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云南路社区老年秧歌队的成员在进行排练。
40块钱买来红绸“起家”
2月5日9点,市南区云南路街道云南路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刚开门不久,秧歌队的成员们就陆续来到这里换服装、化妆,为大年初一的拜年和即将到来的各种演出进行排练。秧歌队的队长吕雅芹是其中最忙碌的一位,她一会儿指导队员们化妆,一会儿联系各种服装和道具,随后又指挥队员们开始训练。
“2010年,我们云南路小区回迁,我那时候有糖尿病,需要锻炼身体。”吕雅芹说,“我老家是东北的,小时候就跟着大人学扭秧歌,我就跟广场舞舞伴们说,不如我教你们扭大秧歌吧。”吕雅芹去即墨路批发市场花40元钱批发回来一些红绸子,大家扎在腰间开始练。“动作学得差不多了,我又自费在批发市场买了一些演出服,先在社区演,大家都很喜欢,后来就到海云庵、天后宫去表演,关注的人很多。”吕雅芹说,社区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忙购买了小毛驴、大头娃娃头套、旱船、猪八戒背媳妇模型等道具。吕雅芹说,最近几年,每年的大年初一,他们都会在社区里给居民拜年,初七上班也会来拜年,都是秧歌表演的形式。
“男媒婆”年轻时就爱唱爱跳
今年71岁的孙大爷是秧歌队里的“媒婆”,他一手端烟斗,另一只手捏着手帕,穿着绣花鞋,头上戴着过去老太太用的抹额,在队伍当中格外引人注目,他一颦一笑都非常符合角色定位,扭起来惟妙惟肖。
“我11岁的时候就跟着我妈扭秧歌,她在前面扭,我就跟在后面学。我打小就喜欢唱歌跳舞,在老青岛手表厂上班的时候也是文艺骨干。”孙大爷告诉记者,他还曾经跟着一位亲戚学过新疆舞。“我喜欢说说笑笑,人也活跃,可能是这些原因,队长觉得我适合演媒婆。”孙大爷说,“男媒婆”在秧歌表演中是比较少见的,也很难演。“要演出来那种既滑稽又喜庆的感觉,我觉得自己还是很适合的。”
“扭秧歌的在青岛市区越来越少,就算是在农村的大集上也不多见。”孙大爷告诉记者,“扭秧歌既能锻炼身体又让人心情愉悦,在过年过节的时候给大家带来欢乐,真的挺好!”
矛盾化解了,家庭和谐了
云南路社区居委会主任蓝翠娟告诉记者,扭秧歌是一种民俗文化,居民参与进来既是文化的传承又能锻炼身体,为其他居民带来欢乐。“我们社区的老年人多,大家能够组织起来搞文艺活动是好事,我们非常支持。”蓝翠娟说,社区居委会为秧歌队排练提供场地,也帮着购买了一些演出道具和服装。媒婆戴的那种抹额在市场上和网上都没有卖的,她就自己照着样子,买了材料做了一个。
扭秧歌、唱歌、排舞蹈,吕雅芹和她的秧歌队可不光会扭秧歌。他们的演出队伍不光参加过广场舞比赛,还排练过藏族舞等各种民族舞蹈。业余生活丰富了,身体得到了锻炼,血压不高了,血糖也降下来了,而且心情愉快家庭关系也好了。
近日岛城的气温降到了冰点以下,秧歌队的活动却没有因此减少。半岛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秧歌队的成员越来越多,如何管理也考验着吕雅芹。“人一多,什么性格都有,但经过我的协调,大家现在感情像亲姐妹一样。”吕雅芹说,此前队员里面有在家里和媳妇关系不好的,“我跟她们说,谁在家里和媳妇闹矛盾,就不要参加我们的表演了。”吕雅芹告诉记者,从那以后,队员里面当婆婆的都和媳妇关系处得很好,和老公的关系也更好了。
社区大集,居民各显神通
2月1日是云南路社区的民生年货大集,由社区居民排演的扭秧歌、骑毛驴、踩高跷、跑旱船等精彩节目引来居民阵阵喝彩。之后,社区又组织居民开展蒸馒头比赛,参赛的大叔大姨们个个身怀绝技,拿起面团手指翻飞,眨眼间便完成了一长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做出了福山、鱼花、寿桃、元宝、枣饽饽等各种花样各种寓意的馒头,并蒸熟送给观众们品尝,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最后,社区又组织了猜灯谜、写春联、送福字活动,邀请书画名家现场书写春联和福字,赠给现场猜出灯谜的群众。
云南路社区“民生大集”创办于2013年11月,目前已吸引15家驻区单位参与,共有注册志愿者100余名。大集为管区居民集中提供家电维修、服装剪裁、眼镜维修等便民服务项目,自创办以来,已累计服务居民5242人次,其中上门服务孤寡老人290余人次,受到了管区居民的热烈欢迎与支持。
本文来自言嵩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1691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