病,所以时令防时病也是潮汕人的智慧。不止粿品,还有卤味,隆重节日要拜五牲,就要猪头,鸡,鹅,鸭,鱼。不是重要节日的拜三牲:猪肉,鸡(蛋),鱼。三牲也好五牲也罢,得要卤,在过去每家每户都在自家家里烧火做卤味,卤味容易做,火候才是关键。
折钱节,就是用印有锡箔的纸张折叠出各种形态的花样。有的叫元宝,金条,金山银山,等等这晋钱节也要讲究,正月迎神要“花篮”中秋拜太阴娘要用“贡” 重要日子还要加“斗”或“角万”。
神诞的前几天就要开始忙,当家(婆婆)媳妇(儿媳)忙上好几天,做粿,卤熟肉,折钱节,等到拜好神明,村里请的戏又是老人给孙子孙女上“历史”的好去处,那个某某小姐爱上哪个书生,那个花花公子又要抢那个小姐,而小姐又如何的坚贞,如何忠于爱情,书生如何不怕强权敢于拼搏,发奋读书中了举,最终小姐和书生有情人成眷属。
这不单是一个“历史”课,更是潮汕人教导儿孙辈的道德课,传播满满的正能量。文静的小孩还能听得懂一些调皮一点的才不管,心里想的是戏台边的各种美食,啊嬷惜孙,对孙儿孙女是有求必应,买个糖猴会对孙仔讲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故事,有时候感觉潮汕啊嬷就是一本百科书,有讲不完的故事,有无所不能的手艺,能做出好多好吃的东西。
文章来源:潮汕纸影戏
本文来自哂笑年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3440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