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相册里的变迁(王琼)
家里有三本相册,一本属于父母,一本属于我,一本是孩子的。父母那本封面的材质是咖啡色的绸布,右上角印着金色的梅树;我的那本是中间镂空纸质的封面,淡淡的黄色,浅浅的横纹;孩子的则是粉色的小熊封面。
绸布相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父亲考上大学时学校赠送的,父亲非常珍爱它。翻开相册,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张全家福,这张全家福有七寸大小,照片的四个角插入四个像银鸽展翅一般的纸三角中,三角开口的底边呈波浪线,照片的四个角就插入这里。相册里有许多这样的组合,它们是用来固定照片的,自行粘贴而成,大小不一,布局精美,根据照片的尺寸粘在厚厚的粗粝的奶黄色相册纸上。我喜欢这样的相册,既古朴精美又极具家庭特色,也显示出我们中国人的智慧,可惜现在买不到了。这张全家福是黑白的,照片四边呈波浪形,背景是一处荷花池,荷花池的尽头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爷爷奶奶穿着三姑亲手缝制的崭新的黑布衣服,哥哥穿着帅气的海军服站在他们俩中间,当时我只有一岁半,还被爷爷抱在怀里,我手里拽着他的长胡子,胸前围着里面覆着薄海绵的印有"shang hai"拼音的围嘴,那是父亲去兰州出差给我带回来的,哥哥说我那时像只好奇的小猴子。爷爷奶奶的身后站着我的父母和二叔、二婶、三叔。父亲穿着中山装,头发纹丝不乱像是打了发胶,显得很精神,妈妈是短发,烫着大大的波浪卷,二叔的衣服和爷爷奶奶的款式一致,三叔穿着短夹克,留着中分头,据说那是当时最流行的发型。听说这张照片是当时二叔趁父亲回家探亲合家团圆的时间档,驾着驴车拉着一家老小去城里的照相馆照的,照片后的高楼大厦、亭台楼阁当然是假的布景。
相册里还有一张全家福,是我考入大学时,父母和哥哥送我去上学时在金昌火车站前照的,身后的火车站高大而雄伟,呈倒梯形,有四五层楼那么高,几十层台阶拾级而上,旅人们穿梭往来,行色匆匆,也有来送别的人们,三五成群,各话家常。这张照片是请路人用我家的相机拍摄的,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胶卷相机,日常拍照再也不用专门去照相馆了。
翻开我的相册,里面的照片都在覆着透明塑料薄膜的大致五寸大小的等距照片套里,设计比较单一,如果照片大一点,我就会轻轻撕开中间的印烫处,使两者相连通。除了学生时代的照片,每次必看的就是在天津海边拍的我们一家四口的全家福。这是我们暑假带着孩子去看父母和哥嫂时拍的,我们乘坐飞机,不到三个小时就从西安到了天津机场。在家休息了一日,哥哥开车带着父母和嫂子、侄女,我们一家租了一辆车,一起去海边玩耍,这张照片就是我们一家四口在海里嬉戏时哥哥用手机抓拍的,我和孩子们一起用水攻击老公,溅起的朵朵水化挡不住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比阳光还灿烂的笑容。回家时,由于孩子们强烈拒绝继续乘坐飞机,于是,我们坐上了享誉全球的中国高铁,孩子们在车上开心极了,因为既舒服又快速,一路还能欣赏沿途各地的风景。
孩子的那本传统相册是网上买的,因为在许多商店都不卖相册了,而且现在大家习惯保存电子照片,几乎想不起去照相馆照冲洗照片,所以相册里的照片寥寥无几,放在这本相册最前面的是女儿们在产房里刚出生时的照片。生产时请了摄影师录制她们的出生过程,取光盘时附赠了这两张出生照,两个小人儿小脸红红的,皱巴巴的,眼睛都没睁开,包在医院统一配备的粉红包被里。她们除了这一本相册,还有数个单独成册的个人艺术写真集,这是几次过生日前去摄影艺术中心(现在不叫照相馆)拍摄的,精致的妆容,各式的衣装,诗意的配文,每一张都像小明星,可是,相似的表情,假模假样的动作,看多了就觉得无趣了——不够灵动。
我们经常翻看的是她们的一本成长相册。从小到大,我们给她们拍的照片、录制的视频不计其数,可是都在手机里、电脑里。一次下定决心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整理了一部分,决定去照相馆洗出来,到那里,工作人员说可以设计排版,制作成成品相册,我决定参与其中,为每幅图配上解说。花费了心血制作出来的照片集效果出来非常惊艳,一点一滴,一页一页真实地记录了她们的成长历程,或喜或悲,或动或静……一帧帧都是那么生动,这一张是因为要不到糖吃而大声哭泣,张大的嘴巴里四颗小乳牙清晰可见;那一张是两个风一样的女子穿着旱冰鞋从高耸的"秦始皇"脚下直冲而来,还有一组是每年春节爷爷奶奶和她们在小区里花坛前的留影,这一组照片记录了父母的日益衰老,见证了她们由蹒跚学步到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的过程……每一张背后都有能勾起我们回忆的故事。
照相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相册里的光景也逐年在变迁,日益便捷的交通工具亦逐渐扩大了我们的活动范围,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父亲小时候因为看书点了煤油灯而遭到奶奶的责骂,到了我出生已经有了电灯管,现在孩子不仅有可声控的智能调光电灯还有护眼台灯……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变迁没有记录在相册里,而在时光的变迁中实实在在的存在过,在祖国的发展里留下过印记,在党的红色长河里溅起过一朵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会继续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梦想扛在肩上,一步一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文作者王琼
作者简介:王琼,咸阳长庆子弟学校教师,中共党员。2008年教育故事《容易受伤的自尊心》获石油普教管理中心班主任论坛二等奖。2010年论文《开放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获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二等奖,2011年,征文《我心中的党》获陕西省一等奖,2015年教学设计《春联》获陕西省教科所一等奖。2020年在石油普教管理中心"我的防疫故事"征文中获一等奖。
本文来自小情话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672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