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年前还是年后,过年走亲戚是年前还是年后

话说麦子不开镰,不算过完年,这话虽有点过,但看来过年还是比较讨人喜的。

早的时候民间过年,从除夕守岁就算正式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九,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就到正月十五了,十六就不算年了。

我小的时候,从除夕到十五是这样跟着大人过的。除夕最忙。上午,鞭炮拿出来在太阳底下晾上,把肉炖上,丸子炸上,准备些能留住的吃食,一是自己吃,二是方便过年好招待客人;中午吃完饭,贴福字贴对联、上坟祭祖;接下来就是剁馅子,和面准备包饺子,一家人忙忙活活备好年夜饭,围在桌前看着春节晚会,拉着家常边吃边喝。除夕的晚上,外面的鞭炮一直断断续续地响着,争着抢着比谁家放的鞭炮多,谁家鞭炮响;跨年钟声一响,外面就噼噼啪啪,鞭炮声响不断了,争抢着过年抢来年的好运,讨个好彩头。一般忙到初一凌晨一点就得睡觉了。

过年走亲戚年前还是年后,过年走亲戚是年前还是年后

三四个小时后就得起床了,给长辈拜年也得抢早,老人长辈早早就在家准备好茶水、香烟、糖果等着了,不能让他们说小辈们人懒。挨家挨户地去给长辈拜年,先本家后外家,每支拜年队伍都有一个领头,进得门叫声称呼就喊:“过年好啊,给你磕头连。”长辈们就赶紧站起来,抢着拉着地:“免连免连,快起来快起来,新社会不兴这个,来看看就很高兴啊”。说不了几句话,另一支拜年队伍就又来了,先来的领头就赶紧说:“屋里撑不开了,俺们再去转转的。”街上乌央乌央全是拜年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老远就喊:“过年好啊”,拜完年就得三四个小时。

过年走亲戚年前还是年后,过年走亲戚是年前还是年后

拜完年,回到家小的们一般就靠不住,都睡觉了。大人们来不及休息,赶紧准备酒菜,约约“一把连子”,凑个堆儿好好地喝一场,拉拉呱吹吹牛。

过年走亲戚年前还是年后,过年走亲戚是年前还是年后

初二就开始走亲戚,我们叫“出门儿”,从姥姥家开始,七大姑八大姨,一天一个亲戚地走,能走到正月十五。出门儿走亲戚,小的们都是为了好吃的,多少挣两个零花钱儿,虽然零花钱大多被收缴,却还是高兴的。

大过年的走亲戚不能空手啊,得带东西。那年月都穷,说实话也没得带,我印象中就三样:白酒、桃酥(我们叫点心)、水果罐头。白酒都是光瓶的,有个包装盒的那是高档酒,一般一个门儿两瓶;点心都是秤散的,用的牛皮纸(一种专门包食品的纸,大张的买回家自己裁开),用纸绳捆成大包小包的两种,不同亲戚大小不一样,面上再敷一块红色的方形纸片,档次就提高了;罐头一般都是水果罐头,显得时尚,其实也就是:山楂、苹果、桃子之类普通水果。实在亲戚也就是关系近的,就三样都带齐,一家人一块去,就住下吃饭了;虚的亲戚也就是关系稍远点的,就拿两包点心,放下就走。当家的骑个大金鹿,前面大梁坐一个,后面坐一个,再者怀里抱一个,车把上挂个黑皮包,上面写着“北京或上海”,就像去过那地方,在那买的旅游纪念品一样,是那年月的时尚标配,一大早就出门了。

过年走亲戚年前还是年后,过年走亲戚是年前还是年后

到了亲戚家,主家迎进屋里,嘘寒问暖的一气客套。别看那年月穷,却都很热情,家里来了客人甚是高兴。到了亲戚家再想走,还真不容易,酒菜早备好了,一定要留下吃饭的。那时候父辈兄弟姊妹多,亲戚也就多,吵吵嚷嚷,男客(kei 方言发音)一桌女客一桌,孩子随女客。女客那边不喝酒,就是拉呱拉家常,聊聊孩子家庭一年怎么样;男客那边,方桌(八仙桌)大椅子摆好,酒菜上桌,喝酒是必须的,主人还得找个平时玩地好的能喝的做陪客(kei ),招呼入座开席。那时盛酒不用茶碗,更不用高脚杯,在农村就没高脚杯,喝酒的杯子叫酒盅子,俗称牛眼盅子,能盛三钱酒,就现在喝茅台那小玻璃杯一般大,一口一个。如果注意的话,客人都是端起酒盅,眼睛斜着看向酒盅,稍微仰头,发出“吱”的一声一口喝下,这还是一个讲究,为了感谢主人,正所谓手端着,眼看着,鼻子闻着,嘴喝着,耳朵得听着,嘿嘿,这人们也真会琢磨,喝个酒这个会享受。开始都客气,主人说,陪客劝,客人都紧着:“不喝不喝,少喝少喝”,端起盅子抿着喝,不好意思,但劝来劝去慢慢就都进入状态了。接下来节目就多了,当然文人雅士那吟诗作赋是不会,一般都是先猜枚(用火柴杆或瓜子,数量同人数,猜数量,是谁猜对谁喝),后划拳;猜枚文,划拳武;猜枚是说,划拳是喊。划拳有专门一套话,都是吉祥话,好听顺口,不管方言普通话,喊出来都挺好听,开始之前先握手套一套,其实就是个先礼后兵,边上小的们也跟着学:“六啊六,五魁首……”,瞎起哄。

没有不散的宴席,几个回合下来,

过年走亲戚年前还是年后,过年走亲戚是年前还是年后

就都喝的差不多了,从客客气气到豪气万丈,酒量差的就喝醉了,走路东倒西歪的,女客就催着当家的回家了,主人却是再三挽留。走之前得把带来的东西放下,但是皮包不能留下,还得出门儿走亲戚用啊。趁主人看不见拉开皮包拉链就往炕上倒,动作一慢,主人看见,上来就夺皮包,嘴里喊着:“你这待干啥?来趟就杠好啊,东西不要,你留着出门儿办”,客人也把着皮包,嘴里喊着:“不行不行,不是什么好东西,拿来干啥来呀,一年就一回儿,拿来就得放下”,结果你挣我夺,好不容易平息,皮包不烂,点心得烂,双方还得再客套一会儿方才罢休。

离开亲戚家,女的嘟囔着当家的,一家人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往回赶。回家一路上看到的净是喝多酒的,自行车骑不了自行车推着的;女人拖着孩子,扶着当家的的;自行车丢一边,睡在路边的大有人在,浑身是土,趴在那里躺在那里。

过年走亲戚年前还是年后,过年走亲戚是年前还是年后

回到家待到酒醒,就又盘算着,明天去哪去谁家,去包那几包点心,拨弄那几个罐头几瓶酒。搞笑的是,如果脸皮厚点儿,一包碎点心能走完亲戚,天天好酒好菜,点心还在自己手里;有的还在点心上做个记号,转来转去,最后那包点心又回到了自家里;辈份高的,过完年就在吃那一堆堆的碎点心……

淳朴在那里,亲戚就是亲戚,走亲戚走亲戚,不走哪叫亲戚。

本文来自零落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3339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