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长?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

穿越经济周期的中国样本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长?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

题图 | 视觉中国

一家公司想赢定十年,或许只需要看准时机,做好技术;但想要百年长青,就必须具备非常人可及的能力,才能经受得住经济周期一轮又一轮的“洗礼”。

在欧洲,很多老牌企业都穿越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和经济格局的改变。一战期间,雀巢因奶粉起步,随后,雀巢又因“炼乳”的兴起再次穿越二战的战火。积聚了资本力量后,雀巢通过一系列并购,成长为一个世界级企业。

西门子也经历过两次战火,二战后欧洲家电快速普及,西门子开始角逐家电市场。当家电行业红利不再,西门子又剥离家电业务,通过多元化收购等手段,逐步涉足能源、医疗、交通等领域。

危机中总会有一批企业倒下,也会有一批企业屹立不倒并逆势崛起。“伟大的企业必然会经历周期的洗礼。”美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说。

如何穿越周期?这是很多中国公司必须认真思考的命题。《财富》杂志的一组数据显示,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虽然中国的一些科技企业已经做出现象级的产品,但仍然缺少经历过周期洗礼的世界级品牌。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跨周期”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当下的经济周期主线中,又叠加新冠疫情常态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使得大量企业不得不面对成长分化。在这场跨周期的“实验”中,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保命,或者跑赢。

技术底气

电影《教父》中有一句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这其中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波诡云谲的市场经济。

谈及中国当下的经济走向,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所有企业都想“看透”的赛道。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除了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不少互联网企业、房企都纷纷宣布下场“造车”。

去年5月,美的宣布正式进入汽车零部件领域。美的集团副总裁兼美的工业技术总裁伏拥军曾主动抛出整个市场的疑问:“一家以家电产品为主的企业,为什么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一家以To C为主的集团公司,为什么又进军汽车零部件这个ToB的行业?是不是不玩汽车,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大集团?”

但事实上,美的并非跟风,而是提前布局已久。汽车的零部件跟家电领域核心零部件有很强的相关性,天下机电是一家,底层的原理是相通的。“美的工业技术盼望将这些年在核心零部件‘摸爬滚打’的制造经验移植到汽车行业中,赋能行业发展。”伏拥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早在2014年就发布“绿电”战略的美的,一开始就踩准趋势,瞄准新能源汽车。2016年,美的开始研发车用电动压缩机,美的全球首创的CO2转子式电动压缩机,解决了电动车在寒冷工况下续航衰减快的难题。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长?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

随后,美的还通过并购和自研进一步丰富产品线。2018年,美的成立威灵汽车部件产品公司,三年后,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发布三大产品线五类产品,即驱动电机、电子助力转向电机、电动压缩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覆盖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以及辅助自动驾驶系统,覆盖汽车的核心部件。

仔细思考,美的的做法并不难理解。与日益饱和的家电市场相比,新能源汽车行业显然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此外,新能源汽车电机领域格局分散,比亚迪、特斯拉等部分车企选择自产,日本电产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大洋电机与北汽成立合资公司,还有大量整车厂选择第三方供应商。

目前,已有数万辆搭载美的核心零部件的新能源汽车上市,获得超过10家主流主机厂的订单,其中包括1家海外主机厂巨头。2022年,美的汽车部件将开始量产上市。

以核心零部件切入新能源汽车业务,只是美的的第一步。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内部早已提出“333战略”,即在过去的三年,专注核心零部件,未来3年,着眼集成组件;再接下来的3年致力于成为新能源汽车系统级解决方案供应商。

“看透”新能源汽车的赛道,迅速低调布局,并实现从零件到整车解决方案的进阶,这就是美的在跨周期的实验中找到的答案。

系统方案解决商

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但能够经受住经济周期的洗礼,更懂得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建立起确定性的优势。一手To C,一手To B,这是很多企业的打法。但对于美的,重要的是能利用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找到适合的新方向,并切中经济发展趋势。

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内地的整个地产行业主要以大类交付为主,盈利模式主要和买卖关系挂钩,运营机制通常是分包,整个过程中涉及的角色繁多,这导致项目在交付时质量很难把控,更是无法做到精细化管理、减少碳排放。

而如今,数字化发展和碳中和才是国家发展的新战略。美的再次找到新机会——庞大的楼宇市场持续产生的新增需求——楼宇系统服务。更重要的是,楼宇系统运营复杂,包含暖通、电梯、 安防、消防、BAS 自动化系统等,市场上并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全套的楼宇产品和系统服务集成。

“做美的没有做过的事就是创新”,方洪波曾说。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抓住市场空白、迅速决策,升级为“美的楼宇科技”,进军智慧楼宇。为了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楼宇科技通过一系列收购,覆盖到楼宇运营所需的中央空调、电梯等硬件设备;随后打造出以iBuilding 为核心的数字化平台。

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多长?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

至此,美的楼宇科技涵盖了楼宇系统的设备板块、系统板块、低碳板块和智慧建筑设计板块,成为全套系统和方案提供商。

与之前销售中央空调、电梯这种单一的硬件产品不同,“我们的目标,是把整个数字化平台的基础能力先做出来,未来为行业提供一整套有价值的平台服务。”美的楼宇科技总裁管金伟说,归根到底,就是用一套平台系统来解决用户个性化的问题,可以与医院、轨道交通、机场、工业园区等有不同需求的场景结合。

目前,由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发起建设的和祐国际医院,已经与楼宇科技签约建立战略合作,美的将以 “智慧医院合伙人”的身份切入医疗领域。

美的的业务版图再下一城,未来,楼宇科技会以“系统方案解决商”的身份切入更多赛道。

用科技抓住新经济的“换挡期”

没有更好的年代,也没有更坏的年代,只有更新的年代。从“制造”到“智造”,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换挡期”。换挡的机会或许稍纵即逝,要如何去抓住?

方洪波给出了具体答案:一是一定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二是一定要做到领先技术的最先使用;三是要在最美好的时候建立第二增长曲线,构建新的增长赛道;四是管理层要勇于推动变革。

从全世界相关行业来看,To B业务盈利稳定性比To C业务更强,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美的在加强To C业务创新的同时,坚定To B业务的创新发展。

1997年,美的引进松下白电的事业部制,相继成立空调、家庭电器、压缩机、电机、厨具五大事业部;而如今,美的核心业务已经拓展为五大业务版块: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和数字化创新。其中,只有智能家居是直接面对C端消费者,其他四个都是To B业务。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美的五大业务板块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赋能。它们之间有内在的协同和关联,而不是相关业务的随意拼接。

美的工业技术的核心业务是为家电产业提供零部件,其技术又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底层逻辑相通;作为美的楼宇科技业务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一脉相承,其系统化解决方案又可以与医疗、工业园区等场景相结合;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本身在美的自动化改造过程中有着深刻的实践意义,同时又能赋能其他业务线。

可以说,美的正在从一个C端公司,逐步向综合型工业集团迈进,对标西门子、飞利浦和通用电气。其背后的护城河则是美的对科技的执着投入,以新战略推动新增长。

近5年,美的研发投入超450亿元,超170项技术获得权威机构认定“国际领先”水平。专利数据库提供商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发布研究报告显示,美的专利数全球排名超过了华为。与此同时,美的在科研方面储备了诸多高级人才,研究人员占比达40%,高层次科技人才比例快速提升,目前,美的已经设立8个院士工作站。

有赖于高精尖人才的长期积累,美的在诸多领域实现了突破。如旗下万东医疗研发的“无液氦超导磁共振”,近期正式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实现了全球首台“100%无液氦”的超导磁共振,一举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也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磁共振无液氦的新阶段。

在科技领先这一战略的加持下,美的可以更从容地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这一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过去两年,很多制造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后疫情时代的副作用进一步显现,也成为企业兴衰的加速器,一大批企业纷纷倒闭。

而美的在不断否定和自我验证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业化路径,To B业务已经成为美的的“第二引擎”,业务占比达到30%以上,并处在一个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大赛道。

在这场穿越周期的实验中,美的的实践不止代表着中国白电企业的未来,也会成为中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板。

本文来自南霜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686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