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上云,工业软件云化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迎来首位女副部长。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7月14日消息,国务院任命许晓兰(女)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拥有多年智库经验的许晓兰是一位彻头彻尾的“创新者”。在担任工信部新职务之前,许晓兰曾长期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电子学会工作。2015年,许晓兰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秘书长,开创了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先河,世界机器人大会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机器人行业最大的国际盛会。2018年,中央批准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许晓兰担任研究院首任院长,在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研究、网络、平台和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CPPCC),许晓兰多次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对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进行了多次阐述。

谈数字化转型:疫情加速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

今年两会期间,许晓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持续一年多的疫情让广大企业深刻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和红利,让他们从最早的观望到最开始拥抱工业互联网。疫情期间,工业互联网使企业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加速了制造业复苏。

她指出,根据山东、江苏、湖南、广东、重庆684家中小企业的调研数据,处于深度应用阶段的中小企业不到10%,超过60%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设备连接率在40%以下,近50%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覆盖率在40%以下,设备联网率在40%以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她看来,在数字化转型中,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许多困难:

一是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现有中小企业的信息系统覆盖率和设备联网率相对较低。

第二,中小企业不愿意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面临营收下降、融资困难等问题,无法承担数字化转型的高成本。

第三,中小企业在数字化领域缺乏大量人才。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知名度低、薪酬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无法吸引足够的数字化领域人才。

许晓兰认为,工业互联网正在加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发展。

首先,工业互联网降低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互联网推动了传统工业软件的云化、平台化,利用低代码开发和敏捷高效的运营模式,加速了工业软件的平台化、APP化,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成本、快速部署、易运维、安全性强”的轻量级应用,赋能中小企业快速形成自己的数字化能力。

第二,工业互联网提高了中小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互联网推动了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云的使用,提升了专业化、创新型“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增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三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互联网的产业生态正在推动形成大企业搭建平台、中小企业使用平台的协同发展机制。大型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改进生产系统和管理流程,而中小型企业则以低成本和灵活的w

开源平台。就像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是开源的,上面嫁接了很多不同的应用,涌现出各类APP,形成了丰富的产业生态,工业互联网开源平台也可能会有这样的生态需求。

她认为,对大企业而言,工业互联网的主要价值在于通过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通,增强企业配置资源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优化大企业上下游企业的要素资源配给,提高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管理、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效率。使其更掌握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手棋,不断保持并提升大企业的竞争力。

对中小企业而言,降成本增效益的诉求更加强烈。中小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可以低成本或免费获得一些服务。比如,对于一些工业设计软件,很多小企业用不起,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低成本共享提供诸如工业设计软件、工业APP、工业云等服务。可以减少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前期大额投资。

在此意义上讲,她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一种新型基础设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再是投与不投问题,而是用与不用的问题。她认为,这正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机遇。

谈工业互联网短板:操作系统等瓶颈待破

徐晓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介绍,目前中国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80个,连接工业设备达6000万台(套),已推动40万家工业企业上云。

她指出,相较国外而言,中国工业互联网在产业基础、生态建设、应用场景上仍存在“大而不强”等问题。

比如,目前常用国内外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有:VxWorks、FreeRTOS、Embedded Linux、QNX、μC/OS-Ⅱ、SylixOS、RT-Thread等。国外Embedded Linux、FreeRTOS、Ubuntu、Debian、Texas Instruments RTOS、VxWorks、QNX、C/OS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7%。

她尤其强调,相较国外,国产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面临的短板,一是整体发展起步晚、底子薄,缺乏调度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自给率不足。

二是自主生态碎片化严重,应用推广难。我国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尚未打通软硬件适配壁垒,缺少完整自主生态体系,难以大范围推广。

三是系统框架开源,自主控制力缺失。现有国产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框架普遍是在开源框架基础上做定制修改,开源社区大多由国外维护。

四是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较长时间内,无法取得任何收益,企业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我国缺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产权流失也较为严重。

为此,她建议实施大政策、大平台、大工程、大项目“四大战略”,加快形成工业嵌入式操作系统自主可控发展体系。

谈数据安全:工业数据是企业的生命线

针对21世纪经济报道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该如何厘定的问题,徐晓兰认为,在数据所有权方面,原生数据应该属于个人,企业享有二次开发利用数据的所有权,政府享有政府数据的归属权。

在数据使用权方面,首先数据使用需要以合法的可利用的数据为前提,个人数据使用侧重于人格权的行使与保护,企业使用数据要强调用权与限权的结合。此外,企业数据使用应区分完全数据产权与定限数据产权,并且注意构建数据使用过程的权利限制。

在数据收益权方面,企业应当拥有对二次开发利用数据的收益权,而且这种收益主要体现为经济利益的获得。个人作为原始数据的拥有者,如果明示同意企业收集其个人信息,那么当企业通过这些数据获得经济或其他利益时,个人也应该部分享有数据收益权。此外,政府作为数据收集主体,如果出于公益目的将基础数据用于开放共享,应当可以免费获取。

徐晓兰认为,工业数据资源是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资源,在数据采集、网络传输、存储管理、平台应用和价值创新等多方面有重要作用。

针对很多企业对于把自己的数据放在工业互联网上心存疑虑的问题,徐晓兰指出,存在这一困局是正常的,在互联网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安全的重视也是一个不断成熟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工业互联网要比消费互联网更加重视安全。对企业来说,工业数据是企业的生命线。海量的工业数据不仅涉及工业安全,更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因而工业企业对把数据放到云端会要比消费互联网更为谨慎。

所以,工业互联网要建立涵盖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多层次保障体系,重点针对基础好的行业和安全需求迫切的领域,开展安全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

同时,建立工业化联网全产业链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数据搜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形成工业互联网数据流动管理机制,通过法律和技术体系的完善,让企业能够感受到它们的数据放到上面是足够安全的,是有保障的,这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谈“新基建”:数字基础设施需要打好“组合拳”

2020年两会期间,徐晓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与传统基建不同,包括工业互联网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突破了“铁公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基建模式,赋予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内涵,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内在需求。

她强调,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渗透、融合发展的。如5G是工业互联网核心网络支撑,数据中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载体,人工智能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目前,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无法形成合力。

因此,她认为,下一步的一个工作重点是统筹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5G”的数字基建体系化协同布局,避免孤立零散式发展,形成数字基建“组合拳”“驱动力”。

谈人工智能:中国有望从“跟跑”走向“领跑”

关于人工智能,徐晓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战略认识和发展积极性层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在商业化尝试方面甚至还有领先。但从核心技术来看,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存在的,基于认知层面的算法水平还需提升,这是未来最大的产业竞争门槛。

她认为,中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在于,我国拥有全球增长空间最为巨大的国内市场,这将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商业化提供支撑。而劣势在于,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批传统产业未完成转型升级,自动化、信息化改造的力度和强度都有待深化,行业管理方式和政策法规制度在面对新兴领域时也相对滞后。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徐晓兰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早期商业化可能集中在物流、交通、教育、医疗、金融、娱乐、体育等行业。

同时,她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确实处在风口之上,虽然发展前景美好,但是的确要提防炒作过热、盲目跟风的情况出现。应清楚地认识到,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在瓶颈期,人工智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攻克阶段,多数人工智能产品的精确度和可靠度都有待提高,发展人工智能依然任重道远。

“如果没有良好的顶层和统筹设计,各类资源的一哄而上,往往会得不偿失,造成产业大热过后的发展低谷,反而打击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创业热情。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应该苦练内功,潜心研究,重视前沿基础理论的突破以及对行业痛点的真正掌握。”

在她看来,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重点解决四大障碍:一是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还较小,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0.9%,而其他国家为2%-3%;二是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一些领域“卡脖子”现象依然严峻;三是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较为保守、谨慎,大部分企业发展亦步亦趋,缺少具备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发展战略与技术创新布局模式;四是科研模式和人才评价体系固化,科研项目容易一哄而上,缺乏长期积累。

谈区块链:应整顿代币融资、过度炒作乱象

徐晓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技术,具备明显的创新价值,也具备较大的应用潜力,不过区块链技术与应用仍处在早期的探索阶段,离成熟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缺少能够有效满足不同用户应用需求、扩容性强、可靠稳定、方便易用的商用平台。很多区块链应用项目还处于“概念验证”和“尝试应用”阶段,缺少直观可用的成熟产品,伪区块链应用还大量存在,技术追着应用跑的现象比较明显。

她指出,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数字票据、身份验证、慈善公益、数字版权、防伪存证、精准扶贫和游戏等方面已有较好的应用。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区块链将逐步在支付、清结算、跨境贸易、保险、医疗健康、交通运输、旅游、物联网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始应用。

徐晓兰强调,区块链在部分领域炒作过度,甚至出现了以区块链为名开展代币融资的乱象,这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专家、行业参与者和社会组织参与治理,坚决打击以区块链为名,开展代币融资的非法行为,全面遏制区块链名义下的ICO非法集资行为。

谈机器人:“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徐晓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中国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三类机器人市场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已接近全球三分之一,而其中完全自主创新的设备占比还不够高,大多通过从国外进口核心零部件后组装,或直接进口整机。

服务机器人方面,我国还处于研发和市场开发阶段,或小批量生产和应用阶段,不过,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医疗、娱乐、居家、养老等领域对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中国将很快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预测这些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广阔的市场潜力。

关于机器换人,徐晓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东部沿海城市更加积极,其面临的产业调整压力更大,工人短缺现象更严峻,机器换人的需求更迫切。

她认为,虽然机器换人苗头已经显现,但并未出现部分媒体大肆渲染的、大面积的“机器换人”现象。

对于“机器换人”会引发“失业潮”的担忧,徐晓兰强调,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智能制造并不排斥人工,例如人机交互技术就是工人与机器实现协同生产。目前的工业机器人只是代替了一些简单、繁重、危险工序中的人工;服务机器人可在居家养老、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解决专业人员不足等难题。因此总的来说,智能制造或机器人并未对社会就业率带来较大挑战。

其次,她指出,机器人正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是多种技术的交叉融合,自身发展就离不开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其催生的新产业生态更可吸纳大量劳动力。

在她看来,“机器换人”本来就是应对人口红利下降、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一个结果,不能因果倒置,“机器换人”不会引发“失业潮”。

附 徐晓兰简历:

徐晓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第四届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

长期主抓科技研发、规划研究、产业推进、标准研制、国际合作等工作。组织参与了几十项国家及省部级信息化建设项目及20余个科研项目。成功组织召开了世界机器人大会、工业互联网全球峰会等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参与研究制定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相关政策和体系架构,筹建了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推进了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和区域中的应用。

1982.09–1986.08 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

1986.08–1997.05 北京国营第七六八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7.05–1999.07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

1999.07–1999.11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媒体策划部副主任;

1999.11–2000.02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脑教育报副总编、副社长;

2000.02–2000.08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脑教育报社社长

2000.08–2001.10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脑教育报社社长、总编;

2001.10–2002.05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脑教育报社社长、总编;北京中电报科技有限公司数码事业部总经理;

2002.05–2003.03 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脑教育报社社长、总编;北京中电报科技有限公司数码事业部总经理,北京赛迪时代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3.03—-2012.04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其间:2006.09—2008.12在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1年12月正局级)

2012.04–2021.03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其间:2012.06—2015.05 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计算机学院学习,博士研究生)

2018.12—2021.07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2021.07—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胡巴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44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