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
一部《布达佩斯大饭店》使得导演韦斯·安德森攀上个人职业生涯的美学和形式的巅峰,也使得其本作和本尊彻底地火出了圈,
仅在国内豆瓣上就有近78万网友为《大饭店》踊跃打分,老粉们振奋不已,
而许多新观众也纷纷回望从其《月升王国》《穿越大吉岭》《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前作之中,追寻韦导一路走来自我奠定的艺术特色——
强迫症般的中轴对称或错落有致的构图,
审美一绝的鲜亮高饱和度,对比度的布景,服化道美术,
卷轴画似的大量的俯拍和仰拍,横移和纵移的运镜摄影调度,
以及,会根据情境或年代信息不断切变的画幅比例,乃至完整从彩色片到黑白片,真人片到动画片的制式跃跳,眼花缭乱的剪辑,略显古怪和童趣的幽默笑点等等……
动图节选自b站主:电影传送门主页妹
译制的国外视频论文《the wes Anderson style explained》
在《大饭店》的大获成功之后,韦导并未趁热同法炮制另一部欧洲古典风情画,
而是将镜头调转到亚洲日本的近未来,回到前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的定格动画,用一部狗狗被流放冒险的《犬之岛》,搞起了政治隐喻,阶级隐喻,在主题和故事上着实是一个令人意外急转。
而眼下,韦导携熟悉的配方所打造的新作《法兰西特派》终于来啦!
没错,差点忘说了,韦导的电影特色还包括星光璀璨的卡司,这部同样如此——
最热青年演技派“甜茶” 蒂莫西·柴勒梅德鼎力加盟,
老搭档方面三获奥斯卡影后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奥斯卡影帝艾德里安·布洛迪,
奥斯卡男配女配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蒂尔达·斯文顿 ,
以及几乎次次不落御用的比尔·默瑞,欧文·威尔逊自然也不会缺席,
而既然片名有法兰西,故事背景设定在法兰西,甚至随去年疫情停办一届的戛纳电影节,本片延期整整一年参赛并公映,那它自然而然也不可或缺当今法国影坛第一国际女星“蕾老师”蕾雅·赛杜的身影,
更惊艳的是蕾老师继破尺度的女同名作《阿黛尔的生活》之中,再度在本片中毫无保留的贡献艺术品级别的全果酮体……
《法兰西特派》
The French Dispatch
海报背景这是用的蒂芙尼蓝?
全片开场以一种老派而深度切合的形式来启封故事——
只见一张摊开的报纸上,刊登着该报总编辑的讣告,生卒年份交代出时间背景(活了75岁,死在当下的上世纪70年代中),居下的小标题交代其作为本报业集团创始人爱子的身世设定,
他,这个已故的总编辑遭大学毕业后,放弃美国大好家业前途,专程跑来位于法国境内一个名为“无趣镇”的小镇,网罗一批侨民写手,带资来此创刊了一份品鉴欧式风土人情,脱离低级趣味的,指导小资知识分子衣食住行,眼耳身意的报刊《法兰西特派(报)》
讣告版面
位于法国境内无趣镇的报业小楼
所以说,片名《法兰西特派(报)》即是一个行动的结果,也是一个刊物的来由,
而用刊登讣告,用以永眠,来开讲一份报刊,一位创者的生诞,实在是个巧妙的点子。
可爱的侍者,(报社)成员合影,爬上爬下的楼宇结构……非常的韦斯安德森
正如韦导所言;
“本片是写给记者的一封情书”
(A love letter to journalists)
如何表现这份报刊的独特魅力呢?
答案是,瞧瞧它负责采编,内容生产的记者同志们是啥样子就好了!
于是,我们看到有一位必须坐在窗前,但面对窗外堵水泥墙才能写作的记者,
看到一位每次文章只写一半,都不能算戛然而止,却仍受读者喜爱的记者,
看到一位必须借助在场热心群众描述,不能独立完整采写的盲人记者,毕竟所有的阅读的本质都是二手体验,那写作者二手听信,二手转化再输出又何妨呢……
也看到一位不能忍受任何语法错误地负责校对的编辑,和画蛇添足,想象力永远不知在哪着陆的插画师。
总之,每个人都古古怪怪,可可爱爱。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群怪才们的网罗者,也就是已故的总编辑无条件的尊重爱护每个人的独特,而不是迎合市场和读者,为世间创造再一个四平八稳的平庸刊物,
换句话,《法兰西特派(报)》是个挑读者的读物,而不是相反的,媚俗的,与主流相距甚远的。
想来,这或也韦导的自我指涉,他自视自己的作品与影迷的关系也是如此的。
韦导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手办
正所谓,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不上街也无法深入领略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韦导最爱的御用男演员欧文·威尔逊作为报社的城市观察员,日常的就是走街串巷,
多数时候是非常法兰西的骑着自行车,像个街溜子闲逛(骑自行车是很法国的)
时而乘坐各式城市交通工具,到群众中去,
戴着法国标志性的贝雷帽
于是,观众跟随他的视角,领略这座充满2050年历史的小镇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人事,
即有过去与即刻街景改造的前后对比图,
也有诸如快闪介绍地下轨道车厢的老鼠,臭水河每周捞尸记录,站街的“鸡鸭”们活动点推荐,猫也有咪与古朴楼宇,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
总而言之,走马观花,活色生香,接地气。
而众所周知,碎片资讯,浮光掠影,过后即忘,
长文报道,专题报道才能显现一个报社的水准和立场,所以本片以报社三位不同业务方向的专栏记者的三篇长报道,三个小故事,来协同反映报刊的整体气质,关注关爱关切的焦点所在——
第一则故事,也便是我们开篇提及的蕾老师为艺术献身,蒂尔达·斯文顿饰演的记者口播主笔述艺术专栏轶闻,
故事上来就是空旷的大敞房内,本尼西奥饰演的画者人体彩绘,
紧接着,只闻计时铃声敲响,双方穿回各自原本衣装,令人惊讶的是蕾老师的是女狱警制服,而画者则被捆附上极危罪犯或有攻击性的精神病人所穿的束身衣——
一个变态杀人重刑犯是个天才画者,一个艺术至上的女警愿为艺术亲身上阵,颠覆职权和对立身份。
这反转设定即是对欧洲法国为艺术成痴成疯的嘲弄,也是真诚的充满浪漫理想主义的想象,或许疯子变态就是比我们正常人更接近艺术之神。
而同时,更戏谑的是监狱囚犯中,不止女狱警一个慧眼者,影帝艾德里安·布洛迪饰演的因偷税漏税而入狱的艺术品拍卖商,也惊奇发现画者的才华价值,
继而在很快出狱后,凭借资源手段,很快将狱中的画手的作品和本人,在市场上捧红,真叫人不在江湖,但江湖上有他的传说,
终于,在艺术片商的运作之下,名气越来越大的画手,甚至吸引到附庸风雅的名流政要屈尊到狱中一睹风采,
而在商定好的,最盛大的狱中见面会也是拍卖会当日,揭晓巨幅新作的画手当场把艺术品商鼻子给气歪了——他这次竟然把组画绘在监狱的墙上,这可咋拍卖拿走嘛!
画手看透了艺术品商利欲熏心的嘴脸,双方翻脸,可没等两人大打出手,监狱的重刑犯们全都冲出来,势要暴动弄死到场的名流政要,
结果,画手因在战斗中护驾有功,被高官特赦出狱,从此与视为缪斯的女狱警过上幸福的日子,
这段简直要笑死,快关门别把他们放出来,人家直接把大门冲开了
而一位幸存的富婆也愿天价买得监狱墙上的组画,留在原地,用艺术熏陶感化囚犯,直至20年后,监狱翻拆,整墙才被转移到美术馆收藏,真是皆大欢喜的故事,这是属于艺术专栏的报道!
第二则故事出自政治/诗歌专栏,两项文武主题看似遥远,却向来是浮沉相依,不然哪来的那些革命诗歌?
而本故事的背景便选设法国近代最具标志性的社会运动,即:五月风暴。
简单来说,就是一场自1968年3月起席卷全国的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抗议运动。
传奇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影史经典情涩之作《戏梦巴黎》便就是以此革命事件为背景,讲述适逢兵荒马乱下青春革命激情无处安放的三位大学生(一位美国留学生,一对巴黎本土亲生姐弟)之间之于绝对理想主义的身心精神解放的故事。
《戏梦巴黎》剧照
而本片这则故事同样如此的不拘小节,观众将看到年近七旬的奥斯卡影后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主笔记者,为了解热血青年的心理,年轻人在想什么,在乎什么,乃至与甜茶饰演的大学生上演同床共枕的亲密接触的画面。
其实,也不必太过惊异,革命向来如此,无论在哪,两个思想一致,为一个最高理想目标抛头颅洒热血的人,身处剧烈社会变革动荡之中,并不会考虑太多常规时日里的隔阂问题,所谓志同道合就像我们七十岁和二十岁的共产主义者,都可互称同志。
至于浴缸戏,相比蕾老师,甜茶还是放不开,自遮私处没做到毫无保留,不过倒也符合他情窦初开的人设,
但其实,本则故事中,也并无像《戏梦巴黎》一样有实质性上的骇俗关系和鼓掌场面,因为那太不韦斯安德森了,韦导的一切审美都介于童趣和理想主义之间,即便在设定处理像第一则故事中画手和女狱警这类的奇情,也不是奔着反动出位去的,而是表现着人类情感的朴素和艺术热忱之心。
所以,片中也将看到社会运动时局下,甜茶饰演的学生会长也不免后院起火,要在吃醋的同学女友和跟拍这场学生团体运动的记者主笔之间调节做解,大事件中的小私情,充满反讽意味的幽默比对。
而这则故事最重要的地方便也在于甜茶饰演的学生运动领袖的命运落点,他尽情的燃烧了自己的青春,以笔代替武器,哪怕戴着防毒面具,防止政府警察向群众镇压发射的瓦斯催泪弹,也要提笔战斗,
并最终,在爬上信号塔,为修复新闻广播信号时坠亡,可以说以一个绝对青春和理想主义者的身份牺牲死去,令人唏嘘动容。
第三则故事,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名为美食生活专栏,讲的却是一起罪案故事,当然不能否认美食和大厨在故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专栏记者应邀到警长府上品尝远近闻名的家厨私宴,而赴约席间警长的爱子就被绑架,很快警长带兵追凶查杀到绑架地点,双方发生交火,
而在围困绑匪,激得团伙恐有撕票人质的危险前提下,警长提议要给儿子送餐并顺便也给绑匪们带饭,一口回绝的绑匪们,终于抵不过“真香警告”,警长家厨做好的美食飘香,全部改口要吃,吃完也全部歇菜——家厨在饭菜里下毒乐,包括他被要求试吃验毒的他自己也当场倒下,幸亏警长救援及时。
结局,自然是大团圆的,警长的爱子获救,中毒濒死的家厨也体验了一把砒霜之味,变得味觉更灵,厨艺更上一层楼,
当真应了那句:只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的网红用语。
毫不夸张地说,本则故事能够找到韦导以往所有作品的影子——
以带毒美食暗度陈仓的情节,让人想起《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身为蛋糕师的门童女友把小锤子,小凿子等工具,藏在美轮美奂的蛋糕内,激发狱警们的呵护美好事物的少女心,骗过审查,输送给狱中的饭店老板,用以挖隧道越狱。
父子冷淡,历经险难,消融隔阂的人物关系弧光,直接照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至于,故事中只有绑匪大哥抵住美食诱惑没被毒死,狗急跳墙,夺车飞逃的桥段,堪称韦导的保留曲目,《月升王国》《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布达佩斯大饭店》……没有一部少了追逐戏的,不知道韦导对追跑有什么执念,难不成是小时候被狗撵了?还是被抢劫过或抢劫过别人留下什么阴影了?
而本片将追逐戏份转制成动画片的形式,减低了技术难度,提高了美学统一的效果,不然真人上阵秒变《速度与激情》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很多诙谐的金句,
例如:成年人就要学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这句台词写得不错,它一句顶三句,另外两句引申之意为,成年人做错事就要懂得道歉,成年人要有谅解他人的能力。
例如;美食专栏记者被人打断叙事时,有点神经质,或心有不悦的讽刺地说,等一下,我在脑中把这页纸折个记号,怕忘!
非常的符合人设工作内容,非常古怪可爱。
尽管,本片像韦导的所有电影一样,全程洋溢着一股欢快的氛围,但在全片开场通过总编辑的作古,包括“我死之日,就是本报的停刊之日”遗嘱,以及其生前所立的“此地禁止哭泣”的社训,都奠定下一缕忧伤淡淡的基调——
不止是我们面对死亡的反应,更是韦导借“人死刊停”的设定,隐喻传递出在这个物欲横流,随波逐流的当今社会,童趣,理想主义的人和事物日渐消亡或已消亡殆尽,
人们变得越来越不清楚自己究竟失去过什么,
因此,我们需要韦导的电影,需要更多像韦导一样崇尚和坚持这些宝贵品质的创作者,来提醒,来唤醒自己。
本文来自爱汐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1587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