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读过中国近代史的话,就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让人深思的事:
日本和大清同样是儒家制度,同样都是闭关锁国。并且日本比大清人口少,土地小,国力要小很多倍,原本一直是中国的万年小弟,并且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比清朝洋务运动还要晚上七八年才开始。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各方面全部落后的日本竟然在短时间内变法成功,国力大增,在甲午海战中把大清给彻底打蒙了。
我们很自然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起步时情况差不多的两个国家,日本就可以变法成功,清朝却失败了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顾一下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究其源头,要从日本的古代史讲起。
古代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从唐朝开始,日本在文化、制度上都高度模仿中国。那时的日本学习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皇权体系“天皇”。但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皇室对地方的控制力很弱,无法像中国那样建立政令统一的郡县制,而是要把治理地方的任务委托给地方上的领主。换句话说,古代日本实行的是分封制,一个日本被分割成很多相对独立的小国。就像唐朝把各地独立的军镇称为“藩镇”一样,日本把这些小国称为“藩国”。
在古代中国,最早周朝就是采用的分封制,结果到了周朝末年,各个诸侯国逐渐强大后都不听周王室的话了。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日本,在中国南宋时期的时候,日本的一些藩国实力变得强大,它们不再听天皇的统领,互相展开征战攻伐。最后,一个最强的领主用武力征服了全国。但是这种征服和秦始皇把六国的情况并不相同,最强的藩国只能让其他藩国表示臣服,并没有能力把这些小国彻底都灭掉,实现实质意义上的统一。
这个最强藩国的领主统治了日本,但是他没有废掉天皇,而是把天皇架空,尊为名义上的领导,自己以“征夷大将军”的名义掌握全国实权。“征夷大将军”死后,职位可以传给自己的儿孙,所以这些“征夷大将军”其实就是真正的日本皇帝,只是缺一个名分而已。
古代日本的这种政治形态,称为“幕府政治”:在中央,有一个掌握实权的强藩(即“幕府”)和一个被架空的天皇。在地方上,有许多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藩国。
像中国改朝换代一样,有时幕府也会被其他藩国攻灭,“征夷大将军”的职位也会随之落在新的胜利者头上。但是幕府政治的制度却一直没有改变,保留了下来。同样保留下来的还有天皇,虽然它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头衔,真正的权利都在幕府手中。
总之,幕府制度从南宋一直延续到清末。日本最后一代幕府将军姓德川,所以被人称为“德川幕府”。
清朝末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败给了列强,清廷自己没有多大的反省,但这件事却给隔壁的日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不久,列强的军舰也来到了日本,在枪炮的威胁和大清的前车之鉴下,幕府被迫签订了和大清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也答应了开放港口,给予对方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
古代日本同古代中国一样,它的世界观简单说来也是“儒家文明最伟大、越往周边越蛮夷”。现在这些夷人来到我们的土地上肆虐,日本同满清的第一反应一样:必须正面怼回去!
幕府作为全国的领导人,抵御外敌是它天然的职责——幕府将军的全称就是“征夷大将军”嘛,征讨众夷是他的本职工作。可是幕府看到清朝的前车之鉴,知道这些外国人太厉害,无论国内呼声多高,就是不肯跟外国人开战。也许幕府将军的内心独白是:你们行你们上啊……
这时候,有两个叫做分别叫做“萨摩”和“长州”的藩国不干了。这两个藩国位于日本的西南角,在西方列强的入侵中首当其中处于第一线,受外国人的欺负最厉害。这两个藩国一看幕府不去打外国人,失望之下作出决定:既然你作为老大不出手,那我们也不靠你了,我们自己打!于是两藩国主动跟列强开战,突然袭击了美国、荷兰、英国的商船。
当然结果我们都能猜到,列强遇袭后,立刻用大炮朝着这两藩的港口一顿乱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巨大的实力差距之下,两藩很快就投降了。
到这里时,剧本简直和之前清廷一模一样,但是接下来,日本和满清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区别。
太平天国运动前,清朝的权力都集中在朝廷手里,地方督抚的权力很小。尤其是改变政治制度这种大事,就算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后,地方督抚也不可能自己说了算。然而日本的地方领主相当于一个小国国王,在自己的领土内有极大的权力。而且在分封制下,各个藩国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谁的实力强大谁就能压过别人,所以各个藩国为了自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
在这个背景下,当萨、长两藩被西方列强的武力洗礼后,他们迅速改变了主意,决定同列强合作,用西方的先进武器来强大自己。
萨、长两藩同列强合作,军事实力猛涨。在成长的过程里,他们既恨外国人倚强凌弱,也恨幕府白白占据着统治者的位置,却不担负抵御外敌的责任。而且两藩原本就和幕府有矛盾,于是两藩就公开提出要幕府下台,把权力还给天皇。
当时天皇虽然没有实权,但是日本传统观念认为天皇是神不是人,天皇在日本人心目中类似于图腾一般,拥有相当大的声望。二藩提出的主张,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幕府丧权辱国、不思自强,已经没有资格再统治日本了。我们这些藩国应该重新辅佐日本天皇,在天皇的领导下把日本统一起来,将来一起对抗西方列强。
之后二藩和幕府之间发生了爆发了战争。幕府和当时的满清一样,因为统治太久已经是江河日下,再加上其他一些强藩也不支持幕府。于是经过了一系列战斗后,幕府将军最终决定投降,把权力让给了二藩和天皇。
这样一来,萨、长两藩就掌握了国家的权力。两藩在同列强合作的过程中,已经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了初步的经济、军事改革,国力突飞猛进。两藩中的很多人因此认识到,要想让日本强大,打败列强,最好的办法是在全国范围内学习西方的文化和制度,进行全面改革。新上台的明治天皇只有16岁,年纪轻轻的他也希望能来一次猛烈的改革,让国家立刻崛起。
于是在两藩实权派的主导下,明治政府打算在国内实行西式改革。
我们知道,进入工业时代的关键是建立成熟的商业市场,而建立商业市场的关键在于取消特权阶层。当时的日本还是分封制,各地还有很多藩国,藩国的国主都属于特权阶层。另外日本还存在武士制度,武士在日本也属于特权阶层,可以不事生产还能得到百姓的供养,甚至可以随意打骂砍杀下层百姓。
日本要进行维新改革,就要消灭掉这两个特权阶层。可是现在的中央政府是在两藩扶植下建立起来的,连自己的军队有没有,如何能打击这些特权阶层,推广维新呢?
为此,萨、长两藩中支持维新的政治家们促成了两件事,第一是萨、长和另外两藩率先带头,把本国的政权交还给政府,同时要求全国各个藩国都也都这么做,让国家统一起来。由于是最强大的藩国带头,其他各藩只能同意。
第二,萨、长和另外一藩,主动交出一部分军队给政府,帮助政府建立自己的军队。
在这些努力下,国家权力逐渐集中到中央政府的手里。这样维新派的政策才能真正推广下去。中下层武士是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也是维新运动里损失最大的人,他们不满意维新,也反对新政府同外国人合作,因此他们爆发了许多叛乱,但最终这些叛乱都被新建立的中央军镇压下去。随着新制度的深入展开后,人们发现效果真的不错,国家的确富强起来,政府的也实力越来越强,于是维新由难变易,也就逐渐畅通无阻的实行下去了。
本文来自曼云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2119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