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年)的菩萨顶,坐落在山西省五台山灵鹫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密宗寺庙。“菩萨顶”是满语“菩萨居住的地方”,相传文殊菩萨曾在寺中显圣,故又名真容院。作为清朝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行宫,菩萨顶享有和雍和宫同样的黄顶琉璃殊荣。
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共存共荣,是五台山在佛教界享有盛誉的重要原因。清朝康熙帝五次朝台、乾隆帝六度巡山,均在菩萨顶住宿并留下大量墨宝、碑刻。种种空前绝后的礼遇,使这座皇家寺院成为至高无上的尊贵象征,被誉为“汉地布达拉宫”和五台山黄教寺庙之首。
寺庙建筑布局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最著名的文殊菩萨殿是朝山信徒必定要叁诣礼拜之处。该殿还有“滴水殿”之称,殿前的一块檐瓦无论春夏秋,也无论阴晴雨,总是往下滴水,滴落的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彩缤纷、若隐若现的彩虹,形成五台山的一大奇观。
民间相传因为文殊菩萨常住此地,为显其灵验,故而“智水长流,永扫愚昧。”有专家解释这是建筑上的巧妙设计,古代工匠们在琉璃瓦上留有小孔,瓦下有储水层,雨天时,雨水存于储水层内,在天空睛朗后,积水就象古代计时的“滴漏”一样便慢慢从檐瓦间滴下。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瓦片下的储水层并没有多大容量,却能够让水滴年复一年永不停息。千百年来,文殊殿前的丹陛石竟水滴石穿成为蜂窝状,每位游客到此,无不以手接水洗脸,或用嘴接水洗心。令人遗憾的是,大殿后来经过修葺后就看不到这一奇特的景观了。
大雄宝殿前的三通石碑分别为康熙、乾隆和嘉庆皇帝题写,简述了菩萨顶的历史和朝拜五台山时的经历。有趣的是,在嘉庆皇帝题写的石碑碑额上有一常年不干的湿脚印,民间相传是因为嘉庆所立的石碑高于两位先皇的石碑,文殊菩萨认为其大不敬,就在碑上踩了一脚。
相传康熙皇帝在五台山进香时经过澡浴池,远远看见妇女们在池边洗衣服,而池内还有一个和尚在裸体洗澡。康熙皇帝于是拔出弓箭怒而射之。和尚负伤带箭逃走,康熙顺着血迹一路追赶到菩萨顶,却发现殿内文殊菩萨塑像的右肩上插着一支箭,方才醒悟:“文殊幻像与民共乐。”
康熙皇帝于是敕封该菩萨像为“带箭文殊”。这尊“带箭文殊菩萨”通高2.3米,按照密宗经典规定制作,与内地寺庙的文殊菩萨像有所不同。据说后来班禅大师不忍目睹菩萨右肩被箭所插,让人将箭拔下,但康熙皇帝给它的“带箭文殊”封号却一直流传至今。此文章参与#红红火火过大年#活动
本文来自凋颜投稿,不代表胡巴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85.com/1327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xxxx@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