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句《木兰辞》中的开场语吧。
这句话描写的是花木兰在家织布时的一个场景,而有关花木兰的事迹你到底知道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事迹流传至今。
但是虽然花木的故事流传至今,可其实她并非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的人。或者说,她也许是真实存在过的,但是花木兰仅是编撰出来的传说人物,原形究竟是谁,不得而知。
有关花木兰的记载,最早出现的文献记载便是上面那首南北朝时期的《木兰辞》。
根据木兰辞的记载,我们大约能推断其生活在北魏时期,而那时候是鲜卑族的天下,木兰一词实则为鲜卑语,意思为“富裕”。
所以其实从历史上看,木兰并不属于汉人,而是属于鲜卑族。可尽管木兰是鲜卑人,但是由于鲜卑族在后来的历史长河里,逐渐融入了中华民族,所以我们说,木兰仍然属于中华民族的女英雄,这样说,大体上其实也是成立的。
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俺父亲名弧字桑之,平生好武能文,旧时也做一个有名的千夫长。”自此,木兰的父亲叫花弧,姐姐叫花木莲,弟弟叫花雄,母亲是花袁氏。
此后,才有了花姓。
从南北朝的《木兰诗》开始到明代徐渭的《雌木兰》、豫剧《花木兰》,已形成了一个木兰故事演变系统。
而有关花木兰传说的背景是这样的:
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
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因其勇敢淳朴的个性一直受到国人尊敬。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后来,花木兰的故事随着交通贸易的缘故,传到了国外,在国外也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以至于在1998年的时候,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在我国历史上共有过四个木兰,个个都是不让须眉的侠胆烈女。
方才说过,花木兰在历史上的原形是不得而知的,她也不姓花。
那么有关其历史原形的猜测,有四个姓氏,四个人物。
木兰姓朱之说。
清学者羸园旧主 所著《木兰奇女传》说:“唐朝初期,有一个叫朱木兰的少女,湖广西陵人。 娴弓马,谙韬略,14岁时女扮男装替 父从军,转战沙场屡建奇功。凯旋故里后,唐太宗封她为武昭将军、武阳公主,赐姓李。后人在湖北黄陂木兰山上建有木兰祠、木兰墓和将军庙。”
木兰姓韩之说。
《古今图书集 成?闺媛典卷》说:元末,凤阳府虹县 有一个少女叫韩木兰。她幼年失去双 亲,与叔父韩成一起生活。12岁时, 朱元璋起义烽火连天,她改换男装入 军中12年,转战南北杀敌立功。后人在其家乡建立了木兰庙、木兰寺。
木兰姓魏之说。
清《三十二兰室 诗钞》载:木兰生于西汉初年,名木栾,俗称“木兰”,系亳地(今河南)人,其父 魏应。汉武帝年间,匈奴侵扰,为了抵抗外侵,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作 战英勇,不幸战死沙场,被朝廷追谥 孝烈。
木兰姓任之说。《新唐书》载:木 兰,姓任,她生性刚烈,一腔爱国热血。在国家危急之时,她散尽家财,招募了 数千义勇,组成了一支保家卫国的志 愿军。木兰女扮男装,率领自己的数 千义勇,一举打败了强大的叛军,为国建功。
而有关木兰的传说,一般我们认为是是木兰辞官不受,回家孝敬父母去了。但是在《烈女传》中传说结局则有另外记载。
在据《商丘县志·列女》卷十一记载:“木兰姓魏氏,本处子也。世传可汗募兵,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服甲胄箭囊。操戈跃马而往,历年一纪,阅十有八战,人莫识之。后凯还,天子嘉其功。除尚书不受,恳奏省亲。及还家,释其戎服,衣其旧裳。同行者骇之,遂以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诸宫中。木兰曰:‘臣无媲君之礼’,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遂自尽。帝惊悯,追赠将军,谥‘孝烈’”。
这段话前面的意思也是说木兰代父从军,替父从军后辞官不受,但是末尾结局则是皇上知道木兰真相后又想把她召到后宫中,但木兰宁死不从,自杀身亡,皇上大惊,于是追赠木兰“将军”称号。
这个故事的结局着实于我们常知的大相庭径,也不太符合主流价值观,便一直也没有流传开来。
有关花木兰的后世纪念也有很多。
木兰祠位于虞城县营廓镇周庄村,现存有记载木兰身世的元、清记事碑两通,并有木兰当年辞世的陵墓。据史料记载,唐代在此处建有木兰庙。
金泰和年间,重修大殿、献殿各3间,并塑木兰像。元代元统二年重修扩建。
清嘉庆十一年,修祠立碑。至民国初年,木兰祠已经占地万余平方米,另有祠地400多亩,原祠三节院落,有座北朝南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各院东西配房等百余间。
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坐像,献殿塑有戎装像,后楼塑有木兰全家像。
祠殿内外,有历代名人撰文、题诗、书画及香火碑60多通。1943年该祠不幸毁于战火。
现幸存祠碑两通:一通为元代《孝烈将军祠像辩证记》碑,碑文详细记载木兰的身世、英雄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一通为清代《孝烈将军祠辩误正名记》碑,于嘉庆十一年立。
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
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随着商丘虞城县“中国木兰之乡”的美名不断远传,木兰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巾帼英雄花木兰留给后人的除了精神财富,还着实让聪明的家乡人借古人之名,唱响新时代的木兰品牌戏。
2011年9月,虞城与商丘市豫剧院合作精心排练了新编大型古装豫剧《花木兰》,在“两岸戏曲展演周”活动中,该剧赴台湾演出,使木兰文化和豫剧一起走红台湾宝岛。
这些宣传活动让“木兰之乡”声名远扬。
为了更好发掘和保存木兰文化,珍惜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虞城县委、县政府从1993年起就组织成立了“木兰文化研究会”,从木兰的生平、故里、精神内涵、社会影响、历史遗迹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现已出版《木兰文献大观》、《巾帼英雄花木兰》、《木兰文化节资料汇编》、《金菊园木兰特刊》等书籍,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
通过荧屏和戏曲形式再现的木兰形象,彰显的是木兰精神和虞城时代风貌相结合的新时期木兰文化内涵。这些精品,成为虞城木兰文化的“形象代言”,让“中国木兰之乡”的名片走向了全世界。
而在2020年,我们都知道刘亦菲主演的电影《花木兰》在全球上映了。
虽然其中的内容,国人多数不太买账,毕竟是美国人拍出来的东西,不是那么符合中国本土的审美,而且内容杂糅太多。
但是不管怎么说,迪士尼愿意去拍花木兰这个题材的电影,都代表着世界人们对花木兰文化的一种认定。
本文来自陌颜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130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