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汉的“年词、年语、年味”(四)
彭翔华讲汉味童谣 2022-01-31 18:17
唱汉味童谣,讲武汉文化(094)
本篇涉及的词语:“打钱纸”“醮饭”“新香”“吃年饭”“压岁钱”“三十夜,莲花谢”“挖窖”“出方”
2019年2月14日至16日,由武汉市档案馆和武汉广播电台合办的专栏节目《非常往事》分三次播出了本人的录音讲稿《年俗三部曲》,下面是根据文稿改写的《老武汉的“年词、年语、年味”》,分次刊出,算是给各位看官拜个早年!
“打钱纸”、“醮饭”、“做新香”
汉民族有自己共同的信仰理念,这就是“祖先崇拜”。人们笃信先人有灵,能够保佑子孙平安,能够为后代赐福。祖上有德,后人受益,这个就叫“祖荫”。“祖荫”之说让人守规矩,尽孝道,做好事,积阴德。世事沧桑,“祭祖、尽孝、积善、怀德,落叶归根”等等,成为共识,哪怕人在他乡异国。
一年之中,祭奠活动有三个高潮,清明节、七月半(中元节),过年,即便是“破四旧、反迷信”最盛之时,春节祭祖还是在民间悄悄地进行着。
钱纸,又叫“往生钱”,是烧给亡人的。像如今这样面值惊人的冥币过去是没有的,人们自己加工。用一叠粗糙的黄纸,在上面打上一排排半月形的钻眼,这就是“打钱纸”。
如果是室外烧纸,需要先用炉灰画上三个大圆圈,这样圈内纸钱就不会被那些“孤父野鬼”抢走。边烧边说话,有叫某某先人过来拿钱的,有祈愿求福的,请祖先保佑某某病体安康,赐福某某发财,让某某考上清华北大等。
过去,普通人家堂屋里挂有中堂,中堂下面摆有条案,高约一米五左右,名曰“香几(jī)”,香几正中间供有祖宗牌位,香炉碗,贴有红纸“天地国亲师”等。
吃年饭前要祭祖。祖宗牌前焚香燃烛,堂下烧纸磕头作揖,有一套程序,规矩。仪式有繁有简,再简,在武汉坊间,“醮饭”是必不可少的。“醮饭”就是把先人们都请回来一起吃个团圆饭,凡是叫得出名字,辈分的,要一个个的叫,一个个的请。
桌上摆好菜肴,放上三杯酒,三碗饭,每个饭碗中间平放一双筷子。在与先人们一起享用盛宴的同时,也顺便向他们汇报一下情况,谈谈愿景和想法,祈求先人保佑家道兴旺,阖家平安等。
最后再烧纸磕头,撤除饭菜,覆酒于地,开门燃鞭,恭送先人们回銮仙界。
当年去世的老人,是列祖列宗中新加入的被祭祀者,承受新的香火,故名“新香”。主家会在大年初二“做新香”,即摆酒置席答谢于人,这个范围不大,一般限于至亲。此俗再武汉周边乡村还有,城里则少见了。
“吃年饭”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路再远,途再险,也要赶在除夕夜回家团年。
吃年饭也叫团年饭,是过年的重头戏。这顿饭最为丰盛,可谓是尽其所有;一家人团聚团圆,温馨温情,最为难得,实在不能回来的亲人,也要为他摆上筷子碗。同时,年饭还具象征意义,这顿饭吃得好,一年之中,都不会愁吃愁喝。
各地风俗不一,吃年饭的时间略有不同,有早有晚,在武汉,几乎都把时间统一定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年饭带守夜。
厨房里,蒸、煮、炒、烧、炸、煨、煎、炖等,样样俱全,餐桌上,鱼糕、肉糕、鱼圆、肉圆、藕圆、藕夹、鸡汤,八宝饭等,应有尽有。
年饭有许多讲究。
盘盆碗碟,必须成双,一般都是十六、十八这样的吉利数字。每样菜肴上面还要放点装饰,最常见的是胡萝卜雕花,制作简单,观感良好,像一片片盛开的桃花。像鱼汆、糯米圆子这样的白色菜品,摆上几朵红花,顿时便来了精神。
饭桌中间必须有碗汤,藕汤、排骨汤、鸡汤都可以,这叫“聚宝盆”,八方之财,由此聚来。
三圆,肉圆子,糯米圆子,鱼圆子,是主打的硬菜,寓意美好,圆圆满满,团团圆圆。
少不了一条全鱼,一般都在前两天炸好,不用烩不用烧,直接放在盘中就行了,因为这条鱼只能看,不能吃,这叫“年年有余”。也叫“听话鱼”,有了它,小伢们一年都会乖乖的,很听话。
豆腐,芹菜必须有,豆腐谐音“都富”,大家都富足,多么美好的事呀;芹谐音“勤”,勤勤恳恳,才能财源滚滚。
还有必备的什样菜。什样菜是全素菜,用笋丝、千张丝、粉丝、红白萝卜丝、藕丝、黄花、木耳、香茹、芹菜等十余种材料一起炒成,不可用荤油,这叫“福禄寿喜、十美十全”。旧时人家,会准备很多的什样菜,盛放在一个大钵子里,过年吃得油腻,什样菜清淡可口,非常受欢迎。
喝酒喝饮料吃菜,酒再足,菜再饱,不能不吃饭,饭是一定要吃的,但又不能把一碗饭吃光,碗中必须要有剩饭,这叫“有吃有剩”。有的人吃饭喜欢淘汤,今天不行,吃年饭淘汤,据说以后出门就会碰到落雨,好玩啵。
有道菜叫笋子炒肉,味道鲜美,平时则无所谓,年饭则不能上。吃年饭有笋子,对子女不吉不利,笋子者,审子、损子也。笋子炒肉本来是一道菜,但老武汉人常用来戏指“挨板子、挨打”,此处把竹板,篾片喻为笋子;炒肉,打在肉上。
吃年饭很讲规矩,不能抢吃,不能翻菜,不能敲碗,不能说些不适宜的话,不能掉筷子。有种老说法,吃饭掉筷子,预示伢们要挨打,吃年饭掉筷子,呵呵,这个伢,这一年就会有挨不完的打。
总之,讲究很多,也很有趣。
圆圆满满,团团圆圆,吃年饭
“压岁钱”“三十夜,莲花谢”“挖窖”“出方”
年饭席快结束的时候,大人要给伢们赏封,俗呼“压岁钱”。“岁”“祟”谐音,压岁即压祟。钱必须用红纸包好,最好是没有用过的新钱,新崭崭的,伢们持有它,就可以压住邪祟。此俗至今仍盛行。
吃完年饭,接着要开门放鞭,鞭越大越长越响越好,越吉利。
这时候,大街小巷,灯火通明,伢们可尽情玩耍,看烟火,放鞭炮,玩游戏,呼呼啦啦,不亦乐乎。
老童谣有“三十夜,莲花谢”的句子,意思是旧的一年在三十夜结束。武汉话“莲”与“年”是一个音,把“年结束”说成是“莲花谢”,是非常文雅的,有文化内涵。
莲花谢,要守夜,为什么要彻夜不眠?说法很多。一说这一夜每个人的魂灵都要去庙里“参庙点卯”,如果睡着了,这个人的灵魂参完庙,点完卯后,很可能就找不到真身了。因此,要睁眼等着灵魂返归。
一家一户,守夜的场面是温馨的。老少人等围坐在板碳(亦叫桴炭,轻而易燃的木炭)火盆旁,喝香片、嗑瓜子、烧糍粑、吃蚕豆、讲故事、说笑话……其乐也融融。
实在熬不住了,只好睡觉,这也有个吉祥的话语叫“挖窖”。不说“我去睡觉”,要说“我去挖窖”,窖,音gào,挖金窖,掘银窖,挖的都是财宝。
《汉口竹枝词》卷二《时令》有句曰:
黑甜一枕养精神,除夕酣眠味更醇。
莫怪俗人呼挖窖,发财须是梦中人。
叶调元自注“俗呼除夕寝为挖窖”。
彻夜不能断香,房间不能熄灯,人们传说,“年”是一种怪兽,每逢这新旧之交时,会出来吃人,而灯火香烛可以保平安。
子时一到,燃放鞭炮,越长越响越吉利,街坊之间,比着放。此俗现在还有,只是近年来城市里禁鞭,少了许多乐趣和热闹。
初一开门叫“出方”,又叫“出行”,要按照黄历上记载的喜神方位焚香燃鞭,祷告祭拜,以求苍天神佛保佑。有的还安排一小男孩抱柴入门,大呼“财来了”。
出行仪式后,回到屋里,静候新的黎明。
这是外国人在汉口拍摄的,照片下面标注为:油炸蛋糕,似为炸面窝。
【关于我】
彭翔华,男,1954年生于汉口六渡桥与铜人像之间的古三皇。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非遗项目“武汉童谣”武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致力于武汉童谣的收集、整理、考订、研究、传承工作,出版专著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武汉歌谣故事》《武汉童谣纵横谈》《武汉民众乐园故事》《大城小巷》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荣获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艺术奖”。
“彭翔华讲汉派童谣”,为你解读,趣说武汉老童谣,以及与之相关的武汉老儿童游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轶闻故事、方言俗语等。
本文来自南霜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6995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