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三管齐下”促均衡
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赤峰市北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林矿结合的经济区。近年来,巴林左旗从轮岗交流、信息化建设、创新城乡管理理念三个方面入手,按照“硬件建设促赶超,内涵发展提质量”的工作思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大发展。本期走进巴林左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2017年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教育工作会议上,巴林左旗教育局局长周立军再次强调:以转变观念、提升教育品质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这是该旗按照“硬件建设促赶超,内涵发展提质量”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上的又一声“号角”。
5年来,巴林左旗从干部队伍管理、信息化建设,城乡管理理念更新“三管齐下”,积极推动改革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盘活人力资源,着重下好“校长”这盘棋
今春开学,巴林左旗毛宝力格寄宿制学校的3名教师先后将自己的孩子从旗直属学校转回自己任教的学校读书。曾经,由于学校管理、教学质量等原因,该校教师都不愿意让子女在本校读书,现在该旗大力推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林东镇校长方有全调入毛宝力格寄宿制学校任校长,经过近5年的励精图治,学校管理规范了,教学质量上来了,流失的学生也逐渐回来了。
“这两年不光是教师流动起来了,校长也一样在流动。”这是巴林左旗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感受。截至目前,全旗已有20%的校长、副校长参加了全旗范围内的交流轮岗,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规范管理,让校长“专”起来。2013年7月,对于巴林左旗30多名中小学校长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旗教育局出台的《全旗中小学校、幼儿园干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旗直学校、初中、乡镇学校校长由县教育局通过直接任命和公推公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选拔,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和竞争上岗制度,实行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
新方案将校长的选拔、任命权收归巴林左旗教育局,杜绝旗教育局、乡镇政府、中心学校多头任命现象,减少农村中小学的管理层级,将城乡教育之间的壁垒完全打破,为更多优秀人才各归其位及轮岗交流畅通了渠道,也为建立学校干部队伍的选拔、培养、考核、任用新机制开辟了一条新路。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核心是教师资源。校长的素质决定学校的品质,农村学校校长的选拔机制决定了农村学校的发展方向。”谈及推行此项改革的意义,周立军如是说。
注重储备,让校长“多”起来。去年8月20日,政教主任陈志学参加了全旗教育系统后备干部队伍选拔考试,经笔试、面试、考核,他从20多名后备干部中脱颖而出,被任命为三山寄宿制学校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与他一样成为后备干部的还有39人。
近年来,本着“发现一批、培养一批、任用一批”的原则,巴林左旗教育局建立了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对于平时工作表现出色的学校中层干部和优秀教师,经考试、考核、考察合格均列入教育系统“后备人才库”,旗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考核,同时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走出去”增长才干。目前,全旗已有150名校级干部和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名校进行长时间挂职学习。如今,这些后备干部在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岗位上各尽其才、各显其能,成为推进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多元交流,让校长“动”起来。“交流能打破相对封闭的办学格局,有利于校长放下包袱、排除杂念,引进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促进薄弱学校发展。”杨家营子寄宿制学校校长周景利说。
2015年,周景利从隆昌寄宿制学校交流到杨家营子寄宿制学校。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上,两所学校定期组织教师探讨交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整体提升了杨家营子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
2013年出台的《巴林左旗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每届3年,届满必须轮岗交流。基于此,巴林左旗以“城乡互动、校际互补”为抓手,以加快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推行校长、副校长轮岗交流。
目前,巴林左旗主要有三种交流模式:下乡提升交流,即把城区优秀校级干部、中层干部和旗教育局机关干部下派到农村学校任校长、副校长,磨砺能力、积累经验;进城充电交流,即把有潜能的农村学校校长和中层干部派到城区或外地优质学校,进行为期1个月至1年的挂职跟岗学习;乡镇转换交流,即城区学校之间和乡镇学校之间校长、副校长适时轮岗交流任职。该旗还将探索对口支教、送教下乡等多种交流方式。
周立军说:“前几年,给学校选校长是件难事,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优秀校长;现在,在交流轮岗中成长起来许多优秀校长,把他们派到哪一所学校都是好样的!”
用好信息技术,设备配起来更要用起来
伴随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便有了更有力的抓手。巴林左旗顺势而为,以规划为引领,借机、借势发展。
绘就教育信息化蓝图。事业发展,规划先行。为建设“赤峰市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区”,巴林左旗科学规划全旗教育信息化发展布局,制定了“321工程”发展蓝图,到2016年底基本实现“三通两平台一机制”建设目标。其中,“一机制”指建立城乡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2013年以来,巴林左旗先后争取赤峰市级资金和旗财政配套资金,建立了高速互联的校园局域网,33所中小学实现了光纤入校,全旗所有学校各班配备了“班班通”设备,100%中小学建成校园监控系统,建成多媒体教室20个,70%的专任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
巴林左旗各中小学十分珍惜现有的信息化教育装备,并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林东一小校长张艳飞说:“现代化教育装备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高度重视对信息化资源的管理,确保了电教设备正常运行和有效管护。”
据了解,巴林左旗把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全旗教育目标综合管理范围,通过年终考核,加大检查和督促力度。由于机制完善、措施到位,全旗教育信息化装备真正做到了管理完好率高、维修维护本土化、故障排除快速高效。
激活农村中小学课堂。毛宝力格寄宿制学校距县城60多公里,但信息化教学一点不逊于城镇学校。该校教师杨金华说:“近年来,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很高,目前全校90%以上的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班班通’设备,尝到了电教设备服务课堂教学的甜头。”
隆昌寄宿制学校语文教师赵云杰说:“我和同事们现在上课已离不开‘班班通’设备,上《爬天都峰》时,学生在数字电视屏幕上看到雄伟壮观的天都峰画面,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林东六中初级中学九年级数学教师王国军说,“以前利用PPT上课,如果学情发生变化无法及时修改,现在借助‘班班通’设备上课,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可任意调整,随时运用鼠标、键盘对配备的教学资源进行修改,更加切合教学实际。”
处于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均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信息化设备的运用,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巴林左旗教育局广泛开展师生间的课堂教学互动,鼓励引导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改革现行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城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原本打算把孩子转到城里去读小学,现在不转了。我们镇的学校近年来变化很大,农村孩子跟城里学生能同时上一样的课,不比城里差!”隆昌镇一名学生家长说。
助城乡教师共同提高。为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巴林左旗采取“以赛促用”的办法,极大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率。2013年至今,全旗举办了6期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活动,涉及中小学各个学科,参赛教师700多人,观摩教师300多人。通过竞赛、观摩、评价等阶段的教学实践,广大教师体会到电子白板的教学优势,有效提高了全旗“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率,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
“全面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着眼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力度,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优质教育。”局长周立军表示,“自今年起,巴林左旗将逐渐实现网上观课、评课,骨干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将上传至巴林左旗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3年后,巴林左旗将有90%的教师应用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城乡间、校际间优质教育资源将实现全面共享。
更新发展理念,软硬一起抓,城乡同发展
巴林左旗出台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按照“分区域布局、分类型规划、集中式办学、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打破“普九”时期“乡乡办初中、村村办小学”的格局,强调布局调整先行,集中财力办大事。按照区定标准,重点建好5所区域性大型初中、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蒙古族完全制初中,使小学向镇集中,初中向城区所在地集中,最大限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盲目建、建了闲、闲了拆”的现象。
在标准化学校建设上,巴林左旗结合实际提出了“低标准就是浪费,高标准就是节约”的崭新理念,对新建、改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花坛坚持高标准规划、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力争实现每一所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校园风景亮丽,确保30年不落后。
四方城寄宿制学校距县城50多公里,该校扩建前建筑面积不足4000平米,校舍破烂不堪,学生在操场上跑步,尘土漫天飞扬。2016年,旗政府投资800余万元对该校进行整体扩建,校园面积扩大到2万平米,综合办学实力和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从以前的不足300人增加到600多人。
据统计,巴林左旗对5所初中、2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200多个改建、维修工程项目,新建维修改造校舍13万平米,建成塑胶运动场33个,全旗农村学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城区教育是全旗教育的龙头,标准化学校建设绝不能“灯下黑”。2012年至2017年,巴林左旗投入4500余万元在中心城区征地67亩,新建可容纳2500名学生的林东六小。2015年,投入4000万元在西城区征地50亩,建设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就读的寄宿制学校。统计显示,近5年来,巴林左旗集中财力为城区新建扩建校舍7.5万平米,使一批优质学校扩容增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2017年,巴林左旗人民政府还计划投入3000万元,建设一所可容纳1800名学生的林东八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
巴林左旗正是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多年励精图治,实现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突破,走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天。
《中国教师报》2017年08月23日第10版
本文来自轩然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674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