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刘凯彬,云南省曲靖市吕梁县马街镇都七堡村人,2015年大学毕业后回乡创业,发展玫瑰种植产业。如今,刘凯彬颐和花卉专业种植合作社占地500多亩,带动了30多个种植户,为周边200多个农户提供了就业岗位。
核心阅读
大学毕业后,刘凯彬回国创业,发展花卉种植产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凯彬逐渐成为一名种植专家。如今,花卉销售做得很好,刘凯彬已经转变为农业服务,在实现个人发展的同时为周边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和邻居共同致富。
车到了云南省曲靖市吕梁县马街镇都七堡村,十几个集中大棚格外醒目。目前棚内有十几种颜色的玫瑰,工人们正忙着采收。
其实之前都七堡村从来没有种过花,这些大棚也是几年前才建起来的。难怪“90后”花卉种植基地经营者刘凯彬,才回国6年。
攀登成为种植专家,转化为农业服务;他不仅事业有成,还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在回国创业的道路上,刘凯彬的努力从未停止。
回家思考和种花
“我想创业!”2015年,即将大学毕业的刘凯彬一心想创业。“昆明人才聚集,在这里创业可能没有竞争优势。回国后,我充满信心。”
大学生儿子回家创业,父母不高兴。刘凯彬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农村资源丰富,就看如何盘活这些资源。等我回来创业,也许能做点比城里更大的事。”看到儿子努力了,父母干脆让他先试试。
首先,刘凯彬去了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市,然后向父母借了20多万元。此外,他还向亲戚朋友借了10万元,这使得刘凯彬正式创业。
经过半年的努力,刘凯彬看到幼苗开花了,非常高兴。然而,直到鲜花遍地开花,才有人来买;他挑了一些样品送到斗南花市,却被告知一般不提花的质量,而且太高了。创业第一年,不仅没有赚到钱,还亏了不少。
怎么办?走出基地,找到专家,经营公司,改变市场。
经过半年的研究,结论不是很乐观:别说大公司,就是普通的花农当年也赚了钱。“不是市场不好,而是你不行。连最基本的压枝都不懂,不知道怎么种,不知道市场。”
参观石林花卉产区时,刘凯彬刚刚进入花卉产业园,数百亩玫瑰映入眼帘:橙、紫、蓝五颜六色的玫瑰盛开。“物以稀为贵。传统玫瑰品种市场饱和,橙、紫、蓝等小众品种风险较大,但价格偏高。如果我能尝试种植成功,找到好的市场,就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考虑到这一点,刘凯彬从工业园区购买了5万株植物,带回试种。
第二轮种花,刘凯槟城全身心投入温室,不敢大意。挤枝摘包,参与其中。为了节约成本,半夜两三点开车送花到斗南花市回基地是很正常的。
2016年,刘凯彬赶上了好行情:一朵传统玫瑰一元多,一朵小玫瑰卖七八元,每亩净赚近3万元,赚到第一盆金。还清外债后,他还升级了硬件:告别低端温室,使用自动温室。
提前锁定买家
虽然第二年赚了不少,但一个担忧浮上了刘凯彬的脑海:“价格自然涨了,但是价格暴跌,花滞销?”他知道玫瑰种植技术并不复杂,而且难度很大
“对照国际市场,大型花卉企业已经实现了定价销售和订单生产。我们可以采取在线定价销售吗?”刘凯彬解释说,在定价模型下,假设一朵花的生产成本为0.6元,目标利润率为50%,制造商可以按照1.2元内的价格与经销商提前签账单,这样制造商可以提前锁定利润,专注于控制生产成本,而经销商可以提前锁定成本,专注于开拓市场。
然而,与那些积累了几十年客户的大公司相比,一个家庭开始了
创企业想要实现订单生产,最缺的便是稳定的客户。
靠着前期小众玫瑰销售时积累的客户,刘凯槟开始了最初的尝试。
第一次自主销售,刘凯槟尝试与省外客户对接。但他没什么经验,几千枝小众玫瑰经陆运到上海,经销商刚开箱验货,就给刘凯槟发来一张图。图片中,玫瑰花头小了不少,有一部分玫瑰的外层花瓣脱水变蔫了,还有些花瓣边缘已经残缺变黑。
看到图片,虽有些惊讶,刘凯槟还是有些心理准备,“鲜花这东西,刚采摘下来时是最好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损耗也在意料之中。”刘凯槟说,那一次,自己花了几千元赔偿经销商,买了个教训。
然而,教训并非一个,而是一堆。“头一个月,卖出10枝花就要被退回3枝。”
“为了干事业,必须坚持。”明知转型不易,刘凯槟没有放弃。一方面,他和团队不断完善采摘、包装环节,减少货品损耗,运输方式也从陆运改成了空运,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也在逐渐筛选客户。“个别客户反复成箱退货,无奈只能停止供货。”连续吃亏长经验,刘凯槟终于让退货率降了下来。
如今,近七成玫瑰还长在基地时就已经确定了买家,已经有超过200家批发商、2000家花店和刘凯槟的逸禾玫瑰产生了业务联系。而剩下的三成玫瑰,则用来拓展新客户、试种新产品。
“利润锁定后,可以更加专注于种植。”公司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自动为玫瑰提供最佳比例的肥料;智能环控系统自动调节最适合玫瑰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智慧农业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一花一码,将鲜花错漏配损失从每月5万枝降低到了3000枝以内。
带动群众致富
从2017年开始,眼看着刘凯槟种植玫瑰赚到了钱,先是亲戚朋友,后是周围邻居,马街镇不少农户跟着他种起了玫瑰。
一天,马街镇四堡村村民李明到基地来找刘凯槟。
“一亩地要投资多少钱?”“一年产多少枝,收入咋样?”“对种植技术的要求高不高?”李明也想种玫瑰,一见刘凯槟,迫不及待问了起来。刘凯槟愿意带动农户一起种,一一耐心解答。
“万一我种出来卖不出去怎么办?”“这个您不用担心。您只管种,我们以保底价从您这儿收购!”刘凯槟的回答打消了李明的顾虑。
第一年,李明买了3万株种苗回去种,长势不错,赚了10多万元。从那以后,李明年年都在扩大规模,今年已经种了20亩。
随着自己的基地越来越大,带动的农户逐渐增多,刘凯槟却发现越来越难招到工人。恰好村里希望他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岗位,双方“瞌睡遇到了枕头”,一拍即合。
最终,杜旗堡村的1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刘凯槟的玫瑰基地,每年村里能拿到20多万元分红,其中六成给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如今,帮花农销售玫瑰,又提供就业岗位,刘凯槟的公司逐渐和周围村庄群众的收入绑在一起。
杜旗堡村村民李老德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3笔账:一是土地流转金,两亩地一年收入3000元;二是产业扶贫资金分红,一年将近2000元;最高的是在基地务工,一年近3万元。有了玫瑰基地,李老德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眼看玫瑰产业越做越大,刘凯槟又开始琢磨推进企业的再一次转型。
现在,在杜旗堡村流转360亩土地后,刘凯槟吸引来了一些投资者,由投资者出资建设大棚,自己的团队负责提供田间管理、采摘、物流、销售等运营服务。“以前我们做的是农业种植,今后我们希望做农业社会化服务!”
创业心得
要想创业成功,先得选对产业。初次创业者,资金、经验等都不太够,最好不要选择前期投入过大、回报周期过长的产业。基于这个考虑,我从原计划养牛转向了花卉产业。选好了产业,下一步应考虑如何在这一行业中脱颖而出。关键还是靠技术和市场——有技术,能生产好产品;懂市场,好产品才卖得出去,二者缺一不可。
——刘凯槟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73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