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欲是什么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欲是什么意思)

“恕”在现代汉语中就解释为“宽恕、原谅”,似乎只是宽容的对待他人的错误。而从这个字的字形分析,再探究这个字的渊源,就会发现一个“恕”字不简单。

“恕”者,“如心”也。

如何心,如己之心也。推己心及人心,以己量人,爱人如己。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子贡问孔子:“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是这样回答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终身都应该遵循“恕”道,而且孔子还进一步解释了“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人。就是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可是己所不欲,未必他人不欲,所以仅仅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似乎是不够的。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过来也不能得出“己所欲,施于人。”的结论,因为己所欲,未必他人欲。这里“欲”是非常主观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的正是拥有自己不想要的事物时的个人看法。是以“己”为标准的。那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只能是相对正确。

如何心,如人之心也。

就是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即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进一步理解他人。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想人所想。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人性还是“恶”的,在换位思考时则是“与人为善”。抛开以“我”为中心,就抛开了自私,那么人性就向“善”的一面了。

换位思考,首先要做到对人对已同一标准;再则就是宽人严己。

然而无论是以己之心度人,还是想他人所想,其实也还是不够的,因为以“我”或“他”为中心,都还有偏执。

如何心,如真如之心也。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对真实的反映、如实,合真实不虚与如实观察,谓之真如;又可理解,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我想起了布鲁诺,1600年2月17日凌晨(现在还有谁会记得这个日子?),布鲁诺被绑在鲜花广场中央的火刑柱上,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地宣布:“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在生命的最后,他仍然坚信“火,不能征服我,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会知道我的价值。”能达到这种境界就不简单是向善之心,那是佛性,一般人都难以企及。

那么我们普通人还是先做到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吧。儒家思想之所以能立于正统几千年不衰,是因为它是在认识人性的基础上对人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一般人经过努力还是能够达到的,但它却能够给人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生存空间。行儒家的“恕”道,建立和睦相处、互利互助的人际环境并不困难。恕己恕人,就能常保平和之心,相对更容易获得普通人生所能够拥有的幸福。何乐而不为?

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连儒家这些基本要求也丧失了很多,近些年提出的坚守道德底线,已经是降无可降之后的最低要求了,那就至少做到“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吧。

本文来自缱绻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150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